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石呆子護扇遭橫禍徒七爺助友施威風
徒景之因見出門踏個青都能遇上官麵上的人,心裏實在鬱鬱,見遠處林憶和英蓮話別,更動了心。他也知林海不願意待在京裏,大半是為了今日這般事宜,便想著等孩子們的事情定了,兩人幹脆搬到南邊去,或是悠遊出門,或是在家閑居,都比京裏步步小心來得好。
晚間和林海在華棠院裏閑話之時,徒景之道:“英蓮年紀也不小了,不若就等著行之料理了甄家之後,把兩個孩子的事情定下來吧。”
林海也知道林憶對英蓮的心意,且這些年看著英蓮長大,知道英蓮是個好的,便道:“也好。”
卻是轉過天來,徒景之把徒行之叫過來,隻問:“南邊諸般事宜是否妥當了?”
徒行之自是知道父皇在問什麼,他點了點頭,正要一件件細細回稟,徒景之卻不理會細節,隻道那些你看著辦就是了,隻是英蓮之事你可安排好了?
徒行之愣了一下,他對於林家雖諸般上心,可英蓮不過是個拿來陪伴黛玉的,平素他也不曾見過,便沒怎麼想過。這時聽了徒景之說林憶和英蓮都是我看著長大的,兩個孩子有情意,可甄家若出事,英蓮便是罪臣之女,不過還好我早有安排。由是徒景之便將英蓮身世說給徒行之,隻道其母封氏尚在,到可以和甄家撇清關係雲雲。
徒行之沉思片刻,隻道:“兒子知道了,如此還需些時日安排。隻是這甄英蓮身世如此,怎麼配得上林叔之子?”
卻是林海向來沒有什麼門戶之見,隻要兒子喜歡就好,徒景之又覺這世上之人都是我的子民,且英蓮的事情是他一手安排,也並不怎麼在意英蓮的身世。徒行之卻想得多,隻想著甄英蓮不能是江南甄家之女,可也不能是個小門小戶出身的,他略提了幾句,徒景之也不在意,隻道你愛怎麼做就怎麼做吧。
如是徒行之便回禁宮去細細安排不提。
卻是自從太上皇聖壽之時,徒行之見不得自己辛苦兄弟悠遊,給徒七安排了個看管內廷擺設的事情。徒七本就是個細心的,便細細清點,到聖壽之後,徒行之見他幹得好,問他要什麼獎勵的時候,徒七便將內廷裏珍藏的十幾把扇子要了來。
徒七手裏的物件,有許多是林家珍藏的被他翻了出來,又得了禁宮裏的貢物,自然每一把皆非凡品。那時黛玉給徒七做了幾個顏色各異的扇套,好方便他配著各個場合穿戴。徒七得了黛玉給的扇套,正要拿各色扇子去用。又兼彩工坊下屬自有做扇子的,徒七便日日跑過去,看人家如何製扇,更親自動手,想要做幾把扇子出來,把那檀木竹木烏木象牙沉香之類的糟蹋了不少。
可巧林憶正打著往泰西販賣扇子的主意,他從蘇錦華那裏弄來了不少海外的消息,還搶了幾單泰西定製扇子的活計,拿來和徒七商量,更滿天下搜羅各式扇樣。
一日聽了蘇家鋪子有人回稟,有個混號叫石呆子的,祖上也是詩書之家,又極愛扇子,不止能鑒賞,更能自製。隻是如今落魄了,隻剩得一人,窮得連飯也沒得吃,偏他家裏還有二十把舊扇子,正是天下少見的珍品。林憶便找上門去想要收買,奈何那個石呆子真是個呆子,林憶好說歹說,出大價錢,也沒能說動人家。林憶也沒辦法,且又想著這世上好東西多了去了,難道我還能都弄來不成?既買不到手,也就丟開了。
徒七卻另有一呆處,他初時和林憶一起去找那石呆子,見了石呆子家裏落魄得都沒有茶來招待人,便有些憐憫,又知道人家死守著這是祖傳的物件不肯賣,他也不強求,隻是心裏既然惦記上了,那就一定要看到。自然他並不曾想過在這上麵使出親王身份威壓於人的,隻道我精誠所至,自有金石為開。
林憶那廂丟開不理,徒七卻日日上門,不知做了多少人情,這個石呆子才算認了徒七這個朋友,在徒七上門的時候,也願意拿出那些扇子來,給徒七瞧上幾眼。
饒是徒七見過不少好扇子,見了石呆子家傳的也覺得眼前一亮,全是湘妃、棕竹、麋鹿、玉竹的,皆是古人寫畫真跡,是這市麵上不能再有的了。徒七知道石呆子珍視,他也不勸人賣掉,隻每日磨在那裏,一邊說我也不拿走,隻多看兩眼,一邊說我也正學著製扇,你要不要學?祖傳的手藝就這麼丟掉也是可惜,且又可以有一技傍身,總不至於等你死了這扇子沒了主,還不知會落到什麼人家的手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