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況
【位置、麵積】渭南市位於黃河中遊,陝西省關中平原東部,東經108°58~110°35和北緯34°13~35°52之間。東與山西、河南毗鄰,西與西安、鹹陽相接,南依秦嶺與商洛為界,北靠黃龍山、喬山與延安、銅川接壤。南北長182.3公裏,東西寬149.7公裏,國土總麵積13134平方公裏。
【政區、沿革】2010年底,渭南市轄臨渭區、華縣、潼關、大荔、合陽、澄城、白水、蒲城、富平8個縣和渭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代管韓城、華陰兩個省轄市,共123個鎮、6個鄉、13個街道辦事處,3222個行政村,180個居委會。渭南市曆史悠久。西周時,就有鄭、彤、芮、莘、梁、屠、彭衙等國邑。東漢建安初年,獻帝將左馮翊分為左內史郡和左馮翊郡。左馮翊郡治所臨晉(今大荔縣),轄臨晉、粟邑、衙縣、合陽、夏陽5縣。從此,關中東部首次形成了獨立的縣以上政區,渭南市初具雛形。北魏以後,境內一直為同州、華州所轄。清雍正十三年(1735),同州升為府,華州變為散州,渭南境內1府8縣1州1廳,形成了縱括渭水南北的格局。1950年以來,渭南市所轄縣市數次增減,但基本轄區未變。
【河流、水資源】流經市境的河流主要有黃河、渭河、洛河。黃河自北而來沿邊境流過,洛河自西北而東南入渭河,渭河自西而東在境內彙入黃河,三河年平均徑流量438.86億立方米。地表水、地下水資源總量20多億立方米。臨渭區、華縣、華陰市、韓城市的黃河漫灘和渭河傍河區為地下富水區;大荔、蒲城、富平等縣的地熱水資源豐富。
【耕地、動植物】據統計部門資料,年末實有耕地麵積52.1萬公頃,比上年增加0.18%。全市有野生動物360多種,其中受國家保護的珍稀動物35種,如丹頂鶴、黑鸛、大天鵝、青羊、金雞等。人工飼養的畜禽20多種,其中以秦川牛、關中驢、奶山羊等量大質優,馳名全國。全市有野生植物2500多種,栽培植物150多種,主要有小麥、玉米、穀子、薯類、豆類、棉花、煙葉、油菜、花生、芝麻、蘋果、花椒、紅棗、柿子、核桃、板栗、杏、梨等。
【氣候】渭南市屬暖溫帶半濕潤半幹旱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適宜。除秦嶺山區外,年日照時數2009小時~2528.1小時,年均氣溫11.5℃~13.6℃,0℃以上積溫4250.3℃~5022.9℃,大於10℃積溫3780.8℃~4509.4℃,是關中地區熱量的高值區。無霜期為199天~224天,年降水量508毫米~608毫米。
【礦產資源】已發現礦產51種,探明儲量的有煤、鉬、鉛、鋅、鐵、鋁、白銀、石灰石、大理石、蛭石等33種,易於開采的20餘種,以煤、鉬、金、銅、石灰石、大理石為優勢礦種。煤炭地質儲量255億噸,已探明儲量50億噸,保有儲量49億噸;鉬礦已探明儲量150萬金屬噸,居全國第二位;銅保有儲量21.7萬金屬噸,占全省45.7%;石灰石地質儲量133億噸,保有儲量5400萬噸,是燒製水泥的優質原料;大理石儲量1.3億立方米,為優質建築材料。
【旅遊資源】渭南市地貌類型多樣,山河壯麗,自然景觀神奇瑰麗。以“奇險天下第一山”著稱於世的西嶽華山,五峰聳立,72峰羅列其周,猶如一朵盛開的蓮花,聖潔峻秀;還有黃河龍門、洽川黃河濕地等一批自然景觀,特色鮮明,聲名遠播。渭南曆經滄桑,文物古跡薈萃。全市共有古墓葬、古碑刻、古戰場、古建築、名人故居、革命戰爭紀念地等文物古跡1200餘處,列入保護和開發的文物旅遊景點619處,其中國家級35處,省級51處,以唐睿宗李旦橋陵、司馬遷祠墓、西嶽廟、倉頡廟、黨家村明清民居最為著名。渭南的自然景觀與文物古跡珠聯璧合,空間組合良好,旅遊開發前景廣闊。有國家級和省級風景區4個:以華山、西嶽廟為代表的華山風景區,以司馬遷祠墓、韓城古建築為主體的黃河龍門-司馬遷祠墓風景區,以橋陵為核心的橋陵風景區,以黃河濕地自然景觀為特色的洽川風景區。
經濟發展
【概況】2010年,渭南經濟總體呈逐步趨穩向好態勢,實現較快增長。全市實現生產總值801.42億元,較上年增長1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28.94億元,增長7.3%;第二產業增加值394.55億元,增長20.7%;第三產業增加值277.93億元,增長10.6%。一、二、三次產業增加值分別占生產總值16.1%、49.2%和34.7%。
【農業經濟】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27.61億元,按可比價較上年增長7.5%。其中,農業產值167.18億元,增長7%;林業產值3.56億元,增長26%;畜牧業產值45.78億元,增長8.5%;漁業產值1.48億元,增長19.8%;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9.61億元,增長5.5%。全年糧食總播種麵積58.38萬公頃,較上年增長2%;糧食總產量264.19萬噸,增長7.8%。夏糧麵積31.5萬公頃,增長1.4%;總產量126.27萬噸,增長8%。秋糧麵積26.88萬公頃,增長2.8%;總產量137.92萬噸,增長7.5%。棉花播種麵積4.48萬公頃,連續兩年下降,總產量6.2萬噸。瓜果蔬菜產業向規模化、設施化、園區化發展。蔬菜麵積6.57萬公頃,產量191.82萬噸,增長11.1%。設施農業加快發展,設施蔬菜麵積2.19萬公頃,占蔬菜總麵積三分之一;設施瓜類麵積1.67萬公頃,占瓜類總麵積58.1%。水果麵積14.76萬公頃,產量254.25萬噸,增長7.0%,優果率75%,商品率85%以上。實施國家林業重點工程,加快推進潼關陝西東大門綠化工程、渭南秦嶺北麓台塬迎坡麵綠化、西禹高速公路渭南段綠化工程,推進富平、蒲城、合陽3縣35個村的庭院、村莊巷道、路渠綠化和營造村旁片林工程。全年完成造林3.36萬公頃,較上年增長14.2%;四旁(零星)植樹1037.35萬株,下降16.5%;封山育林7.16萬公頃,增長78.4%。花椒產量3.44萬噸,增長6.1%;核桃產量0.86萬噸,增長131.1%;板栗產量570噸,增長14%。臨渭區、華縣、潼關、蒲城、大荔、韓城6縣、市、區完成明晰產權、承包到戶的集體林權主體改革任務。加快發展畜牧特色產業,畜牧業產值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五分之一。年內大牲畜出欄7.05萬頭,較上年增長9.9%;其中牛出欄7.01萬頭,增長10.5%。豬、羊、家禽出欄分別達到206.84萬頭、52.69萬隻、786.65萬隻,分別增長13.4%、10.1%、10.5%。年末大牲畜存欄28.38萬頭,較上年增長4.7%;其中牛存欄28.22萬頭,增長4.6%。豬、羊、家禽存欄依次為182.05萬頭、79.13萬隻、904.33萬隻,分別增長10.4%、6.6%、8.9%。肉、蛋、奶產量分別為17.83萬噸、8.57萬噸、33.56萬噸,分別增長12.8%、10.1%、13.2%。引進和建設一批帶動能力強、示範效應大的大中型標準化規模養殖企業,全年新建擴建規模養殖場和養殖小區365個,形成蒲城、富平、合陽等8個畜牧大縣。水產品產量1.51萬噸,比上年增長84.6%。積極推廣機械化秸杆還田、硬茬播種、飼草加工、玉米聯合收獲、保持性耕作等先進農機化技術,發放1.89億元農機購置補貼資金,推動農機事業穩定發展。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402.35萬千瓦,比上年增長5.5%。其中,拖拉機116.96萬千瓦,增長1.7%;聯合收割機32.7萬千瓦,增長8.8%;農用運輸車123.17萬千瓦,下降41.8%。機播麵積45.85萬公頃,下降9.8%;機收麵積35.08萬公頃,下降2.6%。農用化肥施用折純量48.85萬噸,增長27.2%;農膜使用量1060.67萬公斤,增長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