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逼你成功(1 / 2)

◆文/劉墉

逼你成功,聽起來有些有可思議,成功是努力奮鬥而來,怎麼可能是逼來的呢?

我有個事業非常有成的朋友。他40多歲,沒結婚,整天忙忙碌碌,比誰都緊張。

有一天我問他,你都在忙什麼啊,又是為誰忙呢?

他先愣了一下,接著笑笑,說:“我也不知道為誰忙,隻覺得背著一個好大好大的包袱,每天拚命往前衝。”

“那包袱裏裝的是什麼呢?”我開玩笑地問,“你有沒有自己打開來看看?”

“我看了,看了,”他說,“裏頭全是我公司職員家裏的老老少少,要吃要喝。為了他們,我想不幹都不成,我是被逼得往前衝。”

“你怎麼不說是你自己的野心和理想,使你往前衝呢?”我不以為然地說。

“沒錯,我自己的野心和理想當然也逼我衝。想想,一個人不被逼,不被環境逼、理想逼,怎麼可能衝得久,衝得遠,並最終衝過夢想的終點線?又怎麼可能成功?”

其實,我就是一個很會逼學生的老師。

學生找我學畫的時候,我會要他們買最好的工具。因為我發現當他花了一大筆令他心疼的錢之後,他們就不會放棄;當一個人為一個目標付出成功就愈加渴望,就像一個孩子哭喊著問媽媽要糖果。

然後,他們愈畫愈好了,得到我的誇讚,盼下次還能受讚美,於是加倍努力。除了我逼,他們也自己逼自己,一步步走向成功。

我班上許多在美展入選和得獎的學生,都是在這樣“內外交逼”的情況下造就的。

從另一個角度看,逼學生的教師何嚐沒有逼自己?為了讓學生每個禮拜都能見到教師的新作品,為了以身作則,我也不得不努力畫,於是有了更多的成績。“教學相長”不也是“教學相逼”嗎?

寫文章亦是如此,不信,你去問問,哪個成功的作家未曾被逼。他被兩種人逼,被報社、出版社的人逼,也被他們自己逼。讀者逼主編,主編逼作家,作家逼自己;逼得想睡也不能睡,不想寫也得寫。

結果是,多少傳世的作品就這樣誕生了。如果你問金庸:“你這些武俠巨著是怎麼寫成的啊?”

他很可能答:“報社連載逼出來的。”

你再問:“如果沒有報社逼,你寫得出來嗎?”

他很可能答:“寫得出,但寫不了這麼多。”

你或許要想,一個人沒有靈感,逼也沒用。那麼,你就又錯了。

你看過傳統詩社的“擊鼓催詩”嗎?一群詩人聚會,有人出題:幾言,什麼韻,詠什麼題材。題目才喊出來,就開始擊鼓,起初慢慢地一聲一聲擊,愈擊愈快,心愈急,鼓聲愈連成一氣。隻見一個個平常瀟灑風流的詩人,急得抓耳撓腮、麵紅耳赤。原來一個月也寫不出來的詩,鼓聲中居然寫出了,這不是逼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