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日〕中穀彰宏
生病時我們需要醫生的幫助,藥物的治療,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心靈。
那些老是治不好病的人,通常就是那些老依賴醫生或藥物的人。其實人體內能製造抗體,別長期依賴藥物,你就是自己的靈藥!
受傷或生病時,首先需要醫生,其次需要藥物,但最後仍得靠自己。
一個運動選手的人生,通常一直都處在受傷的狀態中。無論是跳高選手、馬拉鬆選手、高中棒球員、芭蕾舞演員、運動員,都會因為練習過度而受傷。
一旦受傷的話,不完全治療好,便無法再練習。但是,對一個運動選手來說,沒有比不能練習更令他們痛苦的事了。
即使不是一個運動選手,一旦受傷或生病時,都難免意誌消沉。誰都想盡快痊愈。
去醫院時,如果醫生隻對您說:“您沒事的。”而不給藥,您便認為他是個混賬醫生,就再也不去了。之後就會去那種將病情診斷得比較嚴重且大量給藥的醫院。
比如割傷手指頭時,就很自然地貼個OK絆。為了使傷口不會感染細菌,一開始便貼上OK絆是正確的,但連續貼了兩三天後,傷口就會泛白而且冒泡泡。因為貼太久,皮膚被泡爛,導致傷口愈合遲緩了。
受傷或生病,也是同一個道理。
盡管想快點複原,但就是由於完全依賴著醫生或藥物,結果反而更加遲緩。
受傷或生病的情況,最初當然需要醫生的治療,有時需要止血,有時需要動手術治療情況不佳的部位。
治療的過程中,醫生會對您說:“吃這個藥,可以增強體力”、“您缺乏某某東西,吃這種藥來恢複體力吧!”
無論如何,最後仍得靠自己。
那些老是治不好病的人,通常就是那些老依賴醫生或藥物的人。
其實人體也能夠製造出自己所需要的抗體。生病時吃藥,的確是有效的。但是長期依賴藥物的結果,導致體內製造抗體的氣力也消失了。長久服用藥物,反而造成反效果。
受傷後感到疼痛的時間,隻有一分鍾而已。而這疼痛的一分鍾是腦和傷口互相在討論該如何處理,才能治療這樣程度的傷口所需的時間。
從海中開始進化的人,棲息在陸地後,體中也有海。
人體幾乎是由水組成的。人體內布滿了血管,血液便在其中暢流。血液能運輸新鮮的氧氣以及人體所需的營養素,並且在體中製造藥物,將老死的廢物排出體外。
血液擔任如此重要的角色,當然血液是越舒暢越好。
受傷時最忌諱的想法,就是:“天啊!這下完蛋了,該怎麼辦才好!”一有不安或恐懼的心,隻會造成血液的交通阻塞,也就不能搬運體內已特地製好的抗體。
人體有自我治療的本能,一分鍾後就開始修複工作。隻要明白這個道理,受傷時也不用太擔心。不用感到不安或惶恐相信自己,依靠自己的身體,當血液輸送網暢通後,就能快速在受傷的地方傳送抗體了。
美文感悟
讀完這篇美文,我們心頭一陣輕鬆。我們平時不太了解的治病過程,竟也是要自己才能又快又好地恢複。
現在的醫療條件和技術比過去要好許多。很多人也因此依賴上了醫院和醫生,不過是一聲咳嗽,也懷疑是否得了重症。進了醫院,便左右請求醫生,隨時都把生命交給了醫院和醫生。在醫生告訴我們“請放心,您的病情不嚴重。”時,我們竟多認為這僅是醫生安慰我們的話。想想,這確實很奇怪,抱著這樣的態度,換作原始社會,豈不是天天擔驚受怕,夜夜輾轉難眠。
因此,我們要努力了解真相,放心生活。要對未來產生自信。
很多事情不像我們想象中那麼可怕,一些小小的危機不會毫無預知地轉成大災難,我們依靠自己便可挺過去。請相信自己,不要盲目給自己增加不必要的心理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