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愛因斯坦的鏡子(1 / 1)

◆文/佚名

其實,別人誰也不能做你的鏡子,隻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鏡子。拿別人做鏡子,白癡或許會把自己照成天才,而天才可能會把自己照成白癡。每個人都有一麵屬於自己的鏡子。

愛因斯坦小時候是個十分貪玩的孩子。他的母親常常為此憂心忡忡,母親的再三勸告對他來講如同耳旁風。直到16歲那年的秋天,一天上午,父親將正要去河邊垂釣的愛因斯坦攔住,並給他講了一個故事,正是這個故事改變了愛因斯坦的一生。故事是這樣的:

“昨天,”愛因斯坦父親說,“我和咱們的鄰居傑克大叔去清掃南邊工廠的一個大煙囪。那煙囪隻有踩著裏邊的鋼筋踏梯才能上去。你傑克大叔在前麵,我在後麵。我們抓著扶手,一階一階地終於爬上去了。下來時,你傑克大叔依舊走在前麵,我還是跟在他的後麵。後來,鑽出煙囪,我發現了一個奇怪的事情:你傑克大叔的後背、臉上全都被煙囪裏的煙灰蹭黑了,而我身上竟連一點煙灰也沒有。”

愛因斯坦的父親繼續微笑著說:“我看見你傑克大叔的模樣,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樣,臉髒得像個小醜,於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裏去洗臉。而你傑克大叔呢,他看見我鑽出煙囪時幹幹淨淨的,就以為他也和我一樣幹淨呢,於是就隻草草洗了洗手就大模大樣上街了。結果,街上的人都笑痛了肚子,還以為你傑克大叔是個瘋子呢。”

愛因斯坦聽罷,忍不住和父親一起大笑起來。父親笑完了,鄭重地對他說,“其實,別人誰也不能做你的鏡子,隻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鏡子。拿別人做鏡子,白癡或許會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愛因斯坦聽了,頓時滿臉愧色。

愛因斯坦不再與那群頑皮的孩子一起玩耍,不再學習那些孩子的惡習。他時時刻刻都保持著自己對事物和對自己的正確認識,他也從不為一些所謂聰明人的嘲笑而苦惱,這樣他終於找到了自己的鏡子,也終於照出了他生命的熠熠生輝。

美文感悟

從表麵上看,這個故事提醒我們不要依據別人來判斷自己。每個人處境不一樣,即使在同樣的環境下,仍會產生不一樣的結果。

所以即使在同樣的危難麵前,我們也不必仿效別人來躲過此劫。我們也不必在欣欣向榮的景象麵前升起與別人同樣的快慰與自滿。

我們應該從自身出發,依據自己實際條件來判斷目前的真實處境,也就是說,我們要用自己的鏡子來審視自己。

深層次的意思,是一個人要獨立思考,不要盲目迎合周圍的環境與輿論。因為它們有時不能真實反映出事情的真相。它更提醒我們無論何時,都應該及時自省,及時關注自己。

如此,我們才能做到獨立思考,才不會輕易被迷惑,也才能更為堅強,更為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