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條像腰帶
“扯麵寬得像褲帶”。扯麵也叫冰冰(讀biang-biang,現代漢語字典上沒有這個字)麵,正宗的關中人所做的冰冰麵,和通常城裏人所吃的扯麵還是有一定區別的。正宗的冰冰麵,一根麵條寬度可達二三寸,長度則在1米上下,厚度與硬幣差不多,薄時卻如同蟬翼。一根麵條足夠一頓飯,而對大飯量的關中人來說,一頓吃8兩、1斤也是輕輕鬆鬆的。
關中人吃麵,喜歡將麵和硬揉軟、擀厚、切寬。這種麵煮熟以後,撈在碗裏,無論是澆臊子,還是潑油辣子,吃起來都很光滑、柔軟、熱火、有筋性。既可口又耐饑。人們脖子一伸一縮,呼嚕嚕吞進肚裏,吃飽吃脹,飽嗝一打,頓時渾身上下都是力氣,拉架子車、上山扛石頭,五六個小時不吃不喝也不覺得餓。
不坐蹲起來
由於關中的男子們一日三餐都要蹲,要一起開“老碗會”,一蹲就是一個多小時,加之人們冬天喜歡蹲在背風向陽的地方,“曬暖暖”或者“丟方”、下棋。於是,關中人就養成了“蹲”的習慣。外地人說這是“板凳不坐蹲起來”。實際上是人們勞累後歇息的一種習慣。
辣子是道菜
至於說辣子,一般人都以為是湖南人、四川人能吃辣椒。其實四川人隻是把辣子當成一種調料,而在陝西“油潑辣子”卻是一道正經八百的菜肴。就連西安城裏家家戶戶前也是掛滿一串串喜人的紅辣椒。
“油潑辣子”看著紅、聞著香、吃著辣,既能用來調麵,又能夾饃吃。人們常說“油潑辣子冰冰麵吃著燎(好)乍咧!”
唱戲吼起來
唱戲,指秦腔。其特點是高昂激越、強烈急促。尤其是花臉的演唱,更是扯開嗓子大聲吼,當地人稱之為“掙破頭”。外地人開玩笑:“唱秦腔,一是舞台要結實,以免震垮了;二是演員身體要好,以免累病了;三是觀眾膽子要大,以免嚇壞了”。
吼戲者,臉紅脖子粗,吼得“走火入魔”,但隻要觀眾叫聲“好”!這吼戲者的高興程度不亞於獲得什麼大獎。人們認為,這才是真正的秦腔,聽起來“過癮”、“解饞”、“燎得太(好極了)”。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據說因米脂縣水土好,女人們不僅個個細皮嫩肉,細腰豐臀,柔情似水,而且心靈手巧,善解人意。美籍華人楊振寧博士的老泰山杜聿明將軍即綏德人,其夫人秀清女士乃米脂閨秀。夫妻同甘共苦,白頭偕老,自成一段佳話。至今傳唱不衰的《走西口》、《五哥放羊》把陝西婦女感情細膩含蓄、愛情專一持久的陰柔之美表達得淋漓盡致: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實在難留,拉著你那哥哥的手,送哥送到大路口。”
“哥哥你出村口,小妹妹我有句話兒留,走路你要走大路,人馬多來解憂愁……”
情發自內心,氣出自丹田,音隨情走,情真意切,音域起伏跌宕,直衝雲端。相信不僅唱者的心上人聞此聲要登高“招一招手”,怕連過路的行人也要屏息肅立,向歌聲傳來的方向久久眺望。
陝西男人的特點是粗獷,女人的特點是細膩。唱起歌來,男人要站得穩、挺得直、吼得響、拉得長。順風勢,歌聲可達十裏之外,在那溝裏梁上蕩漾不息。
泡饃大碗賣
“牛羊肉泡饃大碗賣”可稱上是“陝西第一泡”、“西安第一碗”。到西安不吃牛羊肉泡饃似乎是白來一趟。而牛羊肉泡饃要數回民食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