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忠臣良將(1 / 2)

關羽是幾經磨難的良將,不過苦於桃園三結義。

他如果早點時候遇見江南孫策,或許命運的年輪會更不一般的運轉。

能夠跟著孫策一起打江山,成就一生功名。

可惜的是他與兄長劉備一直站在江南孫氏集團的對立麵。

這注定了坎坷艱難的軍旅生涯,更有未知的命運。

關羽是勇猛無敵的,關羽是赤膽忠誠的,可是關羽注定是孤獨的。

政治集團的道路是此消彼長,既然自己兄長失去了爭奪天下的強勢武功,自己更不能棄之而去。

為了使得自己的兄長劉備脫困與北冰原,他接受了龍皇孫策遠赴北高盧任務。

事實上關羽單人獨騎,完成了對龍皇的許諾。

帶著東龍聖武龍皇的赦書,他興匆匆的回了東龍帝國,來到了荊州皇城交割。

一路風雨無阻,沒有任何的停留,關羽一路策馬揚鞭而來,為的是早日與年長的劉備相聚。

這麼多年過去了,真想早日見到自己的哥哥劉備啊。

關羽坐東龍南海戰船歸國,一路跨越雲南山嶽,日夜兼程趕路,歸心似箭。

拒絕了孫策冊封,拒絕了金銀賞賜,他心裏隻有自己的兄弟情。

神勇的武將關羽,一口青龍霸月刀,威風凜凜……

諸葛亮正在日落前布置完皇城的守衛,宮門口校尉來報,關羽求見。

諸葛亮一楞,這麼巧合?

關羽來了,這個節骨眼上。

可是從前番北高盧的戰表上顯示,獨騎抓獲了奧古斯托,平息了北高盧叛亂,關羽是功不可沒的。

關羽絕對不知道眼下曹丕和劉禪的攻皇城策劃的。

關羽絕對沒有參與亂軍的嫌疑,不過不等於他目前不知道,拒之門外更不妥。

與那些亂黨攪合在一起,關羽絕對是個大敵,因為眼下朝中武將都不在身邊,無人可抵擋這關羽之威猛。

諸葛亮令火槍手暗藏於大殿兩廂暗處,傳關羽進殿。

軍機機要大殿在雄武大殿前側翼。必須先進第一道皇宮大門。

此刻皇宮門外,街道上的商販早被巡邏兵士哄走,因為入夜之後,宮門口是不允許有路人逗留的。這也是慣例。

關羽單騎進宮,馬讓皇宮侍衛牽去了馬廄。

關羽上殿見諸葛亮。

關羽乍見須發灰白的孔明也是一楞啊,這才幾年不見,丞相如此老邁了?

看來老臣相也是日夜為國*勞,心神憔悴。

關羽上前拱手抱拳行武將之禮。

諸葛亮示意一邊座椅,讓其坐下。

諸葛亮坐在香案後眯著眼看著神色淡定的關羽,搖著白鵝毛扇道:“雲長,此番路途遙遠,何以日夜兼程趕回?”

關羽此刻佩刀和大刀都交給殿前的侍衛了,摸著腦袋是“嘿嘿”傻笑。

關羽的頭發長須亦是花白,不過麵色紅潤,紅臉關公麼。

關羽:“就不見兄長劉備,內心想想得緊,再說西國沒甚留戀之,某早點回來也好與家人相聚。”

誠然,關羽前番北獨自囚困在五台山下的塔裏,時隔快十年,家人不得相聚,此前遠伐北高盧,沒有得見一麵家小就飛馬而去了,想家人是人隻常情。

諸葛亮:“將軍沒有得到龍皇的冊封與嘉獎麼?”

(關羽生於公元160年)

64歲的關羽此刻仍是一身的豪氣,說話嗓音洪亮,仍不減當年神勇之氣概。

與坐在麵前的40多歲的諸葛亮比,他倒顯得年輕幾分。

眾人皆曉關羽“神威能奮武,儒雅更知文”。關羽是曠世之良將啊。

諸葛亮平生除了敬重自己的主公,更愛賢才良將。

識英雄者才重英雄。不像一些胸無文才的小人,處處打擊陷害賢臣,以為自己的不成功,是因為這些賢者擋住了自己升官發財之路。

事實上成功者在於自己的謀劃與努力,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諸葛亮命人端上來晚膳茶點,此刻夜幕落下,也是用膳時分。

不過諸葛亮自己沒用什麼。

關羽不客氣,一路勞苦奔波,早吃不慣國外的西餐糕點,能吃自己本土口味的東西,頓時胃口大盛。

用罷,關羽早給諸葛亮看過孫策的書信,想起身離去。

這裏是軍機處,一般人無事不可逗留,可是諸葛亮在他用完膳後,放下手裏的批文道:“雲長止步,亮有一件事,不敢說是不是勞煩將軍。”

關羽起身疑惑之。

諸葛亮:“此刻東龍群臣都隨宮南下,宮內無一人尚武,此刻皇城空虛,需要一良將代為駐守幾日,不知將軍可否願意幫襯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