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君鎮自從謝誌坤出事之後,書記的位置一直空懸著,不是市裏領導怠政,而是為了這個位置,硝煙四起,越來越多的人被卷進了這個旋渦。
老君鎮的鎮長張太北是個老同誌,在謝誌坤擔任書記時,市長就曾經提議讓他任書記,謝誌坤另作他用。
當時因為張太北和前任書記不團結,兩人不僅私下給對方設小絆子,而且在大會上多發生激烈碰撞,凡書記認可的事鎮長不同意,凡鎮長同意的事書記反對,一度讓鎮裏的工作陷入癱瘓。
書記對此很不爽,多次點名批評兩人,但兩人當麵認錯,然後濤聲依舊,市裏最後不得不調整班子,為此書記認為他沒有大局觀念,太過於爭強好勝,想磨磨他的性子,就起用了謝誌坤。
和謝誌坤搭班子後,因謝能包容人,有一些小事上不太和他計較,原則性大事處理也非常圓滑,所以兩人合作還是比較愉快。
現在謝誌坤沒了,張太北認為這個位置說什麼也應該輪到自己,為了更保險一點,他瞅了個晚上來到了市長家。
市長是外地人,家屬沒有在臨江,和幾個投資商剛吃完飯回到家裏,酒意微醺,張太北就敲響了門。
對張太北的來意市長心知肚明,市長一直將張太北視作是自己圈內人,上次他就想將張太北推上書記的位置,隻是在書記碰頭會上********找的理由很充分,他隻好讓了步,這次天賜良機,當然不容錯過。
兩人略作寒暄,張太北將一個手提袋放到了市長的茶幾邊,裏麵是一座純金的佛像,臨江官場的人都知道,市長家的老太太是一位虔誠的女居士,最喜禮佛了。
市長瞄了一眼他的小動作,問到:“裏麵是什麼?”
張太北笑著說:“沒什麼,是我為老太太請的一尊佛,上次去看她,答應了老人家的。”
市長沒有再說什麼,問了問工作上的事,張太北就告辭了。
張太北在活動,別人也沒有閑著,老君鎮還有一位副書記,是從市委辦下去的,他鞍前馬後跟了書記兩年,書記看著小夥子不錯,想培養他一下,就放到謝誌坤那兒,讓謝誌坤帶帶,準備在合適的時候將他推到書記位置上。
隔了兩天,書記將市長、市委副書記、組織部長召集到他辦公室,議議老君鎮的書記人選問題。
組織部長根據書記的意圖,先提出了一個方案,建議這次使用幹部要優先考慮年青同誌,要將他們大膽放到一把手的位置進行鍛煉。
市長一聽就明白了書記的意圖,他不動聲色地對組織部長說到:“這個方案我認為有些地方還需要進一步商榷,年青同誌需要提拔鍛煉,但那些一直在基層一線默默奉獻的老同誌更要考慮,他們工作經驗豐富,同樣有幹勁有想法,如果我們在使用幹部的時候將他們排斥在外,就會打擊同誌們幹工作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