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經閣

佛曲本來是佛教徒在舉行宗教儀式時所歌詠的曲調,可是,樂天和尚卻幾乎達到了曲不離口的程度。無論在寺院裏值更,還是到各地化緣,他總是哼哼唧唧地、樂陶陶地唱個不停。從曹植獨創的《魚山唄》到《彌勒佛曲》《如來藏佛曲》《釋迦牟尼佛曲》《觀音佛曲》……他哼了一曲兒又一曲兒、唱了一支又一支。

有一天,一個跟隨他化緣的小和尚,終於忍受不住心中的疑惑,問樂天和尚道:“師兄,你整天樂顛顛地唱個沒完,究竟是唱給誰聽的呢?”

“當然是唱給佛陀、唱給菩薩聽了。”樂天一邊哼唱著一邊說。

“在寺院裏是唱給佛主、菩薩聽,來到鄉間野外,也是唱給他們聽嗎?”小和尚笑嘻嘻地說,“你有時間唱,佛祖和菩薩還不一定有時間聽呢。”

“那就唱給自己聽。”樂天依然樂嗬嗬地說。

“拿佛曲唱給自己聽,不是有失敬仰嗎?”小和尚故意裝著嚴肅的口氣說道。

“那就唱給清風聽,”樂天和尚笑得更舒暢了,手舞足蹈地說,“對了、對了,清風是佛曲的載體,清風是我的知音。”

小和尚就拿他再沒辦法,而且心服口服了。

隻有在自己所從事的行當裏找到樂趣,才能發揮出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樂此不疲、持之以恒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做好自己的事情。

浮世繪

幾乎所有成功者都有一個共同特征:不論聰明才智高低與否,也不論從事哪一個行業、擔任什麼職務,他們都在做自己最擅長的事。

事實表明,一個人的成功來自他對自己擅長的工作的專注和投入,無怨無悔地付出努力和代價,才能享受甘美的果實。美國哈佛大學教育家霍華德·嘎納(H·Gardaer)教授的多元智力理論認為:人的智力有八種;各種智力在每個人身上都存在著發展不平衡的現象。每個人的智力都有所特長,比如,有些人的語言智力水平很高,但他(她)的數學智力可能平平。

一個人要想獲得事業上的成功,就必須在智力方麵揚長避短,用自己智力上的強項來爭取優勢。精英總是善於把自己的長處轉化為成效。他們明白,人應當盡可能地揚長避短。為了取得成效,我們必須利用一切可利用的長處——同事的長處、上司的長處和自己的長處,這些長處構成了實實在在的機會。

在發揮特長方麵,美國鋼鐵工業之父安德魯·卡內基堪稱典型。他的墓誌銘是這樣寫的:“這裏安息著一個懂得如何使他身邊工作的人比他本人取得更大成效的人。”在他身邊工作的每一個人之所以能取得更大的成效,是因為卡內基善於發現並充分發揮他們的長處。這些鋼鐵公司的經理,人人都是某個特定領域和特定職位上的能人。不管怎樣,卡內基就是他們中間最有成效的一員。

21世紀的人才既要有知識,又要有兩項專長,即人才能力構成的“兀”型結構。一橫代表知識麵要寬,具備該行業的知識基礎;同時,又要有實踐經驗,左邊一豎是技術專長,右邊一豎是管理、領導藝術專長。美國著名的成功勵誌導師馬登說:“我們在構築自己的目標的時候,也要充分考慮自己的個性、習慣。”

所以,我們選擇職業時,要注意的是特長與職業的匹配。比如,擅長形象思維的人,較適合從事文學藝術方麵的職業和工作;擅長邏輯思維的人,則比較適合從事哲學、數學等理論性較強的工作;擅長具體思維的人則比較適合從事機械、修理等方麵的工作。

靜思語

人生的訣竅在於經營自己的長處,找到發揮自己優勢的最佳位置。世界上的工作千萬種,對人的素質要求各不相同,幹不了這個可以幹那個,總可以找到自己的發展天地。隻要善於經營自己的長處,並且奮力拚搏,一定會取得成功,創造輝煌。天無絕人之路,“大路朝天,各走一邊”。隻要你善於發掘自己的潛力,發揮自己的優勢,經營自己的長處,就總能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