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小勇與大勇(1 / 2)

【原文】

齊宣王問曰:“交鄰國有道乎?”

孟子對曰:“有。惟仁者為能以大事小,是故湯事葛(1),文王事混夷(2)。惟智者為能以小事大,故大王事獯鬻(3),勾踐事吳(4)。以大事小者,樂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樂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國。《詩》雲:‘畏天之威,於時保之。’”

王曰:“大哉言矣!寡人有疾,寡人好勇。”

對曰:“王請無好小勇。夫撫劍疾視曰:‘彼惡敢當我哉!’此匹夫之勇,敵一人者也。王請大之!《詩》雲:‘王赫斯(5)怒,爰整其旅,以遏徂莒(6),以篤周祜(7),以對於天下。’此文王之勇也。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書》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師,惟曰其助上帝寵之,四方有罪無罪惟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厥誌(8)?’一人衡行於天下(9),武王恥之。此武王之勇也。而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梁惠王章句下》

【注釋】

(1)湯事葛:湯,商湯,商朝的創建人。葛,葛伯,葛國的國君。葛國是商緊鄰的小國,在今河南寧陵北。

(2)混夷:昆夷,周初的西戎國名。

(3)大王:也作“太王”,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獯鬻:古代北方的一個少數民族,周稱獫狁,秦漢時稱匈奴。

(4)勾踐:春秋末期越國的國君,占據了沿東海一帶的廣闊地域,成為春秋末期較發達的國家,滅吳之後,勾踐約各諸侯國在徐州會盟,成為春秋末期的霸主。

(5)赫斯:發怒的樣子。詩句出自《詩經·大雅·皇矣》。

(6)莒:古國名,在今山東莒縣,公元前431年被楚國消滅。

(7)祜:福。

(8)《書》:即《尚書》。

(9)一人:指殷紂王。周武王起兵伐紂滅殷。

【譯文】

齊宣王問道:“和鄰國交往有什麼原則嗎?”

孟子回答說:“有的。隻有仁愛的國君才能夠以大國的身份來為小國服務,所以商湯曾侍奉葛國,文王曾侍奉昆夷。隻有聰明的國君才能夠以小國的身份侍奉大國,所以周太王侍奉獯鬻,越王勾踐侍奉吳王夫差。以大國身份侍奉小國的,是樂天派;以小國身份侍奉大國的,是畏天派。樂天派安天下,畏天派安社稷。《詩經》說:‘畏懼上天的威嚴,才能得到安定。’”

宣王說:“先生的話真有道理啊!不過,我有個毛病,就是逞強好勇。”

孟子說:“那就請大王不要喜歡小勇。有種人動不動就手按劍柄說:‘他怎麼敢抵擋我呢?’這是平常之人的小勇,隻能對付一個人罷了。希望大王您能把這種匹夫之勇升華到一個新高度。《詩經》說:‘文王勃然大怒,整治軍隊調兵遣將,把侵略莒國的敵軍阻擋,加深了周國的福佑,不負天下百姓的期望。’這就是周文王的勇武。文王一怒而使天下的百姓得到安寧。《尚書》說:‘上天造就百姓,又替他們造就了君王和師長,這些人的唯一責任,就是幫助上天來佑護百姓。所以,天地四方有罪和無罪的人,都由我來負責,普天之下,何人敢不守本分呢?’當時,紂王一人橫行天下,周武王便感到羞恥,起兵討伐。這是周武王的勇武。周武王也是一怒便使天下百姓都得到安寧。如今,大王如果也做到一怒便使天下百姓都得到安定,那麼,老百姓一定會唯恐大王不喜好勇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