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1 / 3)

那日針對林昈的媳婦人選很是頭疼了一會兒,不過這不是張雲溪日常的所在。品文吧她雖然擔心北邊的蝗災和兵禍的可能,但是她更注重的是南邊的路修的如何。

雖然說從海州(今連雲港)起航,到達廣州走海路很是順卓。但是海洋上麵沒有現代的氣候預報係統,有的時候如果遇到強烈的亞熱帶風暴和季風等惡劣氣候,那麼船會飄到哪裏都是未知數。每年南下和北上的船,都是根據船長等經驗老套的人員,來進行確定的。而河道運輸,也會因為河道湖泊並不連續,因此很多路段需要使用路運。

雖然說外銷瓷貿易已經不如之前的繁盛,但是絲綢和茶葉依然是主流的商貿品。朝廷之在廣州哪裏開設了牙行,進行通商貿易。這條路就必然變得繁忙起來。

有些鏢局走的是自己的路,為了避開路匪路霸。同樣的,原本林家也是一直使用鏢局走樣長小道。可是到了張雲溪這裏,她希望陸路暢通,就自己掏錢修路。雖然有些路段占用了良田,但是貫通了一些村莊和城鎮後,會加速他們的發展。並沒有受到苛責,隻是附近貧苦人會連夜把鋪路的青石磚搬走這點,實在是讓她無法接受。

難道路通了不好嗎?路好走了不好嗎?南邊地區多雨水,泥濘路途很多。青石板撲上去,就能夠讓馬車走的更快,讓物資得以流通。這不是好事情嗎?可為什麼,寧願走土路也要破壞弄好的石板路呢?

對於這點,張雲溪怎麼都想不通。不過想不通就不想,放一邊。水泥路必須在台風季過來前進行鋪設。不然進入了八九月份,就無法鋪設了。再要重新修,就隻能等到明年開春,或者冬季進行。

“奶奶,三房的家太太請您過去一趟,說是有些事情要商議。隻是她暫時走不開。”剛剛提上來的巧哥兒梳著兩個團髻,上麵掛著兩個碩大的金皮剝殼鈴鐺走了進來,看著很是可愛。她年紀小,幾年不過十歲的樣子。穿的團團的粉,看著很是喜人。張雲溪沒事就逗逗她,這發型也是特意讓人給梳的。隻是小丫頭總是小小年紀板著一張臉,也不知道到底學的誰。

張雲溪伸手捏了她臉頰一把:“怎麼,你這嘴要撅到天上去了?誰敢給你氣受,奶奶我幫你找回來。”

“哼!”巧哥兒扭過頭不去看張雲溪,癟癟嘴:“反正我說了,三房的當家太太等著奶奶你呢。說不定是為了三房大少爺的婚事。”

“行了,你跟你家奶奶我去看看!”張雲溪摸了摸她頭上的包包頭,撥弄了兩下鈴鐺看著小女孩的臉色更加不奈才簡單披上一層薄紗背子做了出去。巧哥兒雖然不耐張雲溪耍弄與她,但是辦事上還是很牢靠的。早早讓小轎等在外麵了。

一路顛簸到了三房哪裏,因為住的近實在是沒有必要使用馬車牛車一類的。光是氣味就不怎麼好聞。林家老宅,一直是水墨淡彩的建築風格。如果染上牛馬糞便的味道……

進入三房的兩進院子,就看見三房當家太太守在堂屋門前。這邊不同於京城,大院落深宅大戶。也不同於安徽一帶的莊園集中,更類似小橋流水。在一個景致內,各有所得互不幹涉。兒子成婚後,就搬到隔壁臨近的屋舍內。如果覺得小了,就翻修蓋成兩層的,或者再增加一層院落僅此。林家這邊房屋多,人口少。橫豎加起來,不足一百人。諾大的老宅龐大的建築群,大多數依然是空屋閑置。可見,最初林家族人的繁盛和現在的蕭條。

“可等著你了!”三房當家太太姓葉,乃是杭州葉氏的二房嫡女,嫁進門後就同丈夫居住在這個小院中。每日坐了小轎去婆婆那裏晨昏定省,現在即將給自己的兒子選一個好媳婦。

“看你這笑容,怕是有什麼好事?”張雲溪同她挽了胳膊,笑著詢問。

“可不就是好事!”葉氏很是開心她帶著張雲溪進了自己的右廂,坐在學著張雲溪改了的炕上:“給您看!”她拿出一封信,遞給張雲溪。滿臉的笑容堆在臉上,似都看不見眼睛了。

來信的是山東薑氏,也就是賈璉的外家。寫信的,是山東薑氏三房的當家太太,說是自己的嫡女到了年紀,也是要相看人家的。聽外甥媳婦介紹,覺得你家哥兒不錯,雖然冒昧來訪必然會不太合適。但是想著,若是兩家能結成姻親,也是不錯雲雲。字體娟秀,帶著文人家庭女子的秀水。

張雲溪捏著信紙簡單一看,就知道王熙鳳怕是在裏麵做了什麼。賈璉在林家收到的待遇,這無非是薑家投桃報李的法子罷了。聯姻,對兩家人都好不是?不但可以增強這種關係,同時也能讓賈璉在林家更加好過一些。

“看起來倒真是一門好親事,隻是這山東距離江南甚遠,也不知道他們家如何舍得。”張雲溪將信還給葉氏:“不過說起來,少不得要去看看了!”

“我就是這麼個道理,隻是想拖了您幫我跟那賈家媳婦說說,能不能讓她幫忙做個中人。”葉氏也覺得這婚事是頂頂好的,就想著馬上訂下來省得夜長夢多。

“她做中人……這輩份可低了些。不若這樣,我拖了我三嫂來辦可行?我那三嫂您是知道的,最是一個穩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