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3章 附錄 關於殷軍東方虎部族東渡美洲的研究(1 / 2)

近年來,美國、墨西哥、秘魯等國的學者們在研究美洲的印第安人文化時認為,美洲的印第安人是來自亞洲人的後裔。

他們有的通過對印第安人脫氧核糖核酸(DNA)的分析研究,證明印第安人的遺傳基因與中國人的遺傳基因相同。並認為,在史前時期曾有兩次亞洲大移民來到美洲,較近的一次,便是3000年前,中國商周時期的移民。有的從考古發掘論證,有的通過對印第安人的民風習俗和文化的調查中,發現他們的人生禮儀、習俗、信仰、語言發音、音樂和舞蹈方麵,與中國有很多相似之處。

他們論證,中國的殷商移民渡海到墨西哥東南的尤卡坦半島上,創建了奧爾梅克文明,在秘魯南部的的喀喀湖一帶,建立了迪瓦納科國(中譯為“天華南國”),在智利安第斯山中建立了印加帝國。他們的文化分布於中美洲的墨西哥、危地馬拉、洪都拉斯,南美洲的秘魯、厄瓜多爾、智利、玻利維亞,分別稱為奧爾梅克文化、瑪雅文化、查文文化、印加文化。

他們還發現,墨西哥古奧爾梅克人的宗教信仰,是“對人虎合身的超自然靈物的崇拜,似乎是這個文明的主要驅動力”。在秘魯高地科托斯遺址發掘出查文文化的廟宇中心,其宗教崇拜“以崇拜美洲虎為主”。出土的人物雕刻,額頭帶“王”字(虎的標誌)和龍頭。

在墨西哥和秘魯很多人類學博物館中,收藏有很多印第安人的雕刻、陶器、織物和金屬製品,有不少神虎的造像。如“人物形象壺”,整體造型便是一個武士,頭上戴著大型有羽毛冠的虎頭帽,形象十分威武。“美洲神虎麵部像”,是金屬製品,造型是個露齒的大虎頭,戴著“□”形連貫紋的帽子。“戰士頭像”,是用黏土和貝殼製成的一個張著大口的虎頭,虎口內是戰士的頭像。“饕餮紋頭飾祖先像”,是裝骨灰的盒子,盒子外觀雕刻一個男子,閉目盤腿坐在雕花的壇上,身兩旁有蛇形裝飾,頭上戴著巨形有羽冠的虎頭帽。在很多“神像紋樣刺繡”中,造型是人身獸麵,頭部是戴羽冠的大虎頭,很似我國浙江良渚文化玉雕的“獸麵神徽”。“神虎紋樣鬥篷”上,繡兩個上下的虎,俯視平麵造型,也與我國民間服飾繡虎相似。同時還有很多龍、鳳、蛇造型的曆史文物。

德?利桑斯的《事物的起源》中,“奈丘特――印第安人四方形房屋”,屋頂的兩麵有脊,門長方形,較小。而在有門的這麵牆上繪著雙身虎,虎頭很大,圓眼、闊嘴、露齒,虎耳建在屋脊上,虎鼻卻是人麵孔。虎身較小,有斑條虎皮紋,虎足反而像穿鞋的人足。這種建築裝飾,很似我國商代青銅龍虎尊上的雙身虎造型,更像我國民間小兒虎頭鞋上繡的“二虎爭頭”紋樣。

中國的殷商後裔是怎樣橫渡太平洋遷徙到美洲的?又是怎樣把中國的龍虎文化傳播到太平洋彼岸的?我國有的學者研究認為,在前1045年,西周滅亡了殷商王朝後,留在東方沿海地區還有殷軍統帥攸侯喜率領的10萬主力部隊。加上林方、人方、虎方人,共計25五萬人。在攸侯喜和摩?(音cuó)王的統帥下,編成二十五族,分五路行動,乘涕竹舟渡海東進。有的經“天之浮橋”(日本三千群島),到達所謂的黑齒國(《山海經》所說的黑齒國,即墨西哥)。有的經日本千島群島,美國阿留申群島,到達中美洲墨西哥和南美洲的秘魯。有的從陸上經我國的東北北上,在俄國西伯利亞地區過白令海峽,經美國的阿拉斯加東進到北美洲再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