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馬寅初的三場演講(3)(1 / 3)

毛澤東態度的改變有許多原因,現在回過頭來看至少有以下兩個方麵:

第一,是馬寅初自己的出語欠妥。具體說來,馬寅初1957年4月27日在北京大學大飯廳的那場演講,對毛澤東態度的改變事實上起了很大的作用。就在那次演講中,馬寅初講述了幾年來調查研究的結果後,懷著憂慮的心情說:“解放後,各方麵的條件都好起來,人口的增長比過去也加快了。近幾年人口增長率已達到30‰,可能還要高,照這樣發展下去,50年後中國就是26億人口,相當於現在世界總人口的總和。由於人多地少的矛盾,恐怕中國要侵略人家了。要和平共處,做到我不侵略人家,也不要人家侵略我,就非控製人口不可。”這一段話很快就傳到了毛澤東的耳朵裏,毛澤東對此極其敏感,不久他召見了馬寅初,並就此嚴肅地批評了馬寅初,最後明確地說:“不要再說這句話了!”那麼毛澤東為什麼會對這話如此敏感呢?有人將此歸因為毛澤東氣度太小,因為馬寅初這話明顯與他《唯心曆史觀的破產》一文中的有關論斷唱了反調。其實這樣的歸因仍然是太低估了毛澤東作為領袖的氣度。實際上這背後的原因極其複雜,主要是來自於當時國際局勢。

新中國的成立,不但是中國人民的一次偉大勝利,也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一次偉大勝利,然而一些帝國主義國家和反共勢力對此極不甘心,他們此時已不可能從軍事上戰勝共產黨領導下的新中國,於是就轉而從思想上不斷拋出一些謬論。新中國成立不久,美國政府發言人艾奇遜即發表專文,散布中國由於人口過多,老百姓沒有飯吃就必然起來造反的謬論。毛主席於是針對這一謬論寫了《唯心曆史觀的破產》一文進行駁斥:“革命的發生是由於人口太多的緣故麼?古今中外有過很多的革命,都是由於人口太多麼?中國幾千年以來的很多次的革命,也是由於人口太多麼?美國一百七十四年以前的反英革命,也是由於人口太多麼?”一連串的質問之後,結論是“艾奇遜的曆史知識等於零”。然而又針對西方用人口理論的政治壓力,毛主席化剛為柔地寫道:“中國人口眾多是一件極大的好事。”“除了黨的領導之外,六億人口是一個決定的因素,人多議論多,熱氣高,幹勁大。”“除了別的特點之外,中國六億人口的顯著特點是一窮二白,這些看起來是壞事,其實是好事。窮則思變,要幹,要革命。一張白紙,沒有負擔,好寫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畫最新最美的畫圖。”“世間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個可寶貴的。在共產黨領導下,隻要有了人,什麼人間奇跡也可以造出來。”

這是毛澤東很著名的一篇文章,許多人便是以為毛澤東在這篇文章中寫過這些話,便代表了他從根本上反對計劃生育,這其實多少是個誤會。類似這樣的話,其實隻是他寫這篇文章時出於特定的批判的需要而表現出的一種語言機智而已,隻是一種感性語言。相反,從理性上,毛澤東一直都十分關注中國的人口問題。不但如上文所提,他早在1956年,甚至更早時候,在分析研究國情時就曾對中國的人口問題有過關注和重視了;到1957年10月,幾乎在《人民日報》不點名批評馬寅初的同時,毛澤東在黨的八屆三中全會上談到人口問題時,還明確提出要實行計劃生育:“計劃生育,也來個十年規劃。少數民族地區不要去推廣,人少的地方也不要去推廣。就是在人口多的地方,也要進行試點,逐步推廣,逐步達到普遍計劃生育。計劃生育,要公開作教育,無非也是來個大鳴大放、大辯論。人類在生育上頭完全是無政府狀態,自己不能控製自己。將來要做到完全有計劃的生育,沒有一個社會力量,不是大家同意,不是大家一起來做,那是不行的。”(《毛澤東選集》第5卷,第471頁)。這才是毛澤東對待人口問題真正的思想基礎。也正是因為這一基礎,當馬寅初、邵力子提出計劃生育的主張時,毛澤東並不反對,而且持支持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