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井孤城裏,攜龍萬壑前(羽)。
閑喧悲異趣,語默取同年(津)。
塵落驚相偶,衰羸猥見憐(羽)。
詩書聞講誦,文雅接蘭茌(津)。
未敢重芳席,焉能弄采箋(羽)。
黑池流研水,徑石澀苔錢(津)。
何事親香案,無端狎釣船(羽)。
野中求逸禮,江上訪遺篇(津)。
莫發搜歌意,予心或不然(羽)。
(九)清書名下,有“秋日盧郎中使君幼平泛舟聊名”
陸羽句:魏闕馳心日日,吳城揮手年年。(魏闕指京城)
(十)詩僧皎然名下,又有“重聯句”。
陸羽句:去郡獨攜程氏酒,入朝可忘汝家池。
(十一)竹山連句題潘氏書堂。
陸羽句:萬卷皆成品,千竹不作行。
在一段時期內,陸羽在顏真卿的座上,參與許多名士共修《韻海鏡源》,且經常宴集,會文晶茗,賦詩聊吟,驚句疊出不窮,在濤壇上享受“博學多能”的美名,這是他一生中最愉快的時期。顏真卿對陸羽另眼相看,尊為上賓,禮待尤佳。在八十餘位編修文人中,陸羽之名僅次於袁高(殿中待禦史)和李萼(曆官盧州刺史,立有軍功),所以眾人都稱他為陸:三外士或陸三山人。
陸羽與諸君子之間的交情也很融洽,但其中以僧皎然更為密切,酬濤聊句,往來頻繁。皎然詩集中涉及陸羽的詩如下:
訪陸羽:
太湖東西呼,吳主古山前。所思不可見,歸雁字翩翩。何山賞春茗,何處弄春泉?莫是滄浪子,悠悠一釣船。(“吳主古山”指蘇州虎丘,春秋時吳王閩間葬於此。)
尋陸鴻漸不遇:
移家雖帶郭,野徑入桑麻。近種離遷菊,秋來未著花。扣門無犬吠,欲去問西家。報道山中去,歸時每日斜。
贈韋早(一作卓)陸羽:
隻將陶興謝,終日可忘情。不欲多相識,逢人懶道名。
奉和顏使君真卿與際處士羽妙喜寺三癸亭:(亭即陸羽所居)
秋意西山多,列岑縈左次。繕亭曆三癸(癸醜歲,癸卯月,癸亥日立,故曰三癸,時在大曆八年,公元七七三年。),疏趾鄰什寺。元化(指大自然的變化)隱靈蹤,始君啟高誄(一作致)。誅榛養翹楚(指良好的樹木),鞭草理芳穗。俯砌披水容,逼天接峰翠,境新耳目換,物還風煙異。倚石忘世情,援雲得真意。嘉林幸鐵剪,禮保欣可庇。衡法大臣過(指顏真卿),佐遊群英萃。龍池認澈,虎節到深處。徒想嵊頂期,於今沒遺記。
喜羲與權明府自君山至集陸處士羽青塘別業:
應難久辭秩,暫寄君陽隱。已見縣名花,會逢聞是粉,本自尋人至,寧因看竹引(看竹,指晉王羲之在吳中,至一土大夫家好竹下詩呤嘯故事。)。身聞白雲多,門占春山盡。最賞無事心,離邊釣溪近。(“明府”唐人稱縣令為明府。“君山”在今江蘇江陰。“君陽”君山之南。“縣名花”:腎潘嶽為河陽縣令,滿縣植桃李花,後世以“花縣”為縣令之典。“聞是粉”漢代尚書省皆用胡粉塗牆,書古賢人列女。後世稱尚書省為粉聞、粉署,此句謂羲興縣令權某將升為尚書省官)。
寒食日同陸處亡行報德寺宿解公房:
古寺彰陵下,潛公住幾年,安心生軟草,潮頂引存泉(一作亂山青靄裏,微徑占鬆邊。)寂寂傳燈地,寥寥禁火大。世間多暗室,白日為準懸。
同李侍禦萼判官集陸處士新宅:
素風千戶敵,新語陸生能。借宅心常遠,移離力更弘。釣絲初重竹,衣帶近栽滕,戎佐推兄弟,詩流得友朋,柳陰容過客,花徑許招僧。不為牆東隱,人家到未曾。
春夜集陸處士居玩月:
欲賞芳扉肯待辰?忘情人訪有情人,西林可是無情景,隻為忘情不記春。
同李司直題武丘寺兼留諸公與陸羽之無錫:
陵寢成香阜,禪枝出白楊。劍池留故事,月樹即他方。應世緣須別,棲心趣不忘。遠將陸居士,晨發泛歸航。
賦得夜雨滴空送別陸羽歸龍山得同字:
閑諧夜雨滴,偏入別情中,斷續清猿應,淋漓候館空。氣令煩處散,時與早秋同,歸和龍山道,東來雜好風。
當顏真卿調離湖州之前,他應陸羽的請求,重修了長興卞山的的西楚霸王屯兵舊址、項羽祠、上走馬埒、下飲馬池等古跡,又作“項王碑陰述”,立碑植樹以紀念,且供後人憑吊。碑文中有“西楚霸王當秦之末與梁叔避(仇)於吳,蓋今之湖州也……具見竟陵子陸羽所載圖經……恩命真卿上都,克期首路……竟陵是念,予以故碑顛址,已而複之……等語,由此可見顏公對陸羽是極為信任器重,所以言從計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