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與江湖初定,沈璃卻未得半分喘息之機。皇
帝雖已康複,可經此一難,對朝局把控愈發謹慎,對各方勢力的平衡也越發留意。沈璃深知,自己於皇帝而言,是一把雙刃劍,既倚重她穩定朝堂、製衡奸臣,又忌憚將軍府功高震主。
這日,沈璃正在將軍府書房與謀士商討邊疆戰事新策,忽聞聖旨到。
她整衣斂容,快步出府迎旨。傳旨太監尖著嗓子宣讀:“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沈璃護駕有功,才略出眾,特封為郡主,賜府邸一座,黃金千兩,綾羅綢緞百匹,望卿再接再厲,為朕分憂。欽此!”
沈璃跪地謝恩,心中卻明白,這賞賜背後,既有皇帝的嘉獎,更有試探與製衡。她如今身為郡主,一舉一動更需小心謹慎,稍有不慎,便會累及家族。
受封之後,沈璃按禮序進宮謝恩。入宮途中,她偶遇了蕭逸塵。此刻的蕭逸塵身著朝服,愈發顯得英姿挺拔,隻是眼神中透著幾分複雜。自上次在郡主府相助後,兩人交集甚少,如今狹路相逢,氣氛一時有些微妙。
“沈姑娘,不,如今該稱郡主了,恭喜。”蕭逸塵拱手行禮,語氣帶著幾分疏離。
沈璃微微屈膝還禮:“蕭公子,同喜。多謝你此前相助之恩。”
蕭逸塵微微苦笑:“郡主客氣了,你我皆知,那不過是我贖罪之舉。聽聞邊疆戰事又起波瀾,郡主可有良策?”
沈璃目光一凝:“邊疆之事,我正與謀士商議,敵軍新戰術詭異,我等需從長計議。蕭公子在朝為官,若有見聞,還望不吝告知。”
兩人簡短交談幾句,便各自離去。沈璃望著蕭逸塵背影,心中感慨萬千。往昔情誼如煙雲散去,如今兩人身處朝堂江湖漩渦中心,各有使命,再難回到從前。
進宮麵聖後,皇帝與沈璃談及朝堂局勢,言語間盡是對未來的憂慮。談及江湖,皇帝目光深沉:“郡主,江湖雖暫平,可難保不再生事端。朕聽聞江湖中近日出現一股神秘組織,似在暗中集結力量,意圖不明,你可有耳聞?”
沈璃心中一驚,麵上卻鎮定自若:“陛下,臣女剛回京城不久,尚未聽聞此事。既如此,臣女願深入江湖,探查究竟,為陛下分憂。”
皇帝微微點頭:“如此甚好,郡主此去,務必小心謹慎,速去速回。”
辭行皇帝,沈璃回到將軍府,稍作整頓,便再次啟程奔赴江湖。此番江湖之行,危險重重,她挑選了數名精銳護衛,還帶上了翠柳。行至半途,卻遭遇一夥黑衣人的襲擊。
這夥黑衣人武功高強,招式狠辣,且配合默契,顯然訓練有素。沈璃拔劍迎敵,護衛們也迅速圍成劍陣,保護沈璃。混戰中,沈璃發現這些黑衣人的武功路數竟與之前江湖動亂時的神秘殺手有幾分相似,心中疑竇叢生。
“你們究竟是何人?受誰指使?”沈璃嬌喝一聲,劍招淩厲,直逼黑衣人首領。
黑衣人首領冷哼一聲,並不答話,攻勢卻愈發猛烈。沈璃與護衛們拚死抵抗,雖漸漸穩住陣腳,卻也難以脫身。關鍵時刻,一陣悠揚笛聲傳來,黑衣人聽聞笛聲,竟突然收招,迅速撤離,消失在山林之中。
沈璃望著黑衣人離去方向,眉頭緊鎖:“這笛聲……”她心中有種預感,這背後定有一個極為隱秘且強大的組織在操控一切。
擺脫困境後,沈璃等人加快行程,終於抵達江湖。她直奔衡山派,向武林盟主通報此次來意。武林盟主聽聞,神色凝重:“郡主,不瞞你說,近來江湖確實暗流湧動。不少門派弟子莫名失蹤,還有些門派收到匿名恐嚇信,索要巨額財物,否則便血洗門派。我們正焦頭爛額,不知如何是好。”
沈璃沉思片刻:“盟主莫急,我此次前來,便是要徹查此事。依我看,這些亂象背後,或許與那神秘組織有關。我們需從失蹤弟子和恐嚇信入手,尋找線索。”
當下,沈璃與衡山派眾人分工合作,一方麵派人四處打聽失蹤弟子下落,另一方麵仔細研究恐嚇信,試圖從字跡、紙張等細節找出端倪。
幾日後,外出打聽的人帶回消息,在一處偏僻山穀發現疑似關押失蹤弟子的山洞。沈璃立刻帶人前往,山穀中荊棘叢生,道路崎嶇難行。行至山洞前,隻見洞口有重兵把守。
沈璃與護衛們悄悄潛伏過去,趁守衛不備,發動突襲,迅速解決了守衛。進入山洞,裏麵陰暗潮濕,彌漫著一股腐臭氣息。借著微弱光線,沈璃看到眾多江湖人士被困在牢籠之中,個個麵容憔悴,神情萎靡。
“諸位莫怕,我乃將軍府沈璃,特來救大家。”沈璃高聲喊道。
眾人聽聞,紛紛歡呼起來。沈璃等人迅速打開牢籠,解救出被困弟子。在詢問過程中,一位弟子回憶道:“我曾聽到那些看守說,他們背後有個大人物撐腰,要利用我們挑起江湖紛爭,好坐收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