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目標成就未來(1 / 2)

◆文/佚名

生活有了要追求的目標,生活的壓力和張力就會消失,我們會像參加障礙賽一樣,衝過一道道關卡。

有位年輕人前去采訪朱利斯·法蘭克博士。法蘭克博士是市立大學的心理學教授,雖然已年過古稀,卻依然保持著相當年輕的體態。

“我在很久以前曾碰到過一個中國老人,”法蘭克博士解釋道,“那是在二戰期間,我被俘虜在遠東地區集中營裏。那裏的情況非常惡劣,簡直難以忍受。食物稀缺,沒有清淨的水,滿眼所及全是患痢疾、瘧疾等疾病的人。有些戰俘在烈日下難以忍受身體和心理上的折磨,對他們而言,死已經成為最好的解脫。我自己也想過結束生命,但是有一天,一個人的出現改變了我的求生意念——一位中國老人。”

年輕人聚精會神地聽著法蘭克博士訴述那天的奇遇。

“那天我坐在囚犯放風的廣場上,心力交瘁。我心裏正琢磨著,要爬上帶電的圍籬自殺是很容易的事。一會兒,我發現身邊坐了個中國老人,我因為十分虛弱了,還模模糊糊地以為是自己的幻覺。畢竟在日本的戰俘營區裏,怎麼會突然出現一個中國人?”

“他扭過身來問了我一個問題,一個極為簡單的問題,卻拯救了我的命。”

年輕人立刻提出自己的疑問:“是怎樣的問題可以救人一命呢?”

“他問的問題是……”法蘭克博士繼續說,“‘你從此處出去之後,第一件最願做的事情是什麼?’這是我從未想過的問題,我從來不敢有這樣的想法。但是在我心裏卻有答案:我要再看看我的太太和孩子們。突然間,我認識到自己必須活下去,那件事情值得我活著回去做。

那個問題救了我一命,因為它給了我某個我已經失去的東西——活下去的理由!從那時起,活下去變得不再那麼艱難了,因為我知道,我每多生存一天,就離戰爭結束近一點,也離我的夢想近一點。中國老人的問題不僅救了我的命,它還教會我從來沒學過的卻是最重要的一課。”

“是什麼?”年輕人問。

“目標的力量。”

“目標?”

“是的,目標、期望,是值得奮鬥的事。目標帶給我們生活的目的和意義。當然,我們也可以毫無目標地活著,但是要真正地活著,快樂地活著,我們就必須有生存的目標。偉大的艾德米勒·拜爾德說:‘沒有了目標,日子便會結束,像碎片般地消失。’目標創造出目的和意義。有了目標,我們才知道要到哪裏去,去追求些什麼。沒有目標,生活就會失去方向,而人也就變成了行屍走肉。人們生活的動機常常來自於兩樣東西:不是要遠離痛苦,就是追求愉悅。目標可以使我們把心思緊緊地與追求歡愉聯係在一起,而缺乏目標則會讓我們專注於避免痛苦。同時,目標甚至可以讓我們更能夠忍受痛苦。”

“我有點不太明白,”年輕人不解地說,“目標怎麼會使人更能夠忍受痛苦呢?”

“嗯,我想想該怎麼解釋……好!好比你肚子痛,每幾分鍾就會來一次劇烈地疼痛,痛到你會忍不住呻吟起來,這時你有什麼感覺?”

“太可怕了,我可以想象。”

“如果疼痛越來越厲害,而且間隔的時間越來越短,你有什麼感覺?你會緊張還是興奮?”

“這是什麼怪問題,痛得要命怎麼可能還會興奮,除非你是被虐待狂。”

“不,這是個懷孕的女人!這女人忍受著痛苦,她知道最終她會生下一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