第七十六章月色溶溶夜
那日林海雖得了景之安撫,也知景之此心終究難得,可他心神俱損,不想再住在宮裏,且徒景之右手早就好了,平日理事也不用他再去越俎代庖,便硬是在第二天搬回華棠院。雖然華棠院離得大明宮不遠,且徒景之也在趕走了徒行之之後跟著搬過來,可畢竟不是在宮裏,林海心裏終究自在了些。
待徒景之批下了林海的辭呈,兩人再在華棠院裏見麵時,看著林海卸下重擔、神色輕鬆的樣子,徒景之心中時而苦澀時而甜蜜。
卻是傳位大典熱熱鬧鬧準備著,這曆朝曆代少見的盛事讓本朝本代趕上了,在大夏朝尤其是天京城裏的人眼裏,實在是自己的幸運。以前和義忠親王、秦王走得近的世家,因著景德帝隻是傳位並非駕崩,知道司徒逸即使登基為帝也不能立時去翻舊賬找他們的麻煩,日後趁著太上皇還在的時候,慢慢轉向新朝,總能保得一份家業,便低調平和了許多,那仗勢欺人勒索民財之類的事情少了許多,更約束自家子弟安分守己,一時間天京城裏的治安都好了不少。而唯有賈家寧榮二府,原本就因林海的關係被目為平王一派,而今雖然林海在青雲路大開的時候驟然辭官,但賈元春當日送選竟被分到平王府,而今隨著平王成了皇太子,更不日即將登基為帝,而元春從平王府的女史晉封為皇太子的良娣,將來前途自然不可限量,賈家眾人自賈母以下,實在是闔府與有榮焉。每日裏無論寧府賈珍還是榮府賈赦、賈政,乃至內宅的賈母、王夫人,都有不少迎來送往的貴客,就連在城外修道的賈敬那裏,也忽然香火供奉多了不少。
隻是嫁入林府的姑奶奶賈敏,自從秋狩之後,直到皇太子登基,足有大半年不曾回府探親,讓賈母很是惦念。不是賈敏不想去探看母親,實在是林海自秋狩後就甚少回家,西山大火後,更是連黛玉和借住的徒七一並送回林府。賈敏雖不知具體朝政,但滿朝風雲變幻之時,她深知林海與徒老爺身處漩渦之中,又兼徒七身份特殊,便一邊心裏擔驚受怕,一邊帶著孩子,約束下人,閉門謝客。
林海辭官後,暮春時節終於回到林府。待林海一一安撫過黛玉、徒七和林憶之後,晚間夫妻二人在林海起居的書房後院相對枯坐,賈敏固然因著這些時日的操勞而神色疲憊,可看到林海更加憔悴的樣子,又知道了夫君已然辭官,如今隻是個平頭百姓了,她心中更感悲涼。林海安慰了夫人幾句,又道待傳位大典之後,他就要舉家回南,讓夫人慢慢預備起來。賈敏也知林家世居姑蘇,若林海一直在京城為官也就罷了,如若辭了官,必是要回祖籍的。可她知道徒老爺和林海之事,如今聽了夫君這樣說,心中一驚,道:“老爺要回南,那徒老爺那裏……”
林海自回府後,連番在幾個孩子麵前強打精神,至晚間已經累極,與夫人也無什麼話說,他靠著床榻軟墊閉目養神,半晌方緩緩道:“景之和我們一起回去。”
而隨著夏日來臨,加上如今朝中大事底定,林府闔府仍如前例,前往西山承澤園避暑。隻是這回黛玉和徒七都跟著賈敏去了承澤園,林海自己去了華棠院。
傳位大典雖是前所未有的盛事,可到了五月底盛夏之時,也是諸事底定,雖則外朝還有些紛擾,但那都是徒行之該去應付的,身處西內大明宮宮苑漩渦中心的徒景之,心裏有更重要的事情。
景德三十八年六月初二,夜色朦朧之時,徒景之命人把大明宮正殿治平殿內外清場,他把林海從華棠院拉出來,硬是拿布條蒙上了林海的眼,拉著林海彎彎繞繞,慢慢走到治平殿前。林海一開始還有些閑話,待到徒景之跟他說“腳抬高,邁過去”,身後傳來厚重的關門聲時,他便猜到了自己身處何處。
徒景之拉著林海,從治平殿正中的丹陛一起走上去,又扶著林海端坐到禦座上,方解開了林海蒙眼的布條。林海睜開眼睛,適應了一會兒黑暗,方看到能裝得下大朝會數百人的偌大殿堂空空蕩蕩,粗大的盤龍柱在透過雕窗的月色朦朧映照下張牙舞爪。他低下頭,看到自己坐在禦座上,徒景之跪在禦座下的腳踏上,環住林海,將臉埋在他的懷裏。林海看不到愛人的眼神,他伸出手輕撫景之的頭發,半晌才有聲音悶悶地道:“如海,你看到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