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壽全(1873—1938)秦腔演員,工淨角。俗稱假科兒。陝西長安人,清光緒末年,先在德盛班演出,後搭入陳雨農的王慶班,是秦中老一輩馳名的淨角演員,《殺船》、《搜杯》等戲,尤為見長。三意社成立後,即在該社演出數十年,直到逝世。他的戲路很寬,能演以念白為主的《甘露寺》,以唱工為主的《鍘美案》、《鍘郭槐》,以架子為主的《破寧國》、《玉虎墜》等戲,演出時精神煥發,無美不備,年逾花甲,猶無老態。正如姚鼎銘在回憶時所說:“他演包公,坐在轎裏,一出場亮相,一不甩袖,二不整冠,隻是用雙手攏著帶,更顯其持重莊嚴。”王紹猷在《秦腔記聞》中讚曰:“狂風怒吼,雷電交鳴,三峽波濤,河嶽聲靈。”為秦腔淨角一代名師,現留有百代公司錄音數盤,其中有《鍘美案》、《鍘郭槐》等劇目。1938年在西安三意社病故,終年六十五歲。
梁箴(生卒不詳)秦腔演員,工青衣。俗名船戶娃。陝西長安縣人。清末以唱工馳名三秦。其拿手戲有《裙邊掃雪》、《斷橋》、《觀表》、《剪紅燈》、《鍘美案》、《鐵角墳》、《機房識破》、《清風亭》等。他有一副好嗓子,且運用自如,剛柔兼濟,唱詞越多,聲音越美。江南某名士垂青賞音,有書扇長歌相贈。王紹猷在《秦腔記聞》裏讚道:“老蚌泣珠,聲震層巒。驚心動魄,見重時賢。”辛亥革命後,在榛苓社任教,何振中,武振華等得其真傳。1904年,曾應蘇長泰之邀,在西安東關長慶班演出,受到觀眾熱烈的歡迎和讚賞。
雒福生(生卒不詳)秦腔演員,工旦角。陝西長安縣人,從演花旦,青衣一直演到老旦。後在三意社演戲多年,主演老旦戲,由於年歲已高,扮相酷似老婦,做戲認真賣力,嗓音清亮寬厚,吐字清晰,聲情並茂,和安鴻印,王德孝合演的《殺狗》,以及與王文鵬合演的《轅門斬子》、《四郎探母》等戲,在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現內心情感上,頗有獨特之處,其《打路》、《皇姑辭朝》更為拿手。他還以演彩旦戲見長。在《玉虎墜》中扮演的姚婦和在《辛安驛》中扮演的店婆周氏,演得既詼諧風趣,又潑辣陰險,富有諷喻喜劇的色彩。
陸順子(生卒不詳)秦腔演員,工須生。原名高步雲。陝西長安縣人。潤潤子的外甥,學有師承,不失規範。《祭靈》、《趙德勝帶箭》等戲得其真傳。關中群眾口諺有:“陸順子的《祭靈》帶《巡城》,除了他舅誰都不行”的美譽。早年曾在榛苓社任教,後到三意社演唱,為該社須生台柱演員。以演衰派老生見長,其拿手戲《大報仇》更具特色,嗓音不大,但蒼涼沉鬱,韻味深厚,做工精細老練,麵部表情豐富多彩。《祭靈》的一段慢板唱腔,和白須、白袍、白水袖的上下左右搖擺舞動,恰似“滿前場白蝴蝶飛舞”創造出悲劇的強烈氣氛和效果,被觀眾譽為“活劉備”。劉毓中經常演完戲後,跑到三意社專心看他的演出。何振中也在《談談秦腔的唱腔》一文中,讚賞他的演唱。他的《廣寒圖》、《日月圖》、《烙碗計》、《鐵蓮花》、《八件衣》、《賣畫劈門》等戲,各有千秋,為人稱道。
1982年5月15日東關夢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