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誘胡人獻策(1 / 2)

“仲傅所言甚是,諸位可有良策?”姬弘問道。

“主公,末將以為當行文武計,一文一武定能讓天下人皆知主公滅胡之誌,於內得天下心,彙天下同道才,於外讓諸胡憤怒,進而聯合與之壯膽,三麵夾擊關中。”諸葛亮出列獻計。

“孔明就這一文一武策說來。”姬弘問道。

“主公先前所吩咐築十萬京觀,此為武策,是為一激,而末將獻上一武兩文計,文計其一,召開天下英雄大會,凡有誌滅胡者,皆可來長安參會,這樣是即是在告訴天下人,主公誌向,亦可同時招收有追隨主公之誌者,納英才為用,這也是為二激胡人。文計二,檄文發天下,列名單點名胡人勢力,凡是能殺其親友及軍隊,胡人自殘皆可領賞,亦同時號召天下人殺胡,功勞不一,獎賞也就不一,這是為三激。而武計二,用苻健之孫女做謀,用成縣之戰,慕容恪兩兄弟之死,外加十萬鮮卑軍做激,讓其氏人與慕容鮮卑迅速聯合,擬定進攻關中之策。”

姬弘聽完,點頭道:“諸位可還有補充?”

現場頓時陷入安靜,申包胥和慶忌本就不善謀策,而班超作為後來者,也定然不會出列補充諸葛亮的謀策。在這時範蠡出列道:“主公,臣下雖不懂軍,在築京觀之上,加上孔明的一武兩文計在戰略上定下了格局,但臣下卻想如此定下基調,會讓主公威名震天下之中,卻也給主公冠上了一個弑殺的名頭,儒道思想早已深入人心,他們認為當感化胡人,而不是滅其族。日後主公治理天下的難度將阻力重重,幾乎所有的世家門閥都會所抵製,主公曾言,這一戰後,天下萬千的諸侯就會如同雨後春筍一般冒出,這一係列計,將徹底讓世家門閥全部倒向其他的諸侯,其中權重望主公三思。”

姬弘聽完,言語和表情雖未表現,但心裏卻甚是歡喜,這才是能臣,不會逼迫自家主公做出一個對與錯,而是給出選擇題,其中得失、利弊,皆已分的清清楚楚。

“仲傅了?”姬弘轉頭對薑子牙問道。

“回主公,臣以為少伯所言甚是,不過主公心中早已決斷,臣下等聽命即可。”薑子牙此話,換做其他任何一個人主,都會一萬個不高興,這明顯就是在揣摩其上的心思,那怕這是官場的實際為仕之道,但卻也不能拿到台麵上來講,但誰叫這是妖孽全能薑子牙和來至後世的姬弘了。

“諸位以為胡人當斬盡殺絕麼?”姬弘似乎岔開話題,反問道。他需要明確這些大姬的肱骨是否與自己同道,不同道則用法不一。

姬弘如此問,現場除了慶忌外,誰人聽不出,姬弘需要他們表立場,下忠心。

首先出列的是範蠡,“四百年的大漢王朝,儒家之道,就奠定了今日的胡人之禍,臣下認為,胡人滅族之策,是唯一的永絕後患計。”範蠡並沒有說滅胡是姬弘所推崇,直接第一人出列說,就如同把這個政策的鍋背在自己的身上,既體現了立場,又表現出了臣下的責任,這就是語言的魅力。姬弘點頭,示意接下餘人。殿中的數人,在申包胥的帶頭下,接二連三的都肯定的表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