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泛舟分天下(1 / 2)

郭奉孝與那曹孟德小聊不多時,就有兩位年輕步入眼際,一位方巾倫衣,完全的書生裝扮,此人就是那同樣英年早逝的戲誌才。而另一位身著深棕色長外服的年輕,顯現出與年紀完全不符的大家之風,端的是成熟穩重,此人就是曹魏的定鼎者荀彧,荀彧亦或是被低估的人才,其才雖未有李斯那般具有代表性,但荀彧在戰略,政統,政謀,軍謀上,對曹魏奠定北方,可謂是居功至偉,被曹操稱之為吾之子房,在國家治理能力上,張良都要遜色於他不少,可謂曆史中,少有的全能級謀士,死後被追諡為敬侯,後又被追贈太尉,由此可見一斑。

荀彧在戰略方麵為曹操規劃製定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戰略方針,包括“深根固本以製天下、迎奉天子等;戰術方麵,他曾麵對呂布叛亂而保全兗州三城,奇謀扼袁紹於官渡,險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奇襲荊州等諸多建樹;政治方麵,荀彧為曹操舉薦了鍾繇、荀攸、陳群、杜襲、戲誌才、郭嘉等大量人才,倘若荀彧未有早逝,也許三國的曆史都會得到改寫。

四人相見,天下背景與情形,可謂早已物是人非,東漢末年就算再過混亂、民不聊生,那也是炎黃子孫的內部紛爭與矛盾,而五十年的光景,司馬家不但未有讓炎黃九州得以複蘇,人口更沒有明顯的增長,反而讓整個九州天下積重難返,徹底將整個民族推向絕境,亡夫滅種何其嗚呼哀哉。

“孟德兄長,還記得那時我們泛舟潁水之上,宜學論天下,飲酒作詩,好不暢快?”本來年歲不大,但此話出自那仿佛經曆人事滄桑,而早熟異常的荀彧口中,那就別有一番氣氛。

“是啊,那不如我們今日再故地重遊一番?”曹操征求二人意見。

四人一拍即合,便往潁川書院不遠的潁水而去,對於這些世家門閥子弟,但有所喜,下人定當會準備妥當。

其實書院旁的河流,並不是真正的古潁水,它因潁川書院而得名,叫書院河,最終彙入潁水。古潁水是淮河上的最大支流,正是發源於潁川緊鄰的古伏牛山,淌潁川而過,當然此時的潁川還天水一色,美景如畫,並不是後世那般泛著黃色,遍布泥沙的沙潁河。

四人泛舟在天水相接的河水之上,這條船不算大,但乘坐四人足矣有餘,兩頭配上兩名船夫,中間安放著平桌,其上鑽刻入深的杯狀洞上,正好放著酒樽,這是專門泛小舟飲酒之用,看的出,荀彧他們常如此。這些小船的舷口,高出河麵不足數寸,隨手就可觸摸河水,這般沒有景致的違和感,仿佛完全融入其中。

水調續聲持酒聽,東風愁絮傷流景,天色霞水鵝禽荷花弄影,重簾暮色朦朧遠景,風不定、落紅徑,入幽徑,陶然碧水怡情,少年躊躇流雲。

這是姬弘所作的泛舟醉酒曲,此時拿來用道,顯得特別應景。

“兄長這次是準備入長安?”酒足後荀彧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