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工部賈侍郎修繕琢持殿,占地比這王爺府總好大個十數倍,大殿比這小屋子高了兩三層不止罷!也不過一年,修完了,皇上也用,各部大人也用。費用也不過支取那麼些兒,民伕們有皇家工錢領,還各各歡喜。帳目也極清楚。這裏頭的能耐,傳信女官是不太懂,就知道一件是,是鋪琉璃瓦的討巧方法,她告訴唐太守:
琢持殿的附屬建築也是利用舊屋翻新。原來的瓦片顏色舊損了,且跟新瓦成色不搭。賈侍郎就在原來瓦麵鋪個架子,另加琉璃瓦,可以省去撤舊瓦的時間。
傳信女官把這法兒教給唐太守之後,唐太守大喜,連忙謝過傳信女官。但唐靜軒也參與此事,聽後有點疑惑,問:“這樣啊。我又聽說琉璃瓦麵這樣光滑,工人如何落腳?”雲舟恰在此時也傳話進來道:“要在瓦上加瓦,得另支架子以便攀援,是道大工序,算起來跟撤瓦加瓦也差不多了。”
傳信女官也覺疑惑,她邊上的一位老宮女這才說出來:若要一片一片瓦鋪,必須在屋頂外再搭攀援架。這法子很不好。為了趕時間,賈侍郎著工人們先在地麵上紮出瓦架,每架一行、十來片瓦,固定得當後,整個架子擱上原來瓦麵安置,比一片片鋪設可省一半工時。但這樣鋪的瓦,並沒有真正嵌在屋頂椽麵上,其實不能擋雨。風雨來時,主要還靠原來瓦片阻攔。琉璃瓦隻是起了裝飾作用。
這個主意真叫人歎為觀止。於是雲舟原樣畫葫蘆抄去用。
唐靜軒略表疑惑:“規製允許這麼做?”
傳信女官已向唐太守道不是:“別怪我多嘴。”
“這怎能怪典執呢!”唐太守很吃驚。
“典執”是宮中的女官職位。他以職位來稱呼,是表示敬重的一種稱呼法。其實典執隻有從七品。品階雖低,伺候皇上娘娘的,就該敬重。如果拿家法來比擬,現成有句老話:“老太太屋裏的一隻貓、一隻狗,也該格外尊重!”
唐太守敬著傳信女官,就是敬皇家威儀。
傳信女官謝過他,但是提醒他:“賈大人主修一事,載了工部冊子,請了禦筆認可,存入上書房——”
“哦!”唐太守恍然大悟。
原來賈侍郎修建得雖然又快又好,但是得罪了唐家的利益。他賢能、就比得人家無能了;他省錢,就比得人家鋪張了。所以在宮廷維修一項上大賺特賺的唐家,就恨起賈侍郎來。而禮部跟唐家抬杠,聲稱要把賈侍郎維修琢持殿一事記入史冊。唐家大佬怒了,放出怪話:隻聽說史冊要緊是記載安國興邦的大事。而土木工程隻是雕蟲小技而已。過份注重居室與銀錢,甚至是人心頹喪的前奏——故且不說是亡國吧——難道當今的史官的筆,就喜歡記銀帳和牆瓦了嗎?本朝沒有其他更重要的事可記了嗎?
賈侍郎很識相,不願被卷入論戰中,於是極力推讓。他建殿的始末,最終隻載於工部流年冊中,和其他普通冊子一樣,經由當今皇上崔珩認可之後,作為檔案,存於上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