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進倒地,按照中原比武的規矩,他應該算是敗陣,可胡人並非如此,此三人連壘,就是要挫挫李存孝的銳氣。
在李存孝與李存進二人相交之時,史敬思和李存瑁二人又豈能放過如此戰機,左彎刀,走下三路,右如同偃月刀般的,以泰山之勢劈砍至李存孝左肩。史敬思本就人高馬大,借著李存孝的前撲之際,如此距離,李存孝根本無處可避,左榔頭硬擋,眨眼既至的李存瑁之刀,被李存孝一腳踢中,借著高度、借著全力之傾、更借著李存孝的分心之機、以力量著稱的李存孝竟然和史敬思兩人一招之中平分秋色,誰也沒能勝誰,繼續比拚力氣,如此狹小的距離內,李存孝哪敢鬆手,一鬆手就隻怕是給李存瑁機會,而史敬思也不想放過如此之機,這就是所謂的雙拳難敵四手吧,這就是合力的效果。
兩雙裸著臂膀的手臂,青筋暴露,從肩膀到手寸,那如同鐵疙瘩般高高隆起的肌肉群,那就是孔武有力的象征,李存孝那並不強壯的身體,甚至可以說纖瘦,在此時飽含力量之下,顯得那般精幹。史敬思齜牙咧嘴的,雙手拚盡全力,長相並不出眾的他,容顏顯得極度扭曲。
李存孝從地上爬起,李存瑁再次欺上,怪狀武器,直捅李存孝的腹部,而李存瑁的長刀,就如同使著長矛一般,直插李存孝的腰間。
就算是李存孝再傻,再不同世故,此時也明白這是欺負自己,他本就脾性暴虐,這似乎也是武力越是勇猛之人,就越有的共性,如果將李元霸、楚霸王、李存孝、姬弘四人的武勇特點做一個比較,姬弘和李元霸走的就是極致的勇力路線,以力降十會,而楚霸王雖然在力量也毫不遜色於二人,但顯然他走的是綜合路線,武技、耐力都可謂頂級,孰優孰劣,很難做出評判,也許隻有戰場上比過之後才知,而李存孝顯然在力量上輸上以上三人半籌,否則也不會能力值被評價為104,而非105。
胡人粗鄙,當然不通中原的武技精華,但從小與敵戰、與己方戰、與狼戰,對於視武勇為尊嚴、贏得女人和財寶的胡人社會,這就是生與死,生死搏殺,無其他,潛能更加無懈的釋放。
李存孝在這千鈞之際,冒著左臂折斷的風險,矯健的一個側身,就從史敬思身後掠過,借著史敬思搭台,腳下輕步而踏,直接淩空躍起,由榔頭直接砸向李存瑁,這不過一息之間產生的變化,李存瑁哪裏反應的及,也多虧了他的全力,猛力中的慣性,讓他堪堪躲過了這一非傷既亡的殺招。
李存孝衝出戰團,口中打出一聲長哨,跟隨著他多年的一批黑野馬王,從圍觀的胡人群頭上躍過,這一步,跳出的足有十數米,迅捷的、穩穩當當的停在李存孝的身前,李存孝翻身越上馬背,觀看著前方的三人,這是胡人誓為終極決鬥的信號,馬在胡人的心目中,並不下於族群圖騰的作用,更是親密的戰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