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擁有創意才能獨特(1 / 2)

◆文/苗桂芳

創意,代表的是一種活躍式的思維;創新,就是要標新立異。

所謂的創意,一般泛指一種新的設想或新的想法,它必須符合三大條件:原創性、可行性與影響性。特別重要的是,它們必須能對企業的運作方式有一定的影響——不管是指產品改良還是流程上的創新,至少它們並不局限在營銷或產品研發部門的行為上。

創意和創新是有區別的,但在大部分情況中,創新的主要成分是創意的構成;或者說,創意經過創新程序的充實與整合之後,才能轉變為某種具體的創新成果,為企業帶來價值的創造。事實上,提起創新,還是有不少人對於它有某些不解。例如,有人認為創新必然是由新科技所帶動的。事實上,固然有許多創新的確如此,但也有某些事業觀念的創新,與新科技毫無關係。然而,在革命時代,創造新財富的不是知識,而是敏銳的洞察力——能夠發現創新機會的洞察力。

管理大師哈默爾(Gary Hamel)說:矽穀精神不是“e”(電子商務),而是“i”

(imagination想象力,innovation創新)。

不創新,即消亡,不僅僅是口頭上的一種口號,同時,更值得注意的是:什麼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創新?

不創新,無法持續保持競爭優勢。因為要創新,就必須讓各種的想法和觀點相互撞擊、激蕩。因為,不斷的創新才會帶來不斷的機會,隻有不斷的進步,才不怕被人抄襲和效仿。

你不用擔心別人來抄襲你的創意,重要的是,自己要不斷的進步,並培養獨特的敏銳眼光,才能尋覓到未來的市場發展。歸納成功人物的特質,可以發現,他們都具有扭轉逆勢的特質,例如:勇於創新、接受挑戰、把握機會、敢於設想、找出問題、主動解決、積極樂觀、不輕言放棄、敢於從錯誤中找出問題所在、了解自己、務實不貪心等種種優點。

成功之前,要先學會麵對失敗,是卓越工作人的必修功課。如果抓住機會需要勇氣,拒絕利誘則需要更大的智慧。曾任扁帽創意總監的漫畫家水瓶鯨魚,做扁帽之前,水瓶鯨魚成功行銷包裝過伍佰、陳升、林憶連、任賢齊等歌手。離開滾石唱片後,麵對類似的重金邀約,她認為寧可少賺一點錢,也要做自己感興趣的事,並且要把口碑做出來,這樣才不違背之前放棄高薪工作的初衷。因為不貪心,懂得取舍,水瓶鯨魚後來更以扁帽旋風贏得外界的肯定。因為心再大,也不能超出自己的能力底線。

從平凡中,才能追求卓越。星巴克(star bucks)創辦人霍華·舒茲(Howard Schultz)從小因為父親跛腳失業,曾過著三餐不濟的日子。他在自傳裏說:出身越卑微的人,越會以想象力和創造力來力爭上遊。許多成功的人物,都沒有家財萬貫或驕人的學曆,卻以一己之力,開創出不平凡的成就。

總之改變是必需的。改變代表一種突破、一種變革、一種不屈就的姿態。有創意,才能吸引別人的目光;有創意,才會變得獨特。創意,就是成功的重要元素。

創新與創意雖隻一字之差,但是,創意也是某一種的創新。企業要不斷成長,創新就十分重要。然而,創新的成本極高,失敗的幾率也很大。台灣若要追求下一階段的經濟持續成長,當以創新與知識為核心,意即在價值活動上從製造活動轉向創新活動,在生產要素上從勞動力資本轉換成知識資本。換言之,從製造台灣轉變成創新台灣或知識台灣,將是台灣產業艱難持行但必走的一條路,要如何厚植社會的創新能力,則是大家所共同關注的課題。創新的具體內涵,各個學者有不同的詮釋。其實,我們可以分為創意、創新與創業三個不同的概念與階段。

所謂創意,指的是所有獨具特色、新穎、適當、有價值的觀念、想法或作品,它可以是一個生活上的點子、一項科學上的發明或是一種藝術的創作。創意的產生主要依賴個人的創造力。創新是指將創意形成具體的成果或產品,能為顧客帶來新的價值,且得到公眾認可。創業則是創新能夠形成新的產品標準或新的經營模式,同時彙聚足夠的資金而讓其持續存在著。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有人追隨應是創業的具體指針。任何一項創意,隻有經過創新與創業的階段,才能真正稱為一項成功的創舉。

創意無所不在,所謂人人有創意,處處有創意。創造力絕不是少數精英所獨享的特質,尤其在企業中,這個觀念更該推廣。創意並非研發或行銷企劃部門的專利,新的管理方式或推廣活動,同樣值得鼓勵與稱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