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德成
隻要你習慣了這一家人,你就會發現這個家庭環境是有趣的、新奇的。這就是共產黨人領袖——馬克思的家庭生活的真實圖景。
這個黨(共產黨)的領袖是卡爾·馬克思,他的助手是住在曼徹斯特的弗裏德裏希·恩格斯,住在倫敦的弗萊裏格拉特和沃爾弗(即所謂“魯普斯”)、住在巴黎的海涅、住在科隆的丹尼爾斯以及住在漢堡的維爾特,其他人則都是這個黨的普通成員。
馬克思確實是該黨的精神領袖和靈魂。我認為有必要描繪一下這個人的外貌,其原因就在於此。
馬克思中等身材,34歲,但已開始有了白發。身體健壯,臉麵很像匈牙利革命者謝邁列,但膚色較黑,頭發和所蓄的大胡子更黑。一見麵就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是個天賦很高和精力充沛的人。理智上的優越使他對周圍人有著無可爭辯的權威。
在私人生活上,他極沒有條理,也不怕別人笑話,打扮、梳頭、換衣服——這一切對他都是少見的事,他喜歡喝酒。但是,假如手裏有許多工作,他就不論白天黑夜連續地幹,什麼時候睡覺和醒來,他都自作主張,我行我素。他經常一幹就是一個通宵,中午前後和衣躺在沙發上,一直睡到傍晚,毫不理會他家的來客,仿佛來人是塊磨盤。
他的妻子是普魯士大臣馮·威斯特華倫的妹妹。馬克思主要依靠稿費養家,而他給英國憲章派報寫稿六年從不取稿費,所以家庭貧窮是自然的。由於熱愛自己的丈夫,這位有教養的可親的女性已經過慣了貧窮的生活,也適應了那種名士派的生活方式。她有兩個女兒和一個兒子。孩子們都很漂亮,他們三個都長著和父親一樣的聰慧的眼睛。
作為丈夫和父親,馬克思是個溫存而親切的人。雖然他是偉大的思想家,卻也有著平常男人的一麵。馬克思住在倫敦最貧困,房租最便宜的區域。他租了兩間房:一間朝著大街,是會客室;另一間,就是後麵那間,是臥室。房間裏的一切家具都很不像樣,也很破爛:不是折斷損壞了,就是搖搖晃晃,再不就是殘缺不全;一切東西上都蒙著一層厚厚的塵土,什麼都是雜亂無章。
會客室的當中放著一張老式的桌子,上麵蒙著油布。桌上擺滿了手稿、報紙、書籍、小孩子的玩具、碎布和馬克思夫人的活計;此外還有幾隻有豁口的茶杯,一個大燭台,幾隻高腳杯,一個墨水瓶,幾個荷蘭煙鬥和一個煙灰缸——所有這些東西都是雜亂地放在桌子上。是不是覺得不可思議呢,馬克思是生活在這種環境下的偉人,然而這就是真實的馬克思。
來訪者一走進馬克思家,就會立刻陷入煤煙和煙草的迷霧之中,以至起初他不得不像鑽進洞穴裏那樣摸索著向前挪步,直到眼睛習慣於黑暗,能夠分辨出煙霧中的物品時為止。一切東西都很髒,上麵都有塵土。而且,隨便坐在什麼東西上都是很危險的:這把椅子是三條腿的;那把偶然完好的,孩子們卻在上麵擺家家,做飯玩。遞給客人的正是這把椅子。但是這種狀況卻極少使馬克思及其夫人感到難堪。您會受到非常殷勤的接待,給您拿煙鬥,遞煙草,以及信手遞來的清涼飲料。這是多麼奇妙的景象啊,在一個昏亂的環境下,馬克思和客人親切交談著。
聰明博學而又令人愉快的交談,會彌補家具的欠缺和不舒適的感覺。而這也恰是這位偉人與眾人不同之處,對於他來說,對真理的探究高於一切。隻要你習慣了這一家人,你就會發現這個家庭環境是有趣的、新奇的。這就是共產黨人領袖——
馬克思的家庭生活的真實圖景。
美文感悟
馬克思是一個真正的偉人,生活上要求不高,把畢生精力放在事業上。
從這一份報告來看,報告充分反映了他對事業的忠誠,而他的事業是最光榮的。
也許就是帶著對理想事業的追求,讓他忘記或者忽略了其他一些世俗的生活享樂。可見他的生活是多麼地充實。他對事業的忠誠是由衷的,極度貧困的生活中他依然保持堅強樂觀,因為他真正要追求的是全人類和全世界的真理。文章未發表過多的議論,卻通過頗具功底的各種描寫來震撼人心。
當今社會,競爭激烈而又物欲橫流。我們經曆的和看到的一切,除了讓人體驗到一種奢侈與殘酷的震撼,絲毫讓我們聯想不到“偉大”這個詞。
我們該醒了,該掃除迷霧,打量打量我們自身並思考一下自己的未來了。難道我們不能追求得更高尚一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