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不肯斷臂(1 / 3)

曹木劍並非浪得虛名。能在他手下對打的,天下能有幾個人!何況是小蠻這麼年經的女孩子。

曹木劍看她身手驚人、又不諳世事,也有些疑惑,故意施絕招,逼出她的絕技,結果看出她的功夫源自魔汲。

說起這位大魔頭……似乎真不用贅述了。反正江湖上幾乎每個時代都會有這麼個家夥,武功高到出奇,為人處世讓人牙癢到出奇,最後總是不得善終。

但這位邪王之死,卻值得好好說一下。因為他把當時的一位侯爺得罪了。那侯爺膝下一雙兒女也不是吃素的,就派出手下最得力的幹將,把山上的劍神請下來了!此事緊張刺激,被多嘴的人敷衍成小說。曹木劍還在孩提時代,曾聽有名的說書者說這個書。他清楚記得開頭是這樣的:

風吹。

吹動滿山竹木。

每一根草葉木枝,都順著風勢而動,卻又各有微妙區別。

自然的變化,豈不是比什麼劍譜上的劍勢都更博大精深、難以捉摸?

但是古往今來,隻聽說有人搶劍譜,這活生生一個自然放在天地中,卻是沒人要學、沒人要搶的。

所以這座山也就清靜得很。

山下也沒有亭子。

隻有個樹樁。

一個童子坐在樹樁上,托腮看著風吹草木,很是出神。

——他是在出神,還是在學劍?

——抑或,是出神的學劍?

山道上走來一個人。

一個年青人,腰杆挺得像劍一樣直,眼光像劍一樣明亮,他的腰帶上佩著一把劍。

青銅為鞘,古字為紋,劍柄纏著紅絲線,紅得如飲飽人的鮮血。

他筆直走向童子。

童子抬頭,微笑了一下:“很好,你走了這條路,沒有想從哪邊偷摸過去。”

“性非宵小,何必偷摸。”年青人一字一字道:“止水山莊門下劍客魏如生,求見劍神。”

童子點點頭:“既然來拜山,該當知規矩。”

“在下知道。”

童子的頭向左邊歪了歪:“向我挑戰,勝了可以走此路拜山,敗了便埋骨於此。”

他的左後方,一條小路彎到山後去,路邊墳包累累,每個墳都堆得很粗糙。墳前都沒有碑,更沒有勒人姓名。

(既已埋骨,何須留名。)

不管何人來此,也不管來此為何,隻要一敗,便沒有資格走上求見劍神之路,而長眠此處。所以管你是姓張姓李、管你是俠客盜賊,又有什麼區別,不過黃土一抔草沒了,又何須碑、何須名?

劍神山下,已有荒墳無數。

年青人道:“在下知道。”

童子的頭又向右歪了歪:“或者留下一隻手在此,就可以直接走那條路,那條路能不能見劍神不一定,但至少保證完身而退。”

他所指的右後方,小路纖瘦,草木葳蕤,黑泥軟淨,沒有一點被動過的痕跡。

所有人,都寧可拚死與童子一鬥,也不願犧牲一隻手到右邊去碰運氣。

因為他們想留住自己的手,所以就把自己整個人留在了路的左邊。

一隻手與性命相比,當然是性命比較重要。

甚至即使拿劍神與自己的性命相比,大多數人也還是覺得自己的性命比較重要的。

可是事到臨頭,有人拚命,卻沒有人放棄自己的手,這是不是很好笑?

年青人沒有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