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十五、恂私枉法冤獄遍布(1 / 3)

在兩千多年的封建時代裏,政治清明、公平執法的所謂“太平盛世”畢竟屈指可數。尤其是到封建製度的衰落階段和每個王朝的晚期,封建司法的腐朽黑暗越發顯得嚴重了,貪贓舞弊成為官場風氣,豺狼當道,忠良受害,冤獄遍於國中。這些絕非誇張之詞,而是當時社會的真實寫照。雖然各個朝代,都曾有人反對慘無人道的肉刑體罰,有的君主(如漢文帝)也作出過廢除肉刑的決定,但是事實上這種野蠻落後的製度始終是封建司法的一大特征和最大弊病。因此,縱觀封建社會的司法史,很多法官獄吏具有貪(貪贓受賄)、昏(昏憒無能)、毒(殘暴狠毒)三大特點。“衙門口,朝南開,有理沒錢別進來。”這一俗謗對於封建法官的貪婪給予了辛辣的嘲諷和揭露。刑訊逼供,屈打成招,被當作這般貪官昏官閻王官濫施淫威的慣用法寶。金錢扭曲了法律,酷刑底下害死了無數冤魂!《前漢書“於定國傳》記載,東海有位寡婦,少年喪夫,沒有兒女,贍養婆婆很有孝心。婆婆看她年輕,勸他改嫁;她要侍兒奉婆婆,不肯離家。婆婆不忍心讓她守一輩子寡,自己上吊死了,使她沒有拖累。婆婆的女兒卻誣告寡婦害死了老人。獄官抓起寡婦,使用嚴刑,硬逼她承認了。案件報到郡衙。決曹於公(於定國父親)認為,寡婦侍奉婆婆10多年,能盡孝道,很有名聲,說她殺死老人肯定是冤枉了;太守不聽,終於處死了這個著名孝婦。後來新任太守為其平反冤案,樹立孝婦牌坊。孝順兒媳被錯判為殺害婆婆的凶手,忠臣義士被誣陷為謀劃反叛的逆子貳臣,含冤九泉之下,此類事例編成一部上巨萬字的《古代冤案實錄)廣也足夠了。

造成冤案累累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法官阿附權貴,遷就私情,貪圖賄賂,中飽私囊,因而幹出顛倒是非,混淆黑白,包庇罪犯,陷害無辜的勾當來。而其結果,勢必造成邪氣上升,正氣下降,罪犯氣焰囂張,百姓怨聲載道,進一步加劇了社會動蕩,深化了社會危機。如武則天任用來俊臣,明武宗寵信宦官劉瑾,都是古代司法最黑暗的年代,其後果則是促使封王朝走向崩潰和滅亡。

五代後唐同光年間,孔相循以朝廷財稅統計主管身份代理夷門軍府事務。長垣縣有4個大盜,連年作案,成了巨富。後來案發被捕,他們卻把4個貧民指為同夥牽連進來。姓韓的都虞侯(捕盜官)是當朝權臣樞密使郭崇韜幕僚的女婿。他跟法官等人一起串通,編了一份供詞,不加審理,就拿4個貧民頂替大盜判決上報了。孔公判決這4個人斬首示眾,他們也沒有說一句話。押走執刑,將要繞過屏風的時候,4名囚犯連連回頭張望。孔公疑心案情有假,命令把他們帶回大廳來,商量道:“你們幾次回頭張望,或許是有冤枉吧?”他們說:“實在冤枉。”問他們為什麼不早說,原來是獄卒把木枷下端故意抬高起來,使他們想說話也張不得口了。孔公聽他們說了被迫充當4名大盜替死鬼的真相後,決定把這案件移到州衙,指派郡主簿審理。4名大盜供認,自都虞侯韓某以下的幾十個官吏都收取了賄賂,總計贓款約7000貫(每貫一千錢)。於是把這些貪贓枉法的官吏一起關進監牢,驗核贓證,追問罪狀,都交待了。韓某一看情況不妙,派人騎馬報告郭崇韜。郭崇韜寫信替他們講情,孔公不肯答應,把這些罪犯全法辦了。4個貧民昭雪冤獄,放回家後,為孔公畫像供奉起來,感戴孔公救命之眉。

南宋高宗(趙構)紹興年間,鄭承議任蕭山縣丞(縣令副職)。縣裏有塊草場,統製(軍營副帥)朱某率領士兵在草場放牧軍馬,公然割走了西興鹽場的青草,因而引起爭執。鹽務衙門請示朝廷,朝廷發下文告,可以驅趕、捕捉違法割草的士兵。此後,士兵照舊來割,被鹽戶百姓打得死傷了4個人。統製朱某從官兵中湊集了一筆錢,買通辦案官員,把定案文書改作:“互相爭鬥,打死士兵,鹽戶百姓8人都要處死。”文書寫成了,知縣簽名後,按次序該承議簽名。承議說:“朝廷文告允許驅趕、捕捉違法割草的士兵,現在改為互相爭鬥,打死士兵,這就等於本縣先不執行朝廷文告了。不能寫上我的名字、職銜。”辦案官吏聽了慌張起來,趕緊賠罪,把文書改作:“打草士兵拒捕,以致死傷,因此對鹽戶百姓8人處以杖刑。”鹽戶8人被放回來時,叩拜老天說:“但願鄭公子孫繁盛!”後來鄭公兩個兒子受到推薦,科考錄取了。當時,人們都說這是鄭公斷案公正得到的報償。顯然這是輪回報應的。

南宋理宗(趙昀)時候,贛州雩都縣百姓黎子倫家遭到強盜搶劫,還殺了家中的人。黎子倫平時跟親族黎千三兄弟們互相結怨,懷疑這是他們幹的,就到縣衙裏起訴了。縣尉成某下來核實案情,追捕凶手。黎子倫賄賂縣尉,捉起黎幹三、黎千五、黎千六以及鄰裏親戚共15個人,解送官府,殺死了其中12個人,汙辱了黎千六妻子,焚燒了他們的住宅。黎千三等人被捕後受盡種種酷刑,打得體無完膚、皮開肉綻,被迫招認了罪狀。可是沒有找到贓物和見證。於是黎子倫又使手段,用錢收習劉十四做證人,又偷偷投放幾件兵器,假裝搜尋出來交了官府。事事弄得都很周到,看來殺人搶劫的案確定無疑了。在這時候,巡檢(捕盜官吏)抓獲了搶劫正犯丁念二等16人,都交待了黎子倫家被劫的罪行。黎子倫又乘機會行賄縣尉,把黎千三當首犯、丁念二當從犯結案判罪,解送州衙。州衙審驗,沒有變化,於是上報到了江西路提刑司。提刑使吳革(字恕齋)看了案卷,發現了很多疑問。縣尉所取黎千三的最早供詞中就沒有跟丁念二同去搶劫的話,巡檢所取丁念二最早供詞中也沒有涉及黎千三的姓名,他們怎麼竟成了同案犯?把囚犯們分開審問,核實口供,黎千三喊叫冤屈,丁念二供認不諱。於是調任知錄趙某為縣宰,任用東尉胡某為知錄,送來在押人犯及證人複審。丁念二等16個人搶劫殺人的情節全部核實無誤,個個服罪,一起正法了。黎千三等冤情昭雪,無罪釋放了。州縣官吏一律發配廣南,知錄趙某、雩都縣宰趙某、縣尉成某全被降職或罷免。東尉胡某正式任為知錄。黎子倫因為誣陷行賄等罪,判處打脊背15棍,遣送500裏外監管起來。因為他家遭了搶劫,免於遣送外地,隻是罰他出35石穀子給黎千三造新宅。吳公昭雪冤獄,秉公斷案,贏得了人們的讚揚,稱為“神政”。

唐懿宗(李漼)時,崔碣擔任河南府尹(東都洛陽地方長官)。縣裏有個著名富商叫王可久,常年販運貨物,來往於江湖上。鹹通九年,駐守桂林的戍卒以龐勳為首領發動兵變,率眾北上,攻占了淮南淮北一帶地方。由於兵慌馬亂,王可久的貨物、資金全丟光了,窮得沒有辦法回家鄉去。他的妻子不見丈夫音訊,十分焦急,讓賣卜先生楊乾夫測算:如今丈夫是死是活?楊乾夫見這婦人姿色嬌美就動了心,而且貪圖王家的財富,占卜以後,佯作吃驚的樣子,說道:“卦象不吉,你的丈夫恐怕回不來了!”暗中給媒婆送去一百兩白銀,讓她幫助誘騙婦人,把她娶到家裏。婦人嫁了乾夫,帶來大量資財。乾夫一下變成了富人,天天美酒佳肴,又有嬌妻陪伴,好不得意!到第二年,徐州平定了。王可久窮困潦倒,思念家鄉,沿路乞討衣服食物,曆盡千辛萬苦,回到河南,去見妻子。楊乾夫看到他活著回來。要領妻子,滿腔惱恨,又謾罵又喝斥,把王可久趕跑了。婦人到官府去,說明原委,要求夫妻團聚;可是楊乾夫拿出金銀珠寶,賄賂縣吏,王可久反被加上企圖奪走良民妻子的罪名,受了懲罰。王可久不服,再次上訴,縣吏又說他桓造罪狀誣告他人。王可久有冤屈不能申明,日夜傷感怨憤,以致雙目失明了。崔碣到任後,王可久到府衙來訴冤。崔碣查明所告屬實,命令屬吏乘其不備,逮捕楊乾夫及前任獄官,徹底揭露了他們互相勾結、徇私舞弊的勾當,處死罪犯,把妻子還給了王可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