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是寫作內容與語言的重要來源。寫作的素材、語言的積
累、習作的技巧唯有通過大量閱讀才能獲取。主題閱讀為學生進行習作創造
了極其有利的條件,因為主題閱讀與隨意讀、泛泛而讀效果是不一樣的,有
主題的閱讀首先是主體的提煉與確立,在一個主題的統領下,讓學生閱讀相
關的文章,積累了大量的語言,豐富了情感體驗,並從中習得方法,是解決
學生作文時不再無話可說、無內容可寫的有效途徑。
一、地理位置
韓國位於朝鮮半島的南部,北部以軍事分界線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相鄰,其餘三麵被黃海、朝鮮海峽和日本海所環抱。麵積為99 262平方千米。
韓國多丘陵和平原,丘陵大多位於南部和西部。約70%是山區,地勢比半島北部低。西部和南部大陸坡平緩,東部大陸的坡很陡,西海岸河流沿岸有遼闊的平原。
朝鮮半島經地質時代多次發生的地殼運動的侵蝕和堆積作用,形成了山地、高原、平原、山穀、海岸等多種類型的地形。
韓國地形特點是:整個版圖呈弧狀,向東突出,韓國地圖東高西低、北高南低,整個地勢由北部和東部向南部和西部逐漸降低,山地多集中在北部和東部。所以,除太白山脈外,大多數山地為中山性、低山性或丘陵性山地,沒有2 000米以上的高山,最高的山是濟州島的漢拿山,海拔1 950米。
平原多集中在西部和南部的河川流域、海岸地帶。韓國主要河川有37條,總長達32 722千米,河流多注入朝鮮西海和朝鮮海峽。主要河流有洛東江、漢江、錦江等,其中漢江長度為514千米,流域麵積為26 279平方千米,通航裏程達330千米;洛東江總長525千米,流域麵積23 860平方千米,通航裏程為344千米,為韓國最大的河流。
二、韓國的氣候
韓國屬於溫帶氣候,可以觀賞到四季美景,為旅遊倍添樂趣。韓國北部地區深受大陸性氣候的影響,寒暑溫差較大,愈往南愈呈現出溫和的海洋性氣候的特征。
3月底濟州島櫻花首先綻放,4月中旬迎春花、杜鵑花、桃花、梨花綴滿枝頭,萬物複蘇、風和日麗,正是春光無限好。
6-8月是雨季,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1/2。夏季的7-8月份高溫潮濕,大部分韓國人選擇此時去高山或濱海地區避暑度假。
“秋高氣爽,晴空萬裏”可能是描述韓國秋天最恰當的詞彙,秋天也是旅遊的最佳季節,10月初的雪嶽山楓葉轉紅,落英繽紛。
到11月上旬,首爾的古宮——“秘苑”已是紅葉滿園,秋意正濃。那楚楚動人、含羞帶怯的波斯菊為深秋更添一份浪漫的情趣。
三、韓國的人口和民族
根據1996年的統計,韓國的總人口為4 554萬。朝鮮族為單一民族,部分人信仰佛教和基督教。
散居在阿爾泰山脈的部落民族,在數千年前,逐漸向東方遷移。諸部落中的通古斯族據傳定居於韓半島,為韓民族之始祖。
四、韓國的語言
韓國的官方語言為韓國語,韓語與土耳其語、蒙古語、匈牙利語等同屬於烏拉爾阿爾泰語係。韓國文字是頗具特色的表音文字,韓文共有10個母音、14個子音。
韓字是與羅馬文字相同的拚音文字,但與每個單詞獨立的英語不同,以28個輔母音組成的韓字由屬於一個音節的幾個字形成方塊型,這樣韓字既是音素文字,又帶有音節文字特征。
五、韓國簡史
朝鮮半島約從70萬年前開始已有人類定居,大約3 000年前傳入的青銅器文化就是今日朝鮮半島文明的起源。
(一)三國時代(-676)
公元前2333年,檀君王儉創建了古朝鮮之後,從中國東部到朝鮮半島先後建立了許多部落王國。約公元前100年左右,半島上形成了高句麗、百濟、新羅三國鼎立的局麵。到公元676年,新羅定都於慶州並統一了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