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晉商、平遙煤化集團董事長郭興銀,從新晉商的曆史責任、開創“四化”率先發展全新局麵的角度,詮釋“明禮誠信”的精神傳承:
明禮誠信是“晉中精神”的核心,也是企業發展的必要。平遙煤化從9萬噸的小煤礦發展成每天向國家納稅100萬元的骨幹企業,正是依靠多年來打造的誠信品牌。在發展過程中,我們始終堅持無論遇到什麼困難,對職工承諾不減薪、不裁員,同舟共濟,共度難關;無論經濟形勢好壞,對政府承諾依法納稅,多做貢獻;無論市場如何變化,對客戶承諾公平公正,合作共贏。
投資商、三晉國際城總裁胡燕洲,結合自身經曆,講述對晉中“開放包容”優良品質的深切體會:
從客觀環境看,晉中交通區位、物流優勢不可多得,有著先天的包容開放、兼容並蓄的特征。從人文方麵看,這裏民風純樸,待客實心實意,在這裏投資創業,我時常能感受到當地社會氣氛的和諧。
我在全國做了那麼多項目,從內心說,更願意生根山西;我在內地認識了很多朋友,從內心講,更願意深交晉中。我願與晉中的朋友,繼續在開放包容的環境下,共同努力,實現雙贏!
全國人大常委、昔陽縣大寨村黨總支書記郭鳳蓮,回憶晉中人長期以來一貫堅持的“艱苦奮鬥”的鮮明特質:
老一輩大寨人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硬是用自己的雙手改變了家鄉貧窮的麵貌。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我帶領新的大寨人,解放思想、與時俱進,關注民生、致富百姓,使大寨再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大路上,我們要高舉“晉中精神”旗幟,繼續艱苦奮鬥,共建幸福生活。
十八大代表、榆次區朱村黨支部書記趙麗琴,用事實說話,講述“唯實唯先”的奮鬥曆程:
朱村這個小山村,在溝壑縱橫的丘陵山區發展旱垣溫室大棚,從5套發展到150套,每年可為市場提供200萬公斤優質西紅柿,徹底改變了原來的種植結構,終結了靠天吃飯的曆史。
我們不分晝夜地苦幹,用三年時間走出了一條丘陵山區脫貧致富的道路。總結經驗,就是兩條:一是立足實際,苦幹實幹;二是敢於爭先,先行先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