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美〕珍妮·瓊斯
是的,我當時很害怕,可是我必須做英雄。
對於檀咪·希爾來說,2002年的感恩節是個快樂的日子。她開車載著3個孩子——1歲零8個月的特裏莎、4歲的特芳妮和7歲的特杜斯,去她的父母家吃晚飯。
那裏距她自己家隻有半個小時的車程。
這是這個家庭破裂之後過的第二個感恩節。檀咪和她的丈夫阿丹斯兩年前離婚了,每天晚上8點,孩子們都會像往常一樣接到父親的電話。
那是個星期四,在開車回家的路上,檀咪接到了阿丹斯的電話。她把手機遞給了兒子特杜斯。小男孩剛剛說完拜拜,電話又響了。由於夠不到特杜斯手上的手機,她解開了安全帶,就在她靠近兒子的手時,車失控了。
“我開進了路旁的溝裏,車子彈起了兩次。”檀咪回憶道,“令人欣慰的是,孩子們都在後麵的車座上。我被甩出車窗,馬上就不省人事了。”
這個夜晚烏雲滿天,沒有月亮,也沒有繁星。阿丹斯的孩子們的生活就在這幾秒鍾內改變了。媽媽不見了,他們待在一條死寂的馬路上的一輛車裏,風從破了的車窗吹了進來,像是要將人凍死一樣。他們看不到媽媽,也聽不到媽媽的聲音——她在離車幾米遠的地方失去了知覺。特杜斯一下子變成了這個家的家長。
“我們動了動,但是被安全帶綁著。”特杜斯回憶說,“我打開了安全帶的扣子。我有一些害怕,但是看到驚慌的妹妹們,我又不是特別害怕了。”
特杜斯小心地拉過毯子,蓋在兩個小妹妹身上,然後對他們說他得出去求救。他從破了的車窗爬出去找媽媽。可是在一團漆黑裏,他什麼也看不見。而在離公路幾裏遠的地方,他發現了奶牛場的燈光。
“特杜斯其實很怕黑,”檀咪講起了自己的兒子,“每天晚上睡覺的時候,他總是讓臥室亮著燈。我十分吃驚他會勇敢地爬出車外。”
“天冷極了。”特杜斯說。那天的天氣報道說結了冰,但是他仍然爬了出去。
“他鑽過三重籬笆,包括一道電網。”他的媽媽說,“他被劃破了耳朵和臉蛋。”
大約20分鍾後,特杜斯到達了奶牛場,在一所房子前麵停了下來,那是一所移民工人的房子。他們馬上就發現到這個小男孩有苦衷,但是他們都不會說英語,無法和他交流。其中一個人立刻跑去找翻譯。
那個工人很快帶來了一個既會英語又會西班牙語的鄰居。那個人馬上撥打911,並帶著特杜斯回到了事故現場。
彼得是第一個到達現場的警察。“特杜斯太令人吃驚了。”他說,“在這麼一場事故之後,他還能準確地告訴我他的妹妹們的生日,和兩三個親戚的電話號碼。我知道他非常害怕,因為他走到奶牛場對大人們講話的時候聲音都是顫抖的,但這個孩子真是令人難以置信,他給了我所有需要的信息。”
救護車迅速地把檀咪送到醫院,醫生說如果晚來一刻鍾的話,檀咪就可能失血過多沒命了。檀咪一直昏迷了三天,當她醒來時,全美的報紙和電視都對特杜斯在那樣危急的關頭救了全家的事跡進行了報道。
美國著名脫口秀節目把檀咪一家邀請了過去,在節目上特別采訪了7歲的小男孩特杜斯。女主持人奧普拉·溫弗莉問特杜斯:
“聽你媽媽說,平時你是很怕黑的。天氣那麼寒冷,媽媽又不在身邊,是什麼力量讓你跑了幾裏路找來救兵的?難道你不害怕嗎?”
小特杜斯臉紅紅的,略帶難為情地說:“是的,我當時很害怕,可是我必須做英雄。
媽媽不見了,我就應該是兩個妹妹的英雄,我必須救她們,救我們的媽媽。我希望我們一家人能夠永遠快快樂樂地生活在一起……”特杜斯的話一說完,節目現場響起熱烈的掌聲,主持人奧普拉也頗為激動地說:“沒錯,當我們麵對危險的時候,我們都應該成為自己的英雄。”
美文感悟
我們從小就被訓練著培養責任心。人們常討論一個人有沒有責任心,有沒有能力負責。如果他們確定那個人“有”,那肯定他會得到更多的信任。
什麼是責任呢?一言蔽之,就是你必須做的。
由此我們明白,責任是必須承擔的。
“我必須做英雄!”這不是表明特杜斯有多麼地勇敢,也不表示他有多麼地非同一般。而隻是代表他認識到了自己的責任,他必須那樣做,如果那是英雄的作為,他也必須做英雄。
在學校念好書,在崗位上做好工作,這是我們必須擔負起的責任,因為人類為了避免和推遲滅亡就必須進步,必須發展。這就仿佛在危難中,你必須去麵對並去解決它,而不是逃避。做你必須做的並做好它,你便是英雄!
責任,是民族的希望!英雄,是人類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