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是一座寶庫。寶物琳琅滿目,絢麗多彩,求寶者無不為其浩瀚而驚歎。
唐詩是一座金礦。金燦燦,光芒耀眼;渾渾然,價值連城。淘金者無不為其渾金璞玉所吸引。
唐詩是一座迷宮。那是一座金碧輝煌、美輪美奐的殿堂,探秘者無不為其玄秘所迷惘。
唐詩是一座高峰。她是一座曠世絕倫的詩歌頂峰,一座珠穆朗瑪峰。攀登者無不為其巍峨險峻所折服和振奮。
古往今來,無數的求寶者、淘金者、探秘者和攀登者為之付出了辛勞、智慧以至畢生的精力,結出了豐碩的果實。
概括起來,成果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麵:一是各種唐詩選本。從唐人選唐詩以來,至今不衰,旨在反映唐代詩歌、詩人的全貌,一般側重所謂重要詩人的重要作品的閱讀鑒賞;或以唐詩為例子對某些藝術原則和藝術手法加以闡釋,等等。二是各種唐詩故事。基本上以《唐詩紀事》、《唐摭言》、《唐音癸簽》、《唐才子傳》等書為依據,將某些唐詩與其相關故事結合起來,或側重軼聞軼事,或側重人文地理,或側重旅遊名勝,以增加唐詩閱讀的生動性和趣味性,從而贏得更廣泛的讀者。三是各種感受和心得的演繹。據說這是讓高雅、古典的東西走向通俗、現代的一種大眾化的途徑,算得上是二十一世紀的一大創造。此外,也有一些其他方麵的嚐試,但不如以上三個方麵的氣候。
本書則試圖另辟蹊徑,即圍繞某一重大主題來研讀唐詩,引導讀者從閱讀唐詩中認識唐代社會的文明——物質的和精神的。
這種構建給本書帶來了以下特點:
其一,用唐代的詩歌展示唐代的文明。古人寫的《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鑒》(唐紀),今人寫的各種唐代的史書,多著眼於朝代的興亡,政治、經濟、文化大事的敘述,很少有係統講述唐代文明的。本書則從唐人尚詩、盛世風情、仕進多途、文士風流、佛道盛行、女性風采和開放兼容等七個大方麵,比較係統地構築了唐代社會的文明畫卷,並且通過對相關唐詩的研讀來展示這一文明。這種效果,一般的唐詩選本是難以達到的。
其二,在唐詩的選取上,突出了多樣性和代表性。就內容而言,關於唐朝與周邊少數民族和國家在政治、文化、宗教、習俗、衣飾等方麵交流的詩,諸多唐詩選本基本不選,或選之甚少;而本書則辟“開放兼容”專章介紹,力求彌補這方麵的不足。就作者而言,本書除一般文人詩人外,特選了帝、後八人,十七首詩;女子三十七人,六十二首詩;和尚、道士十七人,二十九首詩;外國作者八人,詩八首。在一般文人詩人中,除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著名詩人選詩較多外,還選了大量名不見經傳甚至社會底層人的詩。這既體現了唐代“人人是詩人”的特點,又便於全方位地反映唐代文明的各個層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