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最終也未能說動孫武,倒是於禁留下了下來,也許這就是冥冥之中已然的注定,不說前世曹操是於禁之伯樂,樊城之戰,於禁被捕後,一念之差最後投降了東吳,曹操聞聽消息道:“於禁隨我三十載,何意臨危處難,反不如龐德?”最後三國紛立後,於禁回到魏國,在曹操墓前慚愧病發而死。
於禁留下之因,是與十年前失散的兄長於謙在潁川相會,而於謙與戲誌才是好友,早已相約等曹操起事,便一起相投,新華夏,曹操算是得到了一員統兵大將,其能力肯定是超越曾經的五子良將的。
孫武在潁川上路前往長安時,荀彧、程嬰、方叔、胡惟庸、晁錯五人相隨一起奔赴長安。
姬弘在長安城召開群英會,雖然時間短促,前後隻有二十天的時日,要想這個時代的通信還有路途,是極為不暢的,許多隱匿在鄉間中的豪傑大才,定是未聞,自然是不會前來參加,但卻也是不少,至少從長安的近幾日招賢館前的熙攘可以看出。
長安城,在範蠡的主持下,完成了全城整改,原先的皇城、內城、外城進行了重新的劃分,皇城更名為西都行宮,作為日後姬弘來長安時的行宮。
西都行宮改成四門,東政門,南華門、西園門、北庭門,按名字就能端知一二。其內劃分成為了三塊區域,一塊是嬪妃隨駕時的寢宮,所占整個西都行宮三十裏範圍內的五分其一。
第二塊是姬弘主持日常辦公之地,處於皇城的最東麵,也就是近鄰皇城的東政門,也是整個長安的中軸線。兩殿三宮,正殿是主持大型朝會的西政殿,可以容納三百人同時參會,副殿是廣文殿,隻能召開小型朝會。兩殿之後是三宮,分別是永壽宮,這是姬弘的就寢之地,乾坤宮是姬弘處理政務之地,衛政宮,這是整個西都行宮的禁衛軍所居。姬弘也立下了未來朝會的規矩,兩大兩小,分別是國會、朝會、殿會、堂會,國會是七個月舉辦一次,各州最高官和副職與京城的正二品大員、從一品、正一品官員參加。朝會一月舉辦一次,京城中的二品大員、從一品、正一品三級官員參加,殿會是十天舉辦一次,從一品和正一品官員參加,堂會則是隨機。
行宮內的第三塊區域就是皇家園林,占據整個行宮的五中其三,共分為五園景觀,妘庭園、淑玥園、棲霞園、倚瓊園、香榭園。
行宮外,就長安城的內城,占地六十裏,被劃分出兩塊區域,十裏為整個司州除去洛陽郡外的治所所在,這裏成為州治各部門的辦公場地,也是州治官員的府邸所在。而其他五十裏,則是劃分成了五十條商業街。
而外城,雖沒有城牆,但已經在其五十裏的範圍內,建設成了民居之地,整個投奔大姬的百姓,幾個月過去,已經有五百餘萬,其中有一百萬,居住在這規劃處的五十裏範圍內,邊防城建設完工後,整個司州餘下的工程,就分為了五大快,隴穀的軍坊建設,這占據了五百餘萬中的三十萬。其二,長安城建設,占據了其居五十萬人,其三是洛陽城的建設,占據了一百萬人,第四塊,關中內其各郡縣建設。而最後、也是最大的一塊,民墾農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