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1 / 3)

中國有句老話:對症下藥。這個“對症”,就是要求在說服他人時要抓住對方的心理。要對症了,病就好了。不對症,會適得其反。商場上也是如此,隻有設法適合他的心意,才能夠最終打動他,最終成交。因此,必須設法探求別人的真實意圖,尤其是與你的計劃有密切關係的意圖,然後依照著他的意願去投其所好。

伽利略年輕時家裏很窮,但是他卻很有誌氣。他要在科學研究方麵有所成就,他希望得到父親的支持和幫助。

他知道他父親和母親感情很好。

伽利略說:“親愛的爸爸,我想問您一件事,你為什麼和媽媽結婚?”

父親說:“因為我愛你的母親。”

伽利略又問:“那您有沒有娶過別的女人?”

父親:“沒有,孩子。家裏的人要我娶一位富有的女士,可我隻鍾情你的母親,她年輕時可是一位美麗的姑娘。”

伽利略說:“您說得一點兒也沒錯,親愛的爸爸,她現在依然風韻猶存。您不曾娶過別的女人,因為您愛的是她。您知道,我現在也麵臨著同樣的處境。我很愛科學。我不願去追求財富、追求榮譽。科學是我唯一的需要,我隻愛科學。我對它的愛猶如你當初愛我的母親一樣。

父親說:“像我愛你母親那樣?你為什麼這麼說呢?”

伽利略說:“親愛的爸爸,我已經18歲 了。別的學生,都已想到自己的婚事。可是我從沒想過那方麵的事。因為我心中隻有科學。別的人都想尋求一位標致的姑娘作為終身伴侶,而我隻願與科學為伴。這是我一生的追求。”

父親始終沒有說話,他若有所思地聽著。

伽利略繼續說:“親愛的爸爸,您有才幹,但沒有力量,而我卻兩者皆有。您能不能幫助我實現願望呢?我一定會成為一位傑出的學者,獲得教授身份。我能夠以此為生,而且比別人生活得更好。”

父親為難地說:“我可憐的孩子,爸爸沒有錢供你上學。”

伽利略誠懇地說:“親愛的爸爸,這些我知道。但是,很多窮學生都可以領取獎學金,這錢是公爵宮廷給的。我憑著自己的努力也能得到。請你相信我。您在佛羅倫薩有那麼多朋友,您和他們的交情都不錯,他們一定會盡力幫助您的。也許您能到宮廷去把事辦妥,他們隻需去問一問老奧斯蒂羅?利希就行了,他了解我,知道我的能力……”

父親好像恍然大悟般摸著伽利略的頭說:“孩子,你真聰明。這倒是個好辦法。”

伽利略激動地握著爸爸的手說:“親愛的爸爸,我先謝謝您了。相信我,我一定不會讓您失望的。我一定會成為科學家的……”

伽利略最終說服了父親,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他正是抓住了父親的心理,從父親和母親為什麼要結婚開始。聽起來和他後來說的話風馬牛不相及,但是卻抓住了父親的心理。實際上他是給父親下好了圈套。因為他太了解父親了。

有位中國人初到英國時,由於一時無法找到固定的工作,因此經濟相當拮據。

英國的夏天酷熱難耐,為了存放剩餘的食品,他迫切需要一台冰箱。但是,他買了一台二手冰箱,但是隻使用幾天,冰箱就壞了。此時,他不得不去找一位修理工上門為他修理。

這名修理工檢查了半天,最後敲著冰箱殼說:“這個冰箱太舊,毛病又多,我看修不好了。”

中國人急著想說服修理工,他突然想起去請修理工時,曾看到一位漂亮的小姐和修理工在一起。

於是他說:“先生,剛才那位小姐是你女朋友嗎?真漂亮,你真是豔福不淺哪!”

修理工一聽他誇讚自己有本事追到那麼漂亮的女孩,不由得十分得意。於是就向那位先生談起他女朋友的種種好處,兩人的距離逐漸拉近了。

那位中國人說:“真羨慕你,有份不錯的工作,還有一位漂亮的女友。我剛從中國來,工作又不固定,買了這台舊冰箱,而且毛病百出,真是可憐。”

這時修理工爽快地說:“沒關係,我慢慢地幫你修,這天氣確實太熱,不過我保證你可以吃到新鮮的食品。”

於是,這位修理工又再度拾起工具,終於使那台冰箱恢複運作。

這位中國人正是抓住了修理工與女友熱戀的心理,投其所好地稱讚修理工的戀人,並以羨慕的口氣奉承對方,婉轉地表明自己處境困難。其實,他不是修理不好,而是天氣炎熱,再說心裏老是想著漂亮的女友,心裏急躁。怎麼會有心思幹活呢?但是一提到心上人,肯定心裏美滋滋的。所以就攻破了修理工的心理防線。這正應了中國的一句古話:善戰者以攻心為上。

阿木是一家電器公司的推銷員。一次,他到一家公司去推銷電機。這家公司前不久剛從阿木手中買過電機,由於使用不當,電機的溫度超過了正常的發熱指標,所以,這家公司的總工程師一看到他就不客氣地說:“阿木,你不想讓我多買你的電機嗎?”阿裏森在仔細地了解了情況之後,發現總工程師的說法是不正確的,但他沒有強行辯解,而是決定以理服人,讓客戶自己改變態度。於是他微笑著對這位總工程師說:“好吧,先生,我的意見和你的一樣,如果那電機發熱過高,別說再買,就是已買的也要退貨,是嗎?”

“是的!”總工程師作了肯定的回答。

“當然,電機是會發熱的。但是,你當然不希望它的溫度超過了全國電工協會規定的標準,是嗎?”對方又一次地作出了肯定的回答。

在得到了兩個肯定回答之後,阿木開始討論實質性的問題了。他問總工程師:“按標準,電機的溫度可比室溫高72F,是嗎?”“是的,”總工程師說,“但是你們的電機卻比這個指標高出許多,簡直讓人無法用手摸。難道這不是事實嗎?”阿木沒有回答這個問題,而是反問道:“貴公司車間的溫度是多少?”總工程師想了一下,說:“大約是75F。”阿木聽了,點點頭,恍然大悟地說:“這就對了,車間的溫度是75F,加上應有的72F,一共是140F左右。請問,要是你把手放進140F的熱水裏,會不會把手燙傷呢?”對方不情願地點點頭。阿木趁熱打鐵地說:“那麼,你以後就不要用手摸電機了。放心,那熱度是正常的。”

最後,阿木在這場談判中不僅取得了成功,而且還順帶做成了一筆生意。阿木就是向客戶提出了一係列問題,使對方在一連串的“是”的回答中,不知不覺地否定了自己原來的觀點,消除了疑慮。

從以上的案例我們不難看出,談判者謀略的出發點在於巧布迷陣,借以給對手指示某種虛假的動向或暗示的信息,使之具有一定的誘惑力,其目的就在於搜索到對方更多有價值的信息,從而掌握談判的主動權,達到“請君人甕”的目的。

在人際交往中,尤其是在商場談判中,必須時刻留意對方的興趣、愛好,摸清對方的心思。對方想聽什麼、愛聽什麼、最需要什麼。找準病灶,對“症”下藥。

兵不厭詐——商場亦如戰場

兵不厭詐的意思是用兵作戰可以盡可能多用欺詐的戰術迷惑對方,以獲取勝利。 如今的時代,是一個商業競爭的時代,商業戰爭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它和真正的戰爭一樣,也有險惡、詭秘、爾虞我詐等特點。許多心直口快的 朋友不明白這一點,結果造成重大失誤,以致後患無窮者,是不乏其人的。要向取得談判的勝利,“不擇手段”也是非常必要的。談判雙方都有各自的利益和底限,隻要不違背大原則,詐術還是可以使用的。諸葛亮七擒孟獲就是用的此計。

“兵不厭詐”主張在戰爭之前隱藏自己的實力,造成敵人錯誤的估計,然後“攻其無備,出其不意。”其要訣是要避開敵人的銳氣而攻其暮氣,擾亂敵人軍心,使敵人疲於奔命,然後以逸待勞乘虛而人,即是所謂避實擊虛,多放煙霧等策略的運用。迷惑敵人,保護自己,然後一舉得手。這裏的“詐”就並非使用陰險毒辣之招數,但畢竟含有不講誠信之居心。現在我們在商業中提出的教你“詐”,則是需要誠信、信用,而不能使用欺詐手段的,正所謂“詐而不欺”。

有一個經典的故事:一位淘金勘探者死後準備進入天堂,但是上帝攔住他,告訴了他一個糟糕的消息:“天堂的座位是有限的,你們淘金勘探者的座位已經滿員,不好意思,你不能進去了!”他聽後,就對上帝提出一個請求:“親愛的上帝,您能讓我進去跟這些住在天堂的同仁講一句話嗎?”

上帝心想,就滿足他這可憐巴巴的請求吧。於是,這位淘金勘探者站在天堂門口,對著裏麵的人大喊一句:“各位同行,地獄裏麵發現金子了!”話剛說完,天堂裏麵所有的淘金從業者都衝了出來,前呼後擁地奔向了地獄。上帝看到這種情況,隻好請他住進天堂。但這位淘金勘探者,猶豫不決地回望了一眼,說:“不,我想,我還是和那些人一起到地獄去看看吧,說不定真有金子呢!這可沒準!”

這個故事表明了詐術的心理作用。謊言重複一百遍,它就變成了真理。哪怕這個謊言是你自己創造的,你也可能會屈從於它。

在銷售中,適度而且合理的謊言,可以提高產品的形象,迎合客戶心理需求。通過略為誇張的包裝和宣傳,還能夠起到羊群效應,讓客戶在生活中成為點對點的宣傳者,最終讓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兵不厭詐,該怎麼“詐”,設置以下幾個場景:

場景一:針對殺價顧客這樣詐

有的顧客就是愛挑剔,非要雞蛋裏挑骨頭,應該這樣詐:

銷售員:韓先生,我理解您的這種想法,一般顧客在選擇一樣產品時,他會注意三件事: 第一,產品的質量;

第二,售後服務服務如何;

第三,最低的價位多少。

但現實中,從來沒有見過一家公司能同時提供好的質量、最優良的售後服務、最低的價格給顧客。也就是這三項條件同時擁有的情況是不太可能的,就好比奔馳汽車不可能賣桑塔那的價格一樣。

所以你現在要選擇產品的話,你是願意犧牲哪一項呢?願意犧牲我們產品好的質量,還是我們公司優良的售後服務呢?所以有時候我們多投資一點,能得到你真正想要的東西還是蠻值得的,你說是嗎?(我們什麼時候開始送貨呢?)”

場景二:顧客喜歡拖延時間,這樣容易夜長夢多,可以這樣詐:

銷售員:美國國務卿鮑威爾說過,他說拖延一項決定比不做決定或做錯誤的決定,讓美國損失更大。

現在我們討論的不就是一項決定嗎?

假如你說“是”,那會如何?

假如你說“不是”,沒有任何事情會改變,明天將會跟今天一樣。

假如你今天說“是”,這是你即將得到的好處:1……2……3……

顯然說好比說不好更有好處,你說是嗎?

您可以好好考慮一下。

場景三:顧客談到最近的市場不景氣,可能導致他們不會做出購買決策時,這樣詐:

銷售員:梅小姐,多年前我學到一個人生的真理,成功者購要時別人都在拋售,當別人都在買進時他們卻賣出。

Tip:阅读页快捷键:上一章(←)、下一章(→)、回目录(回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