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伊朗核危機:伊朗頑抗,美國棘手,死結難解(3 / 3)

與此同時,美國方麵又曝出消息,說是伊朗已經製定了到美國本土去發動襲擊的計劃。真真假假,連嚇帶蒙,此乃交兵之法也!

又有一條消息冒了出來:伊朗有一所訓練“忍女”的學校,訓練了三千五百名“忍女”,個個身手不凡,西方擔憂這批伊朗“忍女”成為恐怖殺手。炒作這條消息的媒體記者,想來都是一些年輕人,缺少一點戰爭史常識。想當初,八國聯軍入侵中國,中國有許多義和拳高手也聲稱練就了“刀槍不入”的非凡功夫。可是同八國聯軍的洋槍洋炮一交手,被砍下的頭顱拖著辮子在地上亂滾,國破家亡,不堪回首。在高技術戰爭高度發達的今天,所謂“神拳”、“忍女”之類,都創造不出神話,對決定戰爭勝負不起作用。

一時間,美伊對抗,劍拔弩張,箭在弦上,一觸即發。

到目前為止,世界上一些試圖跨過“核門檻”的國家,幾乎都是“一盆壓不滅的火”。外界壓力一大,它可以暫時變成一盆“死灰”;一有機會它就會“複燃”。伊朗一心要想搞出核武器,這是世人一眼就能看穿的事。但是,目前美國要想製服伊朗,並不是像它想逮住一隻鑽進雞窩裏的黃鼠狼那麼容易。

美國這次想徹底解決“伊朗核問題”,難。

但是,美國卻要利用伊朗核危機做點文章,乘機敲打一下中國。

美國對付伊朗,除了軍事威脅,另一手就是經濟製裁,搞石油禁運,阻撓世界各國購買伊朗石油。歐盟首先響應,雖然也有個別歐盟成員國表示異議,但多數國家通過決議,口頭表示“不買”伊朗石油,以此製裁伊朗。美國和歐盟還派人到處遊說,要求中國、日本、韓國等亞洲國家也不要購買伊朗石油。

美國說,中國不是也反對“核擴散”嗎?那麼好,如今伊朗正在研製核武器,必須對它嚴厲製裁,請中國也不要購買伊朗石油!顯然,這對中國是一個不大不小的難題。中國經濟起飛,石油需求量與日俱增,伊朗是向中國供應石油的主要國家之一。中國的石油來源一旦出現重大缺口,經濟肯定滑坡,美國豈不是可以大撈一票?

中國被推到了伊朗核危機的風口浪尖上。

伊朗核危機的複雜性在於,它把國際政治與國際經濟攪和在一起,中國既要對處理伊朗核危機表明政治立場,又不能不考慮中國的經濟利益,躲不掉,繞不開,必須麵對世界公開表態。不過,什麼問題都有兩重性,都要從兩方麵去看。一方麵,這次伊朗核危機既對中國出了一些難題;另一方麵,也為中國在國際事務中亮明大國姿態提供了一次機遇。

2012年1月14日至19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出訪沙特、阿聯酋、卡塔爾海灣三國,並出席第五屆“世界未來能源峰會”開幕式。回國前夕,溫家寶總理在多哈舉行記者招待會,對伊朗核危機表達了如下基本立場:第一,中國堅定地反對伊朗製造和擁有核武器,並主張中東地區建立無核區;第二,中國支持六國機製(即5+1)繼續斡旋,爭取盡早和平解決伊朗核問題;第三,中國同伊朗有正常的貿易關係,但絕不拿原則做交易,中國政府支持並遵守聯合國關於伊朗核問題的決議;第四,中國反對封鎖霍爾木茲海峽,中國和伊朗的石油正常貿易應當受到保護,否則世界經濟秩序將會發生混亂。溫家寶總理表明的立場清晰、明確、堅定。有理有節,柔中帶剛。

可以把中國在處置伊朗核危機中的立場看成是一個標誌性事件。什麼叫全球化、經濟一體化?國際經濟和國際政治究竟是什麼關係?中國這次品賞到一點味道了。中國的國際地位提高了,中國對解決國際政治問題、經濟問題的影響力增強了,中國遇到的各種國際問題也越來越多、越來越複雜了。中國經濟發展到今天這一步,麵對國際政治經濟中的種種難題,已經沒有退路可走,回避不是辦法,必須介入,發表意見,表明立場,主持正義,發揮作用,同時維護本國利益。中國永遠不稱霸,既不等於無所作為,也不等於容忍其他國家可以在世界上為所欲為地推行霸權主義。

中國在這次伊朗危機中遇到點小麻煩,這有利於促使中國政府重新審視進一步向前發展的全方位戰略。這是難得的一課,必上的一課。眼下,伊朗核危機遠未結束,這一課還得接著上,這是絕好的曆練機會。

2012年2月16日,伊朗總統內賈德高調宣布該國最近在核研究方麵取得的最新成果:伊朗核反應堆開始使用純度為百分之二十的國產燃料棒,新裝備了三千台國產第四代高效離心機,加上原有六千台老一代離心機,伊朗的離心機已經達到九千台。國際輿論普遍認為,伊朗公布這一消息的主要目的,是要在重啟同“5+1”國家談判時增加討價還價的籌碼。

現在要來回答舉世關注的一個問題,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會不會對伊朗開戰?如果開戰,這一仗將會怎麼打?這好比預測一場足球賽,要想測準很難,但大致上可以做些預期分析和判斷。

預測一:美國目前對伊朗全麵開戰的可能性不大。美國稱伊朗公布的最新核消息是“故弄玄虛”,不屑一顧。更重要的原因是,美國前十年打了兩場“反恐戰”(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這兩場戰爭已把美國拖得筋疲力盡。奧巴馬去年剛宣布從兩國撤軍,至今撤軍計劃尚未完成。雖然美國是“一年無戰就發癢”的國家,但今年是美國選舉年,一心想競選連任的奧巴馬總統,這時候再要他下決心去打一場新的“伊朗戰爭”,這種可能性低於百分之五十。因此,國務卿希拉裏克林頓表態說,在伊朗問題上美國“不尋求衝突”。美國情報總監詹姆斯克拉珀也說,“有機會以外交途徑解決伊朗核問題”。美國拋出了“製裁+和談”解決伊朗核問題的方案。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也表示:“伊朗核問題必須和平解決,沒有其他選擇。”伊朗也主動表示將致函“5+1”各國,願意重啟談判。如果伊朗同“5+1”各國能夠重啟談判,並經過談判達成新的妥協,伊朗核問題也許會再一次被“冷凍”起來。何時再次“化凍”發酵,要看國際政治氣候變化而定。

預測二:美國即使真要對伊朗動武,也不可能發動伊拉克模式的全麵戰爭,極大可能是采用“外科手術式”的突襲行動摧毀伊朗核設施。它對原有巨型鑽地彈改進升級,並追加撥款增購二十枚新彈,就是為這種打擊方式做準備。而且,美國很有可能並不親自動手,而是交給以色列去發動一場“外科手術式”的“代理人戰爭”。2012年2月7日,美國國防部長帕內塔放風說,以色列很可能在今年4—6月間“襲擊伊朗核設施”,因為這個時間段正是“伊朗著手製造核彈”的時間。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依據,以色列具有采用“外科手術式”摧毀他國核設施的幾次成功經驗。上世紀八十年代,不可一世的伊拉克總統薩達姆一心想發展核武器對抗以色列。1981年6月某日夜晚,以色列出動幾架F—16戰鬥機,超低空進入伊拉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舉摧毀了伊拉克首都巴格達附近的奧西拉克核反應堆,使薩達姆的核計劃化為泡影。進入二十一世紀後,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為了提高本國國防實力,與伊朗、朝鮮達成秘密協議,在敘利亞沙漠中秘密建造了一座製造核彈頭的核工廠,計劃與伊朗產的導彈配套。2007年9月5日晚,以色列空軍經過周密偵察和反複演練,派出十架戰鬥機往地中海方向飛行,然後命令其中三架F—15返回,迷惑敘利亞海岸雷達,其餘七架低空進入敘利亞境內,執行代號為“果園行動”的突襲計劃,一舉將敘利亞沙漠中的這座秘密核工廠摧毀。此事發生後,敘、以雙方都保持沉默,低調處理。幾年後,被德國《明鏡》周刊揭秘。這一次,美國國防部長帕內塔有意透露以色列對伊朗出手的時間表,這既是對伊朗的一種威懾,也可能真是美國借助以色列出手的打擊方案之一。如果真是這樣,那就是美國要求以色列對它有所“報答”。美國默認和支持以色列擁有核武器,多年來引起伊斯蘭世界一片責難。美國對以色列說:“現在也該輪到你為製止伊朗獲得核武器出點力了!”以色列早就在盼望再次一顯身手的機會:“Yes!看我的。”

預測三:如果美國“製裁伊朗”遇到重重阻力,或達不到預期目的,有可能利用部署在波斯灣和阿拉伯海的美軍航母編隊和設在沙特的美軍基地,以巡航導彈和精確製導炸彈對伊朗發動一場空襲戰,打擊和摧垮伊朗的主要政治、經濟和軍事目標。以打促變,促使伊朗爆發內亂,迫使伊朗現政權下台或屈服。

預測四:最後一種可能是,在外界壓力驟然增大的情況下,伊朗現政權內部發生分裂,導致伊朗內亂驟起。一旦出現這種情況,美軍和北約軍隊將會不失時機地乘機而入,推翻伊朗現政權。伊朗能否避免這種情況出現,這要看伊朗各派政治勢力的政治家們國家觀念如何,以及他們對本民族前途命運作出何種選擇來決定了。對此,並不是沒有任何擔心的理由。因為2011年以來被西方稱之為“阿拉伯之春”的北非和中東一大批阿拉伯國家的動亂和政權更迭,不可能不對同處中東的伊朗產生影響;現任總統內賈德並不是沒有人抓他辮子;當前伊朗各派政治勢力之間也並不是沒有一點雜音。例如:伊朗前總統拉夫桑賈尼就宣稱:下屆議會選舉(就在2012年3月),他不會支持任何候選人。他的女兒法伊澤由於“參與反政府宣傳活動”,被判處徒刑六個月,並禁止她五年內不得參與任何政治、文化或媒體活動。拉夫桑賈尼的個人網站已遭屏蔽。更使外界關注的是,伊朗副議長巴霍納爾2月7日宣布,伊朗議會將對內賈德總統進行質詢。質詢內容包括:伊朗目前混亂的經濟形勢;身為總統擅離職守十一天抵製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命令的行為;總統辦公室卷入二十六億美元銀行詐騙案,等等。這樣,內賈德就成為“伊斯蘭革命”三十三年來第一位被議會傳喚接受質詢的伊朗總統,這對伊朗可不是什麼“福音”。假如伊朗內部一亂,伊朗核危機將急轉直下,形勢突變。

假如美伊雙方僵持不下,拖成長期“冷戰”,拖成另一個“朝鮮式的核問題”,也未可知。

至於伊朗危機最終究竟以什麼樣的方式收場,大家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