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神錄》第一卷|民間主流神鬼觀分類介紹|第一章|僵屍詳細彙總
僵屍?
民間傳說之妖物也,盛行明代中葉之後,為人死後屍體所化。古書《子不語》曾言:人之魂善而魄惡,人之魂靈而魄愚。人死後,魂歸幽冥,而魄則留在體內,受外力影響以致屍變起屍。然魄存體內,使此妖物存生前記憶,雖殘缺不全,但傳言僵屍先殘害其家人。
吸血?
今影視劇多表示僵屍吸血為生,茶涼愚見,此事尚無佐證能夠表明。概因西洋文化融合,神州大地口耳相傳所知僵屍已受西方舊說中之吸血鬼元素同化,竟斷定僵屍吸血耳!豈不聞,西洋吸血鬼乃小說中的人物?為布拉姆*斯托克所創小說《德庫拉》定位其名!其原型甚可追溯數千年,為西方古代文明傳說中吸食人類精氣之魔鬼是也。茶涼收集百姓口耳相傳之僵屍故事無數,對本國古代小說中的僵屍亦有研究,未曾獲取僵屍必吸血為生之有力證據!同時茶涼所聞故事及書中所載,多為僵屍吸食人類精氣增加道行之事。故得出以下結論:夫華夏僵屍之事,為妖類分支非鬼道蓋因吸食生人精氣,故能生出靈識。也曾在白日之下出沒,非鬼魂所能比擬。然人類精華之元除男子精囊之中以外,鮮血亦帶有人類精氣,若必要,僵屍或也吸食。雖有此案例,但因較少,非僵屍之道主流,故僵屍非吸血為生,主吸食精元!僵屍不吸血何也?為何影視劇中尤其以香港已故明星林正英為主,作品中均是展現出僵屍嗜血這一幕,列為看官別急,耐心看下去,茶涼會給大家一個符合邏輯的解釋。
中國僵屍與它國僵屍的起源及對比?
中國僵屍分為多種,大多為世人了解。有三個別名喚作:移屍,走影,走屍。根據民間所傳不完全統計為十八種:僵屍、血屍、蔭屍、肉屍、皮屍、玉屍、行屍、詐屍、汗屍、毛屍、走屍、醒屍、甲屍、石屍、鬥屍、菜屍、綿屍和木屍。在傳言中最凶狠的是僵屍和血屍,怨氣最大的是蔭屍和鬥屍,最善良的是肉屍和醒屍。僵屍能夠修煉成魃{民間俗稱旱魃,乃是僵屍修煉成妖所化。此處又佐證僵屍非鬼類因為旱魃所到之處據說赤地千裏,且不會下雨,故傳言它能夠殺龍吞雲,中國各地每逢大旱均有燒旱魃活動}。而旱魃修煉到一定境界能夠飛行,喚作飛僵也有說法稱它為吼{這個說法能夠佐證的是袁枚又一力著《續子不語》說:“屍初變旱魃,再變即為犼。”},代表為傳聞中慈航道人坐騎金毛吼{慈航真人《封神演義》中的人物,後成為佛教中的觀世音菩薩。吳承恩在《西遊記》第七十一回中寫孫悟空在麒麟山戰勝了會使用出火出煙出沙三種鈴兒的妖怪賽太歲後,遇上觀音菩薩來收尋此怪,觀音菩薩告知悟空:此怪是其胯下坐騎叫金毛犼,因牧童盹睡,失於防守,這孽畜咬斷鐵索,與朱紫國王消災也。觀音菩薩喝了一聲:“那怪打了個滾,現了原身,讓菩薩騎上。隻見這金毛犼四足蓮花生焰焰,滿身金縷迸森森,大慈悲回南海不題。”從漢代起,特別是到明朝,喜愛鑄造觀音騎犼的青銅器,用來朝拜。}根據其它說法,金毛犼是僵屍中唯一修到金毛的。僵屍是死後屍體不腐,血肉縮至骨內,開始有條筋,筋上有白毛,500年後,白毛變黑,又500年,黑毛變黃(有說變紅),再500年,修成金毛。當修到1000年時,同精怪一樣有天雷劫,幾乎所有的僵屍都灰飛煙滅,唯一的修到金毛的,則是金毛犼。金毛犼的渾身金毛,唯獨脖子處有些許白毛,是其罩門(練門)所在,即是弱點。以毛色為主的僵屍大全《子不語》把僵屍分為八大種:紫僵、白僵、綠僵、毛僵、飛僵、遊屍、伏屍、不化骨。
第一則僵屍的起源說法相信很多人都認為是旱魃,而旱魃的起源說法則比較多了,但我認為這有點不符合曆史真相,後麵我會提出反駁的觀點,先講這個理論的事吧。據說是黃帝之女或天神女妭,皆是出自上古百科全書《山海經》。後世對這則曆史線索的了解在《山海經》的原文是:“有人衣青衣,名曰黃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畜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殺蚩尤。魃不得複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後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為田祖。魃時亡之,所欲逐之者,令曰:“神北行!”先除水道,決通溝瀆。”說的就是上古時代決定中原文化的黃帝與蚩尤涿鹿天下的大戰曆史,當然這其中提出了這個對後世影響頗大的旱魃神話。在漢代東方朔撰寫的《神異經》*《南荒經》裏麵有這麼一說:“南方有人,長二三尺,袒身而目在頂上,走行如風”,“所之國大旱,赤地千裏,一名旱母又名格子,善行市朝眾中,遇之者投著廁中乃死,旱災消。”就是說南方有個長得半米左右高度的怪物{這個地方我也許要適當科普一下有的讀者朋友才能秒懂。一丈等於十尺,因此處作者是漢代人,故這裏以漢代的尺寸角度來解釋的,漢代一尺約現在的21。35——23。75cm十寸等於一尺。既然是科普所幸我就一次講完:目前中國史料能最真實記載的最早朝代為商,之前夏朝等處於神話和曆史交錯的說法中,真實度尚有爭議。本書主在追求真實度先從靠譜的講起吧。那麼商代一尺合今大約16。95cm按尺度男人高約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稱;到了周代,一尺合今23。1cm;秦一尺約今23。1cm;漢一尺約21。35——23。75cm;三國一尺合今24。2cm;南朝一尺約今25。8cm;北魏一尺合今30。9cm;隋代一尺合今29。6cm;唐代一尺合今30。7cm;宋元時期一尺大概約今31。68cm;距離最近的明清時代木工一尺合今31。1cm;現在常說的七尺男兒指當時來說比較高比較魁梧的人,這個詞應該出自三國時期,大概就是現在的170cm左右吧。當時來說的確很高了!現在的算法一丈還是等於十尺,一米等於三尺,一丈等於3又三分之一米,一分米等於3寸。},這個怪物大概喜歡裸奔,眼睛長在頭頂上,走的跟風一樣快,比現在被追債的追的逃命那個速度快多了。它所經過的地方都會大旱,土地幹裂顏色變紅到一千裏那麼寬,有很多稱呼又叫它旱母或者格子的。關鍵是還百姓隻要找到它再把它放進廁所裏,它受到汙穢就會死,那麼旱災就會解除了。{古代傳下來到現在的民間說法中,汙穢之物可以驅邪,例如廁所之物或者女人的月經帶。}。
當然存在爭議的就是《山海經》中女妭跟旱魃的區別,因為後世多把其當作僵屍鼻祖,以至於後世很多典籍貨民間說法,到現在的多部影視劇和多本仙俠玄幻靈異類小說中都把其奉為僵屍旱魃原形和劇情主要世界觀。但茶涼仍然不想人雲亦雲誤導大眾,仍然想從後世故事和古籍中尋找接近真相的答案來推翻這個曆史遺毒。《山海經》中關於魃出現在黃帝與蚩尤的戰爭中的原文前麵已經講過,而經過收集許多故事從而得出數據分析過後僵屍會分六個階段或者層次,這個在下麵的內容中我會說到。第五個階段的僵屍經過修煉已近乎魔,名為“魃”,而這個旱魃就是在這個範圍內的。而女魃或者說是妭,是旱神,跟旱魃相似,但畢竟是不同的,也並不是僵屍。《山海經》記載的雨神是應龍,與雨神對應的是旱神,稱女魃。應龍和女魃還被引入黃帝與蚩尤之戰中,足見此神話已開始曆史化。《山海經》原本裏的女魃衣青衣,是天女,後來被放到赤水之北,而且很有可能是赤水女子獻。而到了後人的注解裏麵才開始說女魃禿無發,而後人的注解又引《神異經》裏麵說的魃“南方有人長二三尺,袒身而目在頂上,走行如風,名曰魃,所見之國大旱,赤地千裏”。可是“衣青衣”和“袒身”明顯相矛盾。也就是名字相近,而且都可以造成旱災,搞不好神話來源都不一樣。至於所謂的僵屍之祖,那是從清朝袁枚那開始傳的,詳細可見《子不語》和《續子不語》跟女魃更是一點兒關係沒有。為什麼女魃還可以叫女妭了?請注意那也許是古代的同音字,但是它的意義的影響力卻不一樣。接下來我會舉例說明來推翻這個旱魃就是女妭的理論。在《山海經》-《大荒北經》中多處記載的是:蚩尤經過長期準備,製造了大量兵器,糾集眾多精靈,向黃帝發起攻擊。黃帝派應龍到冀州之野去抗擊他。應龍是長著翅膀的飛龍{相傳禹治洪水時有應龍以尾畫地成江河使水入海。《述異記》卷記載:“水虺五百年化為蛟,蛟千年化為龍,龍五百年為角龍,千年為應龍。”是化龍的一種,後來遊戲和其改編的電視劇《古劍奇譚》中的水虺--慳臾就夢想修成應龍。當然,也有人認為應龍可指遠古的氏族部落和神秘古國——應龍氏和應國。中國偉大詩人屈原曾在《天問》中,對應龍如何幫助大禹治水、如何用尾巴在地麵上劃出一條江河引洪水入大海等奇事表示不解。},應龍發動滔天洪水圍困蚩尤。蚩尤請來風伯、雨師,應龍的軍隊迷失在漫天風雨之中。黃帝聽說雷澤裏有雷神,長著人頭龍身,雷神的座騎夔牛,經常拍打自己的肚子,能發出驚天動地的雷聲,就殺了無辜的夔牛,用他的皮做成大鼓敲打起來,震破蚩尤的淒風苦雨。黃帝又派了天女妭參戰。妭身穿青衣,頭上無發,能發出極強的光和熱。她來到陣前施展神力,風雨迷霧頓時消散,黃帝終於擒殺了蚩尤。應龍和魃建立了奇勳,但也喪失了神力,再也不能回到天上。應龍留在人間的南方,從此南方多水多雨。女妭因神力耗盡而不能再回到天上,她居住的地方沒有一點雨水。叔均將此事稟報給黃帝,後來黃帝就把女妭安置在赤水的北麵。叔均便做了田神。女妭常常逃亡而出現旱情,要想驅逐她,便禱告說:“神啊請向北去吧!”事先清除水道,疏通大小溝渠。後來她定居到了北方,所以北方多旱{因為她是旱神嘛}。那麼問題來了,南方和西南方出現的幹旱的旱魃又該怎麼解釋?所以旱魃隻是僵屍修煉成的妖物,跟這個《山海經》中的女魃{妭}沒有一點關係,所以經過我的證明之後,看官們是不是現在也不相信女魃是最早的僵屍了?那麼如果你心裏這個時候還有疑慮,我在說出一則有力證據,《大荒北經》{接黃帝和蚩尤大戰後}雲:“魃不得複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後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為田祖。魃時亡之,所欲逐之者,令曰:“神北行!”先除水道,決通溝瀆。有人方食魚,名曰深目民之國,盼姓,食魚。有鍾山者。有女子衣青衣,名曰赤水女子獻。”就是說女妭因神力耗盡而不能再回到天上,叔均做了田神。人們因為她的到來沒有雨水,祈禱她往北方去,於是他們還事先清除了這裏到北方的水道還有疏通了大小溝渠,他們還看見一幫姓盼的人在吃魚,這個地方叫深木民國,最後在有個叫鍾山的地方,看見了穿青色衣服的赤水女子獻!那麼這個獻很可能就是女魃,因為青色衣服又是赤水女子,黃帝曾把女魃安置在赤水之北。那麼到了這就應該明白了吧,山海經記載的女魃很就是神或者赤水女子獻{後來安置在那裏改了名字也說不定}。她就不是僵屍吧,要不然怎麼還能幫助黃帝,而且被人當作神尊重?我本來不想噴國內某些導演導的影視劇居然還把女魃描繪成黃帝的女兒?扭曲曆史也就算了,沒看過《山海經》就開始拍上古時代類型的作品,這樣做純粹是誤人子弟,小朋友們看見了心裏會從潛意識的相信你,假如他們不沒有去讀《山海經》的話,他們在對自己的孩子和別人講了這種歪曲的說法,以訛傳訛之後,人們萬一不僅相信女魃是黃帝的女兒還會根據其它作品,融合了之後還會相信它是僵屍旱魃之祖。那麼中華文明就被黑了,順著黑下去大概就是這個樣子:我們是炎黃子孫,黃帝是偉大的祖先,那麼問題來了?黃帝的女兒是僵屍王,還會給人們帶來幹旱和災害,而黃帝僅僅是把她流放到北方沒有除掉。那麼黃帝是什麼?而且為什麼會生出僵屍?那我們作為後人又是什麼?是黃帝為了養活僵屍女兒留下來給它喂食和遊戲的牲口?。【我不敢想下去了,隻想對那些繼續用這個不真實的缺乏有力證據的傳言以訛傳訛下去,道聽途下去的人說:“你TM是在逗我!回家多看點書吧!不要來黑中國人的祖先。”】
那麼第一則僵屍的說法到底是什麼?或者說看官們心中會問到茶涼否定了旱魃為僵屍源頭的傳統觀念,作者又該如何解釋?分析史料不難看出來:‘中國人特別眷戀自己的鄉土。不管怎樣,葉落必須歸根。客死異地的遊子,本人的意願一定要入葬祖塋;孝子賢孫必得搬喪回籍,親友相知也都有資助此事的義務。’因為這個觀念,中國生出了一個古老行業,趕屍!各地無數百姓口耳相傳見過他們這種貪黑走夜路的手藝人,但均認為不詳或者潛意識裏的危險,並不敢靠近,所以外人根本無從得知這種手段和所謂僵屍的真實情況,故而一直保持了它的神秘感。近代雖有解放軍在剿匪時誤破趕屍的秘密,原來是肢解屍體背著走,然後到了地點再拚裝。但茶涼愚見,既然是背著走,為何白天不走?反正趕屍的白天也可以走嘛,他們是怕被發現?心虛?所以茶涼在這裏做出假設,他們是一夥冒充趕屍人的二把刀騙子,但又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騙子,因為畢竟把“老板”們送到了嘛。以至於後來被抓的時候,他還咬定趕屍術是真有的,隻是自己不會。但有從理性的角度分析:‘可能,趕屍真的是騙人的行當,是背屍。不知道是誰腦袋熱想到了這個發財賺錢的妙計,利用古人對鬼神的敬畏,做出幫客死異鄉的人魂歸故裏的買賣。為了欺騙大眾,還弄了一套糊弄人的規矩,諸如為了避免驚嚇到路人而選擇夜間走路,還弄的有符咒啊,銅鑼啊什麼什麼的道具來增加表演時候的神秘和驚悚的氣氛。當然他們也白天趕路的,很多人都見到,但仔細想想,這麼恐怖和人們眼中能帶來晦氣的東西,誰會靠近去研究個仔細啊?所以鑽了空子,這一套就很吃香,但是為了保證演技不會被拆穿,他們再把手藝傳給接班人的時候,總是選擇兒子或親屬,實在不行也要信得過,而且還把秘密告訴傳人們要求他們保密,不然就把祖宗傳下來的規矩壞了,自然是老百姓知道了真相,飯碗就沒了嘛!而且你還把屍體肢解了,侮辱和褻瀆了先人的身體,那幫屍體家的後代和親屬能放過你,讓人知道了,這不找麻煩嗎?而且最重要的一點,為了把事業做大最強,他們甚至在發明理論和提升演技的同時,還自學成了生物科學家或者化學家。發明了一種科學的方法,讓屍體不會腐爛不會發臭,最後能夠完整的安全的把它交到其家人的手裏。所以人們認為他們真是用法術把屍體變成僵屍送回來,在變成僵屍的這段時間裏,當然不會腐爛啦!這個趕屍的方法也許除了人背之外,還用兩個竹竿把一連串屍體從腋下伸過,並抬起它們的雙手貼著前麵的屍體的後背或者肩上用繩子固定在竹竿上並且排成一排,然後自己前麵和後麵的幾個人就把竹竿固定在自己的肩膀上或者手上,或抬或背,這樣下坡也不會掉。因為中國傳統的壽衣都是寬袍大袖嘛,所以很容易穿過去,也很容易遮蓋嘛,所以香港電影的僵屍題材編劇或提供線索者可能是以此為借鑒,當聽目擊者說看見被前後的趕屍人抬起的竹竿上蕩一蕩的僵屍。就以為是僵屍在跳,而且看見他們總是排成一排所以電影裏也就出現了經典的一幕,僵屍排成隊,手挨著前麵的兄弟的後背跟著前麵的趕屍匠跳,後麵還有個打醬油的趕屍匠的徒弟。【以上都是我猜的】
可是這個趕屍啊,如果真的需要人背,那麼肯定需要幾個人吧!所謂人多耳雜,信息交流也就大了。可是古往今來這麼久,居然都沒沒有泄密,不覺得奇怪嗎?也許現代被發現假動作,是因為真失傳了!加上趕屍的人老是喜歡不走尋常路,總愛走山路,或崎嶇偏僻人少的路,後來還催生了趕屍客棧專供歇腳,就在這些偏僻地方。正常人就算沒背屍體或者其它東西也會走的很辛苦,何況如果他們真是背屍了?畢竟這個特俗的行業,肯定不會有幾個正常人願意幹,加上傳授時的嚴格限製和保密,導致沒落了也說不定。而且這個趕屍匠一般都是長得凶神惡煞和醜的人,因為這樣的說法來自於,長得差勁不僅鬼害怕,人也害怕啊{所以不敢走近他身邊}。而總有眼紅的在趕屍沒落時,啊!就去冒充嘛,也算是填補了日漸沒有的行業的不足,同時挽救了中華上下千年的古老風俗,造福了這方麵有需要的廣大人民,並以此發家致富,帶動多人的發展,減少了造糞機器,還在路上為國家GDP做出了貢獻,更提供了給後人茶餘飯後的談資和延續了中華文化的博大性,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