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產生持久性改變的三個重要法則(1 / 2)

◆文/佚名

任何改變若是不能堅持下去便失去了實質上的價值,可能我們都曾有過改變的經驗,然而結果怎麼樣,還不是以沮喪和失望告終?這都是因為不得法導致。要想能產生持久性的改變得遵循三個重要的法則。

法則一:提高你的期許。

當你有心想改變,頭一件要做的事便是必須提高你的期許。當人們問起我八年前是何原因改變了我?我告訴他們是我決定要改變時自己的要求,我在紙上寫下了一切不願接受的事情、一切不願繼續忍受的事情以及一切期盼改變的事情。

當我們回顧曆史,便會發現其中的偉大人物之所以會有那麼驚人的成就,全是因為他們提高了對自己和事物的期許,這些人物包括:達芬奇、林肯、海倫·凱勒、甘地、馬丁路德·金、愛因斯坦等等。

如果他們具備了這樣的能力,那麼同樣的能力在你的身上也可以擁有,隻要你勇敢地放開腳步去支取它。同樣的道理,一個組織、一個企業或一個國家若是想有所改變,那麼第一步便是從自我做起。

法則二:驅除消極的信念。

就算是提高了對自己或事物的期許,然而如果沒有信心去實現它,那麼所作的這些期許又有何用呢?因為你壓根就不會去做,而蘊藏在內心深處的能力也就無法發揮出來。

信念對於每個人,就好比最神聖的命令,讓我們了解事情的可能與不可能、可做與不可做,從而主宰了我們的思想、感受以及行動。

所以說,當一個人的信念不改變的話,那麼他的人生要想有所不同就斷然不能,因此,我們要想提高對自己或事物的期許之前,首先要建立自信,相信自己能夠並且也願意去達成這個期許。

若是你不能掌握住自己的信念係統,就算是把自己的期許提得再高,相信你也不會消耗多少力氣去實現它。你想,當年甘地的信念若是不強的話,對於號召印度人民采取“和平抗爭”的行動,以對抗大英帝國怎會有成功的一天?

就是因為他有前後一致的信念,得以充分發揮所有的能力,以麵對龐大的壓力,這豈是一個信念搖擺不定的人所能做到的呢?積極的信念可以給人明確的方向感,它是曆史上一切偉大成就背後的推動力量。

法則三:改變你的策略。

就算是你有了更高的期許和積極的信念,若是缺乏好的策略,依然無法達到所期望的結果,不過當你真正有心想做好,那麼好的策略便會自然而然地孕育出來。

要想謀得好的策略,最有效的方法便是“學樣”。你要去找一位曾經在你所希望的方麵成功的人去模仿,了解他的想法、做法,這不僅可使你比較容易成功,同時也可以節省摸索的時間,特別是你可能做得比他會更好。

在我們的人生裏很多人都知道哪些事該做,然而真正力行去做的人卻不多。各位朋友們,光是知道哪些事該做還遠遠不夠的,你還得拿出行動才是。

一個人要想有個成功的人生,下麵五個方麵一定要注意,我要告訴各位如何運用自己的能力,使在這五個方麵都能獲得滿意的結果。

一是情緒方麵。

一個人若是能把情緒方麵控製得好,那麼其他四個方麵要想做好也就不難。就以減肥這件事來說,難道你隻是想減掉身上一些肥肉嗎?還是你想身材更苗條些、更有活力些、更能夠吸引人些或讓自己更有自信些?

可以說,我們人生中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在於改變內心的感受,然而遺憾的是很少有人有這方麵的訓練,以至於不知道如何迅速且有效地做好這樣的改變,結果常因主觀的想法而使自己產生挫敗感和灰心感,卻沒想到在我們身上其實根本就具有解決問題的無窮潛力。

更有甚者,還有很多人根本就把自己交給環境來控製,靠著藥物的麻醉來尋求暫時的解脫。就以美國隻占全球人口的百分之五來說,何以竟然吸食掉全球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古柯堿?又為什麼美國人一年中消耗於酒類的金額竟然和全國的國防費用不分上下?

二是健康方麵。

如果你真追求到所希望的一切卻犧牲了健康,請問這樣的代價是否值得呢?你是否每天起床後便生氣蓬勃,猶如生龍活虎般地去迎接生活中的各種挑戰?還是起床後覺得一點精神都沒有,依然猶如前晚那般疲倦?你每天的生活是否已千篇一律,成為一些統計數字呢?

根據調查,每兩個美國人之中便有一位會死於與心髒有關的毛病上;每三人之中便有一位會死於癌症上,至於我們用各樣飽含脂肪的垃圾食物來填充肚子,用各種酒類、香煙及毒品來殘害身體,成天坐在電視機前來麻痹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