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求人辦事時,要有自尊,但也不能抱著自尊不放,為了達到交際目的,有必要增強抗挫折的能力,不氣不惱,巧妙運用語言藝術與人周旋,隻要還有一絲希望,就要全力爭取,不達目的絕不罷休。此外,求人辦事,除了要有堅持到底的精神,對別人窮追不舍,還要適當掌握一些辦事的技巧,千方百計辦成難辦的事,才能有利於事業的發展。
跳出“兩難”問題的圈套
有時候,在飯局上你不宜完全根據對方的問題來答話時,可采用回避正題的模糊回答,它能讓你巧妙避開對方問題中的確指性內容,讓對方感覺到你沒有拒絕他的問題,但又沒有給出他期望的答案。
項羽尊封霸王後,想殺劉邦。範增出主意說:“等會兒劉邦入宴,大王就問他:‘寡人封你到南鄭去,你願不願意去?’如果他說願意,你就說他意圖養精蓄銳,有謀反之心,可以綁出去殺掉;如果他說不願意去,你以其違抗王命殺掉他。”劉邦入宴後,項羽一拍案桌,高聲問道:“劉邦,寡人封你到南鄭去,你願不願意去?”劉邦答道:“臣食君祿,命懸於君。臣如陛下坐騎,鞭之則行,收轡則止。臣唯命是聽。”項羽一聽,無可奈何,隻好說:“劉邦,你要聽我的,南鄭你就不要去了。”劉邦說:“臣遵旨。”
劉邦的回答就避開了項羽問話,並顯示出自己對項羽的忠心耿耿,從而讓項羽找不到借口殺自己,也為自己日後的勝利創造了機會。
兩難問題中有一種複雜問語,是指利用“沉錨效應”,隱含著某種錯誤假定的問語。對這種問語,無論采取肯定還是否定的答複,結果都得承認問語中的錯誤假定,從而落入問者圈套。如一個人借了別人的錢不還,但又死不承認。這時你便可以問:“那麼你以後借錢還還不還了?”無論其回答“還”還是“不還,都陷入你問語中隱含的“你借錢不還”的這個錯誤假定中。因此,麵對這類問題,不能回答,而隻能反問對方,或假裝糊塗,不明白對方的意思。
有時,有些兩難問題被問及,無論怎樣回答都會讓人覺得臉麵無光。此時不妨自嘲一下,給自己圓圓場。
在一次棋友交流會上,A君端著酒杯敬B君,順口問B君之前的一場對弈勝敗如何。B君喝著酒,笑著說:“第一局,他沒有輸;第二局,我沒有贏;第三局,本是和局,可他又不肯。”乍一聽來,似乎他一局也沒有輸:第一局他沒輸,不等於我輸,因下棋還有個和局;第二局我沒贏,也不等於我輸,還有和局嘛;第三局也不等於我輸,本是和局,可他爭強好勝,我讓他了。
總之,在宴會上,麵對兩難問題時,切忌立即反唇相譏,對方問這種問題固然有失妥當,但如果你反唇相譏(尤其是在公眾場合),也將有失風度。而且對於非“左”即“右”的問題,切忌在對方問題所提供的選擇中做單一選擇,無論是“左”還是“右”,都正中了對方的“圈套”。
別人當眾刁難你,怎麼辦
飯局之上,當你正在和一大群朋友侃侃而談的時候,突然有人接過你的話頭,當著眾人的麵刁難你,讓你下不了台;或者你正在一個正式的場合和別人交流的時候,有人冒出一句“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話來,當時就讓你麵紅耳赤、滿臉是汗,氣憤而且難堪至極。遇到別人這樣的有意刁難,你該如何應對呢?
人生在世,並非所有的事都順心如意,也並非所有的人都對你友好和善。我們生活的世界異彩紛呈,這就鑄就了人的五花八門,性格各異。你在為人處世之時,不免要碰到一些刁鑽古怪之人,他們會在一些正式或非正式場合對你有意刁難。那你就得提防點,並要適時采取恰當而有效的應對措施。要想當然,麵對別人的有意刁難,保持平靜和理智,這是十分困難的。同時,既要保住自己的麵子,又不至於因回敬過頭而顯得無禮,如何說話才能把握好其中的度,這也是很難的。下麵為你提供幾種應對方法,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請君入甕
宴會上,當對方蓄意刁難,說出一些使你難堪窘迫的話時,最好的解脫方法是“請君入甕”,巧用話語把對方也引入這種局麵中,然後自身撤退,讓對方作繭自縛、自食其果。
2.用相同思維反擊
當別人的有意刁難你,你又不能直接回答時,不妨采用與對方一樣的思維,照他那樣的邏輯方式,如法炮製地再設一個相同句式的問題來反問對方,這樣就巧妙地把球踢給了對方。
3.大智若愚
在宴會上,如果有人在不是什麼大是大非的原則問題上刁難你的話,你大可一笑了之、大智若愚,全當不懂對方的話,而讓對方自討沒趣。你就可不戰而敵自退了。
4.巧用反問
巧用反問是應對尖酸刻薄之人的一個很普遍、實用的技巧。當對方的問題很難回答或發問的角度很刁鑽,你回答肯定、否定都可能出差錯,那就不要回答,你可以把問題再還給對方,巧用反問,將對方一軍。
5.化被動為主動
化被動為主動。先有意放鬆,解除對方的戒備心理,為能牢固地把握主動權打基礎,等到對方上鉤了,再予以反擊,讓對方措手不及、啞口無言。在應對別人有意刁難時這也不失為一個很好的辦法。
綜上所述,在宴會上當你麵對別人的有意刁難時,切忌惱羞成怒,對刁難者進行指責。這樣隻會激起對方的反唇相譏,由此陷入進一步的言語大戰。也不可表現過於溫和,說一些拖泥帶水的話。這樣會讓對方覺得你是一個軟弱易欺負的人,沒準還會找機會再刁難你。
麵臨是非,你應當“急刹車”
小馬、小林、小飛三人都在同一公司上班,且平日都相交甚好,可是在最近幾次的飯局上,小林、小飛都因工作問題在小馬麵前數落對方的不是,似有與對方決裂之勢,而他們表麵上卻偽裝依然友好。小馬明顯地意識到自己可能會被拉扯到別人的是非之中,於是他選擇了沉默,不偏向任何一方。
如果麵臨小馬這種處境,你也應迅速遠離是非之地,這實際上就是在遇到即將出現的危險時,設法脫離困境,以保護自己為最終目的。是是非非幾乎存在於社會的每一個角落裏。可能你是個很有正義感的人,忍不住要挺身而出;也可能你是個容易衝動的人,眼裏不能揉沙子,碰上看不過的事就要馬上說出來;也可能你是個……
但不管你是什麼性格的人,奉勸一句,是非不要輕易招惹,等沾在了身上想甩也甩不掉,說不定哪天就會招來飛天橫禍。萬一你不幸卷入是非之境了,你要明智地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及早脫身離開才是,以免禍及自身。這同時也是提防危險人物的一大良策。
工作中各級平行領導之間,有太多的微妙關係存在,大部分是亦敵亦友的關係,無論私交如何要好,在上級領導麵前,他們還是有數不完的鬥爭。今天,兩人像最佳拍檔,在辦公室成了“鐵哥們”,但很可能幾天後,兩人卻反目變成了仇人。
所以,某些人可能為了某些目標,希望化幹戈為玉帛,以方便日後好做事,但親自出麵又太唐突,於是便找來“和事佬”。本來使人家化敵為友,是一件好事。但做好事之餘,你要做好保護自己的工作,也就是說要適可而止,給自己的行動定一個界線,使自己最終實現全身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