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綢廠的經營越來越不景氣。
想在以前,綢廠那是多麼火紅的企業,廠裏幾乎天天加班,生產出的產品供不應求,職工每月的工資比好多幹部拿得都多,但凡是稍稍有點辦法的,都把子女往裏麵送。
後來從外麵調來一個敗家廠長年包了兩個套間,一個給市裏的分管領導,一個廠長自己用,市裏的領導、各級主管部門的幹部都在廠裏吃大戶,今天給這個報銷點餐費,明天給那個付個飯錢,甚至還專門在賓館長,不大的廠子一年光招待費就花了五百多萬。
更要命得是他不懂生產瞎指揮,什麼不好賣他就進什麼,結果庫房大量積壓,把個廠子搞得人心惶惶。
一些老職工看不下去,多次到政府進行上訪,有幾次甚至跑到安平省去堵********的車,事情鬧大了,LJ市也不好再包庇,就重新換了一個廠長。
可機遇一旦錯過,想再找回就難了,人心散了,重新聚攏也十分不易,新廠長折騰了兩年,廠子一點起色也沒有,他心灰意冷之下,廠子的事也就不那麼上心,每天忙著經營自己的酒店。
而分管生產和經營的副廠長,從廠裏拉了一些技術熟練的老工人,在外麵開了一家繡坊,偷偷地將庫房積壓的絲綢低價買進,在上麵繡上精美的花鳥山水,賣給來臨江旅遊的客人,因此小日子過得很滋潤。
廠裏還有大量的工人,他們有的兩輩人、有的一家子都在這上班,把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全都奉獻給了綢廠,如今廠子沒有生產任務,大家都掙不到錢,有的有病不敢看,有的家裏老老小小好幾口人都擠在一起,孩子大了要結婚,沒錢買婚房,甚至有的女工還做起了兼職,賣皮肉賺點錢供全家人開銷。
鄭明東家的條件不錯,他愛學習,有頭腦,前幾年轉業回來之後,他用手上的閑錢在城郊買了套大院子,結果後來城市建設發展需要拆遷,政府給他賠了幾百萬元,他又低價買進幾間當時大家都不看好地段的商鋪,現在每年的租金都是好幾十萬。
但他很同情廠裏的困難職工,也看不慣國有資產的流失,他多次在不同場合呼籲,要求政府拿出切實可行的辦法,給廠子尋找一條出路,給職工們一點希望。
最近,政府從江浙一帶呼悠來幾個專門從事紡織品生產的老板,他們對臨江綢廠進行了考察,表露出一定的投資興趣。
政府由常務副市長蔣衛東出麵和他們接洽,專門組成工作組和他們談判,經過艱苦卓絕的攻堅,最後與一家名叫鬆柏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達成合作初步意向。
根據談判意向:明確由鬆柏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全盤承接LJ市綢廠一切資產、債務,並在人員聘用上首先考慮原廠職工,保證執行按照強強聯合“一團兩製”優勢互補政策,並將LJ市綢廠改稱為股份有限責任公司,使其成為鬆柏集團名下的一家子公司,嚴格實行集團公司下屬其他子公司內部有所區別的不同工資獎金分配製度和相關勞保福利待遇按排的獨立傾斜政策,充分認可子公司所應享有的獨立法人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