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情感:破譯男性情感密碼4(1 / 3)

第四部分

遊戲中人的感受

她和他在電話中結識時,他已有了妻室。

為了自己的天空。也為了他的那片家園,她放棄了自己心中那沉甸甸的情。

他和她在工作中交往。她戀上了有妻室的他。隻有苦苦等待,可這種等待能有結果嗎?

當浪漫的愛情轉化為婚姻,愛情便如同進了墳墓。浪漫為現實所取代,生活也單調沉悶了許多,少了往日的激情與衝動,更多地表現出穩定和現實。感情少了那種大起大落的性愛波瀾,性生活也逐漸趨於規律與平淡。這其中更多的是關心、理解、信任與忠誠,應該比浪漫的愛情在層次上更上一個台階。

關鍵在於兩種愛情之間的銜接非常重要。

就一般而言,兩個人的感情再好,也會有一個“滑坡”的階段,如果精心嗬護,當然會重新回升。這在一對有情人之間是無法回避的客觀事實,隻是因人而有所不同罷了,比如感情下滑的程度大小、持續時間的長短、回升速度的快慢等等。這種狀態可以稱為“感情疲勞期”,需要休息休息,然後再逐漸恢複。

1.角色的選擇

如果男女之間對這個問題有一個比較清醒和深刻的認識,雙方就會非常坦然地麵對感情上的這個“疲軟”,既然這是一種帶有必然和普遍性的問題,就應該以一種平常心去處理。不必過多去計較這段時期內雙方誰對誰的感情不如從前,更不要過多猜疑對方是否有意冷落自己,或者去懷疑對方會不會又去另覓新歡。理智的男女們都會在這個非常期內,謹慎小心而又寬容達觀地去麵對彼此之間感情上的微妙變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將浪漫愛情向現實愛情的轉移上,如果可以在前時期浪漫愛情熱烈、衝動、亢奮、癲狂的狀態中,運用心智和技巧逐漸進入一種沉穩、平和、深遽和理智,從前期的豔羨、探奇和關心上升到理解、誠信和摯愛,這就算非常成功地完成了愛的銜接。

大多數的愛情銜接都是不盡人意的。

由於每一對男女進入浪漫愛情的時間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如青梅竹馬型戀愛,從小時起就在一起玩耍嬉戲,彼此都有著較深刻的了解。隻是年幼無知,待到情竇開放,逐漸知曉了男歡女愛之事,除了對對方有一種異性方麵的神秘感外,其他基本上可以說是了如指掌。這種情況下男女進入如火如荼般浪漫愛情的時間就比較慢一些,因為這其中有一個將久遠的友情變成愛情的過渡。由於這種情感的基礎比較堅實厚重,所以進入浪漫期後維持的時間也比較長。再如漸入佳境型戀愛,因為各種各樣的關係,男女相互結識,彼此都有了好感,但又感到對方還非自己“理想”中的那一個,可主觀客觀的種種因素又使雙方鬼使情差般地一直交往著。隨著時間的推移,雙方慢慢都找到了那種奇妙而令人心跳的感覺,完成了相識、相知、相愛的三步曲。這般戀愛中的男女一旦進入第三步,馬上就會開始倒海翻江般的浪漫愛情,因為他們已經有了一個時期的準備和醞釀,現在終於有了真正的、期待以久的愛情感覺,當然也就不會拒絕浪漫。一般說來,這種類型的男女,浪漫愛情的時間不會太久。還有一種情況比如一見鍾情、相見恨晚型戀愛,男女雙方在心中的偶像遲遲不能出現,內心的情感埋藏得太久,一旦彼此發現對方就是自己心目中的那一半,積澱許久的愛之潮水便會鋪天蓋地傾瀉而來,任何力量都無法抵擋和阻止,這類男女間的浪漫愛情來的也是最快的,或許相識三天便會有肌膚之親,十天半月就能共居一室,親密得難以置信。這類男女大多是外向型或半外向型性格,情感上波動幅度較大,從理論上分析,這類男女浪漫愛情的時間應該是最短的。

無論是哪一種類型的戀愛,也無論浪漫愛情的時間或長或短,隻要相愛的雙方一旦進入感情疲勞期,一方或雙方先感到或同時感到對方“變了”,和以往不一樣了,問題和矛盾也就會撞踵而來。如果沒有外界的影響和幫助,比如別人的經驗介紹,書本上的啟示和提醒,絕大多數男女都會有一種莫名其妙的失落感,都會有一種欲言又止、不說難受、令人窒息的感覺。在這種狀態下,男女間的口角會從無到有,爭吵會愈演愈烈,矛盾會日趨激化,當事者雙方都會有這樣一種想法,“我怎麼找了她(他)?”在這樣的心理支配之下,婚姻和愛情都發酵變味了。一首非常一般的通俗歌曲《遲來的愛》之所以流行、之所以能風糜一時,正好說明了處在變味的婚姻之中的人們渴望換換口味的心情。圍城內的人們想尋求圍城外的補償。

故事1:緣為何物

和明的相逢,他們都相信,那是緣份。

蕙陰差陽錯地搞上證券,而明一直認為股票是瘋狂的,卻也莫名其妙地炒上了股票。去年10月,公司為蕙開了兩條熱線電話。有時晚上錄音結束後,如果有熱線進來,蕙也會接一些,和他們聊聊當天的股市行情,而明,就是那種打單位電話,白天平均半小時問一次他手中持有股票的價格及走勢的人。晚上,他也偶爾和蕙聊一下當天的走勢及對後市的預測。這種平和的日子,一直繼續到今年夏天,他們的電話交往已有了200多天,他們成了無話不說的朋友,聊天氣、聊股市、聊朋友也聊工作,除了愛情他們什麼都聊,而他們卻一直沒有見麵。日日閑聊中,蕙知道明有一個美麗的妻子,一個聰穎的兒子,一份安定且收入不菲的工作,他今年36歲。

日子一天天地過去,明按蕙為他設計的操作方案,輕輕鬆鬆從股市賺錢。蕙每天忙著接永遠也接不完的熱線電話,有時晚上要接到九點多鍾,而明每天晚上都占著蕙另一條熱線,說是給蕙創收。有時蕙也跟他開玩笑:你老是和我打電話,冷落了嬌妻可不好。他也真真假假地開玩笑:我要跟她離婚,和你結婚。而蕙,每每都把那些話當作一個超級大玩笑一笑置之。6月中旬,小城的天氣煞是炎熱,明提議說找個地方去避避暑,順帶著見見打了八個月的電話聽卻從未謀麵的蕙。

那一天,蕙見到了已微微發福的、話語不多的明,說實在的,和她想像中的明相距甚遠。雖說通了八個月的電話,在電話裏他們無話不說,儼然一幅多年老友的味道,而見麵時,他們隻是靦腆地互相笑了笑。

回來後的當天晚上,明用一種極低沉的聲調告訴蕙:他是真的從心底喜歡她。天,怎麼會發生這種事!蕙還試圖用一種玩笑的口吻輕輕了卻那種驚訝和尷尬,而明卻明確地告訴她,他已經整整喜歡了她七個月,雖然還未見麵,但那種依戀的感覺早已在他心底生根。明問她是否記得熱線剛開始時,曾有一個客戶問他叫什麼名字,而她隻答他姓李,讓他叫她“小李”好了,而當他進一步問她叫什麼名時,她卻回答了一句讓他終生難忘的話:“對不起,那並不屬於你谘詢的範圍。”記憶中,確有這麼一回事,但她卻絲毫不知道這人就是明。明是在去避暑山莊的當日得知她的名字的,那是因為有朋友在叫他。明說,他深深地喜歡她,所以他每天晚上留在辦公室給她打電話,以至於他辦公桌話費月逾6000元大關。

一直以來,蕙時時告誡自己,切不可將他的一番胡言亂語放在心上,而隨著夜夜傾談,明的博學、穩健以及一次次來自電波彼端的誠摯話語,她真的是不由自主地感動了。而她明知這一感動將令他萬劫不複。明事理的她開始去開導大她整整14歲的明,日複一日,隻要明一跟她提起感情話題,她便苦口婆心地和他說:明,你作為一年近不惑的男人擁有賢妻聰子,工作輕閑收入不菲,家庭幸福溫暖,你夫複何求?退一萬步說,一個22歲的小女孩,任性、撒嬌並不是你這個年齡段能承受的呀。你憑什麼認為我會讓你幸福呢?你要的是賢妻而並非嬌妻呀,何況人言可畏。麵對蕙的種種勸說,明無動於衷,依然每天雷打不動地對蕙訴說著他的思念。

蕙不知自己是否應該相信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自己在劫難逃。蕙厲聲問明:“如果你真的如你所言,你愛之心天地可鑒,那麼你怎麼忍心置你所愛的女孩於萬人唾罵之地。”明的姐姐,一個41歲的中學女教師通過蕙的熱線,無比沉重地跟蕙說了明徒有虛名的“美滿婚姻”。明是個非常有毅力有恒心的人,為了進一個他心目的大學,硬是考了整整六年。明的母親,硬是頂住了所有壓力,無言地支持著明。工作後的明憑著自己過人的學識及能力,迅速得到領導的賞識。然而年過而立的明依然孤身隻影,在母親、姐姐、親戚的緊鑼密鼓下,明不情願地走進了婚姻,那一年他23歲。婚後不到半年,小倆口吵得不可開交。女的從不在家做飯,明也一直在食堂和嶽母家蹭飯。城府頗深的明試著讓妻子空閑時多看看書,以豐富內涵,而妻子直言:我不喜歡看書。明的母親住院一個月,每天隻上半天班的明妻卻一步不曾踏人醫院,明低聲下氣:你就算做給親戚朋友看,去看一次好嗎?妻子還是不曾看過一眼病危中的婆婆。

感情的防線

直覺告訴蕙,明不可能是那種拈花惹草、不負責任的男人,他穩健、博學、厚道,應該是一種比較讓人放心的男人,博學煉就了他超凡、豁達、開朗、明理的性格,年齡、資曆、信仰煉就了他沉穩、幹煉的處世風格,作為一個男人,麵對他所喜歡的女孩,毫不浮躁,恰如其份的溫柔、體貼,綜合了他集父兄於一體的高尚情懷。

日複一日,在他沉重而誠摯的話語中,蕙徹頭徹尾地栽了進去,不可自拔,縈繞在耳邊的是他柔聲呼喚,呼喚蕙和他超越年齡超越塵世的心的感應。愛上一個有家的男人,扮演第三者的角色去拆散這個家庭,這隻是蕙平時在報刊雜誌上看到的呀!陷於這種不倫不類的情感中,蕙情何以堪?理智與情感的交戰中,蕙一次又一次地想逃,明的心隨著蕙變化無比沉重:“你為何會如此善變?你為何對我沒有絲毫的信心?這段時間以來,你始終陰晴不定,不斷地退縮,不斷地給我潑泠水。你說的道理我都懂,我甚至比你考慮的還多,我不會放棄,我也不會打沒把握的仗。聽我說,我知道你壓力很大,你什麼都別想,等我離婚,等我們真正走到一起,任何問題都將迎刃而解。”明的姐姐又一次打電話給蕙,小妹,姐心裏知道,你是明十年來心中惟一真正喜歡的,雖然我們還未曾見麵,但明已數十次地向我保證,你能讓我百分之百地滿意,這說明明對你的信心呀。明是個極信佛教的人,他堅信你們之間的一切全是命中注定的。他不止一次地跑到觀音堂去求簽,而菩薩的支持更是令他信心百倍。他信誓旦旦地告訴蕙:我要和她離婚,我要你在2000年作我一世的新娘。

當明和妻攤牌後,明興奮異常地告訴蕙:“我探到了底,她同意我和她離婚,但要我把全部房產及財產、兒子都給她。我馬上就自由了,告訴我,你願意跟這個一窮二白的老男人嗎?”

天,刹那間,蕙禁不住淚流滿麵。似乎直到今天,蕙才意識到這份飛來之情的沉重。作為明這個年紀的男人,有妻有子有工作有房子,可以說是一夫複何求的日子,而今,他為了一個隻見過一次麵的女孩,拋妻棄子,去過一種顛沛流離、居無定所的生活。更何況,當他離婚後,走上的是一條沒有半點安全係數的不歸路。年近不惑的他,再也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去再離一次婚,再找一個愛人,他是在孤注一擲啊!而蕙,當她結束了自己原有的生活,一無所有地去投靠明,她又有何路可退?蕙又一次想逃,明不禁狂泣:你真的要把我的心剝得血淋淋方甘心?我要你,無論今生的生活快樂與否,富裕與否,我都認了,我願意跟你下地獄,成嗎?你可以沒有工作,沒有一點身外之物,隻要你帶著一顆愛我的心來和我同甘共苦就夠了。好男人,其心之誠其情之真,惟有蕙能深深體會,因為到時候,蕙將真的一無所有,除了一顆愛他的心。明讓蕙等他五年。五年,他可以再給蕙一個溫暖的家。

蕙知道,明愛蕙是毋庸置疑的,否則,他不會如此固執,麵對如此紛擾的局麵而義無反顧。開弓便無回頭箭,深諳此理的明卻毅然選擇了再次創業。是的,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是她可以托付終身的好男人,但明畢竟是為人夫為人父呀,離婚後的妻帶著一個年幼的孩子生活之辛酸可想而知,這並不是物質上的補償所能替代彌補的。和明之間,兩情相悅原本是一種無可非議的事,但隻因明有妻有子,她便不由自主地扮演了一種極不光彩的角色,她無地自容,皓月當空,她真的想對天三磕頭,以此拜別那一番令她痛徹心扉的斷情,試問蒼天,情何以堪,竟讓她如此悲切地愛上了一個有婦之夫,不是承諾,更不是誓言,而那一番今生今世要定了她的話語竟是如此響徹她的心扉,使她有如夢遊般地一步步走向他的世界,卻不知已無法挽救地滑入了情感的沼澤地。他的千般柔情萬般憐惜,真的無法讓蕙無動於衷,而有妻子的他卻時時讓蕙有著切膚之痛。

她選擇了逃避

8月中旬的一個晚上,蕙再一次撥通了明家的電話,接電話的是明妻,蕙按捺住心頭的狂痛,努力用一種極平和的聲音說:“是明夫人嗎?首先我得申明,今晚上我所說的一切沒有絲毫惡意,我隻是希望你能永遠和明恩愛下去。我和你一樣,是個女孩,雖然我還未曾結婚,但我想站在希望你和明永遠恩愛下去的立場上,給你一個忠告:男人有時不僅要一個愛他的賢妻,還需要一個知他懂他的知心愛人。有空,就多回家做飯,有空就多和明談談。”也許是蕙的誠意感動了明妻,那天晚上,她們通了半小時的電話,她在電話裏傾訴明是如何不懂得照顧兒子,不懂得體貼她,尤其今年以來,更是變本加厲,晚上在嶽母家一吃完飯就不見影子,明妻懷疑明在那個小城有了女孩來往,而隻有蕙知道,明每天晚上都在辦公室給另一個小城的她打電話。臨結束時,蕙關照明妻,有空兒和明好好談談,畢竟這麼多年夫妻了,大家都要珍惜。蕙和明妻成了朋友,第二天晚上,在蕙的反複勸說下,明破天荒地帶兒子去公園玩,明在公園裏給蕙打電話,讓兒子喊蕙阿姨,那個天真無邪、滿口稚氣喊她阿姨的孩子一下子就揪緊了蕙的心。

在一個無風的夜晚,蕙撥通了明的手機,在明的一片狂喜中,平和地說:明,讓我最後一次說,我喜歡你。明愣住了,半響,他才說:“為什麼?為什麼我始終無法留住你的心,我知道你現在很委屈,但這是暫時的,我們最終一定能名正言順的呀。”蕙憂傷地告訴明:“我們的感情讓我始終站在無話可說的尷尬境地,我們的感情得到的不是世人祝福而是眾人的詛咒,明,如果說我們的快樂是建立在眾多愛我們的及我們愛的人的痛苦之中,試問,我們於心何忍?以後,不要再給我電話,股票的操作方案我會傳真給你。”明還試圖挽回:“我們先冷一段時間,等我一離婚,我馬上去見你,我們到時候再說好嗎?”“不,”蕙一口回絕,“我對你的感情並非是可放可收的,要斷,就斷得一清二楚。”明已哽咽難語。“明,我沒有你想像中的堅強,千萬不要再給我電話,我不會再聽。”說完,蕙掛斷了電話。

清晨,睡意正濃的蕙被一陣緊促的鈴聲驚醒,拿起話筒,電波那端傳來明依然溫柔的問候。猶豫了一秒鍾,蕙掛斷了電話,霎時,眼前一片黑暗,試想明此時的心痛,各種各樣的懊悔、傷感、無奈排山倒海般向她壓來,蕙隻有緊閉著雙眼,任憑心中狂風大作、雷電轟鳴,淚如雨下。鈴聲再次響起,蕙顫抖著雙手試著接起話筒,裏麵傳來明緊促而焦急的話語:“為什麼要這麼做?”蕙無語,隻是再次狠心飛速掛斷了電話。那一刻,蕙分明聽到心在撕裂的聲音,天,我究竟在幹什麼?我怎能如此傷害一個愛我至深的人?我於心何忍?蕙在刹那間變得極具的柔弱,也許,鈴聲的再次響起,她已沒有勇氣掛斷它了。

明的執迷不悟,令蕙心動更令蕙心焦。她知道他的好心足以她托付終身,但她已愛到不能愛,退到不能退。

明,遙望星空,蕙注定隻能深深地祝福你——蕙曾千萬次以心相許的好男人一生平安、幸福。

縱有千萬不舍萬千不忍,這也該是他們之間最佳的結局,懷念放在心上,不敢淡忘,縱使天各一方。

一個癡迷地想找尋再一次愛情的男人、和一個柔弱的涉世不深的女孩,上演了這一幕讓人無法評說是悲是喜的話劇。他和她,為什麼要這樣,就為了人世間那個永遠無法說清的愛字嗎?

故事2:愛的旋渦

秀是一個河北女孩,今年21歲,高中畢業,1996年來京,經人介紹在一家食堂工作,認識了她們的頭兒——龍。他比秀大12歲,個子很高、瘦削、清秀,和人們印象中食堂的廚師都是大胖子不一樣,至少他不是。他穩重、成熟、平易近人。最令秀欣賞的就是他的帶著一股孩子氣的幽默。男人很少能同時具有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性格,而秀對他也很敬重。1997年初春,秀回老家和一個叫鋒的男孩訂了婚,理由很簡單,在農村,秀已經到了訂婚的年齡,秀在外麵打工,也等於給了秀束縛,秀說不上對鋒是喜歡還是不喜歡,總之,為了讓父親放心,秀無言地順從了他的安排。對龍的愛慕秀隻能藏在心裏,因為他是個結了婚的男人,有嬌妻、愛子。

秀本以為再過幾年會很平靜地嫁給鋒,做一個標準的賢妻良母,做一個平凡的農村婦女,但是,不該發生的事終於發生了。

1997年清明節的前一天,這個日子秀至今記憶猶新,科長過生日,請所有同事吃飯,秀也去了。從一開始,秀就感覺到一點異樣,龍今天喝了很多酒,後來居然挨著她坐下來,興致很高地教秀使用攝像機。龍把今天的聚會錄了下來,秀知道鏡頭對準最多的就是自己。

所有的人都走了,秀也回到屋裏休息,已經是晚上10點了,可秀總有種心神不寧的感覺,披衣下床,突然看見龍在門前不遠的地方站著,月光很亮,照在他的身上。秀的心砰砰跳起來,他是在等我嗎?秀不敢肯定,過了好久,秀終於決定出去看看,如果他打招呼就說去洗手間。秀出了房門,裝沒看他。他喊了秀一聲,迎上來,秀驚愕地看著他,他真的在等她!“我能和你聊聊嗎?”秀答應了,和他並排走在小路上,在花園裏找了個長椅上坐下來。

“我很喜歡你,做我的妹妹好嗎?”他偏過頭,望著秀,眼睛裏一片真誠。

“當然可以了。”秀點了頭,他欣喜地靠過來,輕輕親了一下秀的鼻尖,秀沒有閃,這時秀感覺到他的全身都在發抖。初春的天氣,他隻穿了件襯衫。

“冷嗎?”秀問他。

“不!我激動。”他們相視一笑,秀伸出一隻手,握住了他的手腕,想讓他平靜下來,以至後來他總開玩笑說是秀主動握他的手。那天晚上,他們談了很久。

盡管秀喜歡他,但初衷卻隻不過想做好朋友或者兄妹,女人總是最敏感的,他的妻子覺出了什麼,說想見秀,他告訴秀的時候,秀很坦然地去了他家。他的妻子是個很傳統的東方女子,說不上美麗卻有一種氣質,她讓龍出去,屋裏隻留下秀和她。她說話咄咄逼人,但秀可不懼這些。

“嫂子,請允許我這麼稱呼您,龍是個好男人,但我隻把他當哥哥看,請尊重自己,也尊重他的人品!”

她很詫異,最後說:“希望你沒有騙我,說到做到!”

秀走的時候,龍送秀,他很焦急地問秀她是否為難了秀,秀如實告訴了他,他安慰秀沒事了。

沒有想到第三天,她去找秀,讓秀必須離開這兒,她說秀的存在會影響龍的名譽、事業,秀竟一口答應了。為了表示她的高尚嗎?她不知道。

秀立時動身去托幾個朋友為她另找工作。晚上9點多秀出去買東西,回來居然走錯了門,兩條又黑又壯的狗撲上來,把秀咬傷了。過了一天龍和秀的一個朋友找到了秀,看到秀可憐兮兮的樣兒,他又心疼又生氣,問秀為什麼不辭而別,問秀為什麼不和他商量。他硬要秀跟他回去,於是秀又和他在一起上班了,經過這件事,秀和他的心反而貼得更近了,秀越來越離不開他,他們白天一起上班,晚上一起出去散步,談天談地談愛情。

這樣到了9月份,龍妻子鬧到了領導那兒,秀不得不離開了單位,到一家公司上班,而這時候,他們已經愛得難分難舍了。他每天都趕過來看她,在他的疼愛、嗬護下,秀忘記了一切,他經常唱這麼兩句歌“1997年,是一個好年”,然後說:“97年,香港回歸了,把我擱進去了。”於是秀就哭。

1998年4月,龍的妻子要求離婚,秀知道這不過是在逼他,而秀不能和他在一起的日子,秀從沒向他要求承諾。秀隻要彼此相愛就足夠了,秀不能讓他離婚,這對他的事業及心靈都是一種傷害,秀不能讓他因為自己失去工作,失去房子,失去一切。於是,秀又一次選擇了離開。

秀走了一個星期,龍的電話不期而至:“回來吧,我不能沒有你!”隔著197公裏,他在電話的那一頭哭了,秀的決心動搖了,秀何嚐不是天天在忍受著煎熬?

回到北京,他去接秀,秀不顧同行的女孩,投向他的懷裏,他憔悴而瘦弱,秀的心碎了,秀再也不會離開他了。

一直到現在,秀才來得及想到她的未婚夫鋒,鋒在他們訂婚的這一年多裏很少過問秀的消息,隻是象征性地打過幾次電話便音訊皆無,盡管他們同在這古老的北京城。

秀從不曾因為他而內疚,在秀的心裏沒有鋒的位置,她無視於鋒的存在,鋒隻是一個淡淡的影子,但她錯了。今年的3月份,鋒開始頻頻闖入秀的生活,對秀也熱情有加,因為他們訂婚一年多,他家裏決定讓他們9月份結婚。秀一下子愣了,開始幾次秀還勉強陪鋒出去玩,可秀的心裏全是龍的影子,秀心煩意亂,語無倫次,約會總是以秀發脾氣告終,秀受不了鋒的一舉一動,哪怕一個微笑,一個眼神,都讓秀想起龍。

秀也是矛盾萬分,嫁給鋒,秀會痛苦一輩子,秀不希望擁有婚姻卻沒有愛情,秀覺得人並不僅因為到了結婚年齡而結婚,最重要的是遇到一個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的人。

秀寫了一封信給鋒,告訴他不要再找自己了,自己也不會再見,她會按老家的規矩和他分手。秀終於鬆了一口氣,盡管鋒一直沒有回音。

現在的秀像一隻小舟飄蕩在無邊無際的海麵上,任何的風吹草動都足以令她粉身碎骨。龍能給她一份真真切切的承諾嗎?秀能等他一生一世,可秀做得對嗎?

秀無力改變自己的處境!

投入的是一份愛,收獲的也許是無奈。這就是現實,這種現實讓人對所謂愛有著一種割舍不掉的情懷。

2.感情與黑洞

愛情這個詞,是世界上使用頻率最高的、外延最廣泛而內涵最模糊的術語。

世界上每一個地方、每一個時刻,總有一些人在談論愛情、感受愛情、體驗愛情。愛情離人們很近,就在你的身邊、我的身邊、他的身邊,我們每個人的身邊;就在你的心中、我的心中、他的心中,我們每個人的心中。然而,愛情又離人們這樣遙遠,誰也說不清愛情什麼時候降臨,誰也道不明愛情什麼時候又悄悄離去。愛情可以讓你哭,可以讓你笑;可以讓你寡言少語,可以讓你口若懸河;可以讓你垂頭喪氣,可以讓你神采飛揚;可以讓你春心蕩漾、無比陶醉,也可以讓你撫胸長歎、無限傷感。每個人都有自己對愛情的定義和注解,每個人都有自己對愛情的感悟和理解。

按照每個人的愛情經曆,誰都可以編撰出自己的愛情詞典,自然也就會產出數不清的愛情詞條。但遺憾的是,如果真有這樣的“愛情大百科”,是絕對沒有收藏價值的。那東西對你一點實際用處也沒有,當你麵臨愛情的難題時,該迷路還是迷路,該跳樓依舊跳樓,在愛情上沒有“指南”可循,誰也無法拯救你。

得不到愛情,沒有實現愛的目的,會造成悲劇。愛情是非常複雜的,如果一個男人愛上了一個女人,可是這個女人卻根本不愛這個癡心郎;或是一個女人戀著一個男人,這男人卻對這個女人不“過電”。如此這般,愛的一方繼續堅持下去,窮追不舍,不達目的的不罷休,而另一方則咬定拒絕不放鬆,任爾東西南北風。這樣最終的結局隻能是悲劇。即使追求者不去以死表示愛情的矢誌不渝,也往往是癡男痛斷了肝腸,怨女哭幹了眼淚。

奇怪的是,得到了愛,達到了愛情的目的也不會是喜劇。愛情往往是非理性的東西,隻要一個人愛上一個異性,在某一段時間內,這個人的一切都是好的,都是善的,都是美的。愛情像一種致幻劑,讓熱戀中的人始終處在一種似睡非睡、似醒非醒的半昏迷狀態,甚至還會表現出一種如癡如醉的瘋癲舉止。被追求者在他(她)的心目中是十全十美的標致女性或優秀男人。她很瘦,那是窈窕纖細;她很矮,那是小巧玲瓏;她很黑,那就是一枝黑鬱金香;她愛發脾氣,那是漂亮女孩的專利;她花錢如流水,那是一種個性,會花才會換嘛!他太胖,那是富態貴人相;他頭發稀疏,那是學問太多,聰明絕頂嘛;他長相醜陋,那是明星風範,現在國產男星中有幾個英俊小生?他愛打架,那就更好了;嫁個老公還捎帶賺了個保鏢!

一切滿意,各項達標,全部OK!於是兩人愛得天翻地覆,愛得死去活來;一刻不見,如隔十秋,相擁而坐不成眠,一個長吻到明天;更有顛鸞倒鳳,男歡女愛,烈火幹柴恨日短,雨露甘霖夜夜情。無奈,天底下沒有不散的筵席。

一件東西得不到時,會絞盡腦汁,處心積慮去獲取;一旦到手,也就不值得珍惜了,並且隨著時間的流逝,會對此產生厭倦和煩感。

愛情也是如此,未得到時,夜思日想,千方百計地去追求獵取。初得到時,如獲至寶,大喜過望,精心嗬護,惟恐得而複失。過了一段,新鮮勁已過,一切廬山真麵目皆大白於天下,既沒了新奇,又沒了神秘。愛之路已趨向下坡,情之花也日漸枯萎。到了最後,最初的感覺已經蕩然無存,別說殷勤地送鮮花遞情書,連對方長得啥樣都可能不願去想,見了麵眼皮都懶得抬起來。至此,愛情隻有另辟新徑了。

現在我們明白了:不被人愛的人是可憐的,是悲劇;愛人不成的人是痛苦的,也是悲劇;相互有愛而又彼此厭煩各奔東西的人是不幸的,還是悲劇;經曆過幾次愛的風雨,再也愛不上任何人的人是淒涼孤獨的,更是悲劇,因為這回愛情真正死了!

如果說得再深一點,愛情的悲劇歸宿其實在它剛剛開始萌芽的時候就已經存在了。

隻要是智力健全的男女,一生中就一定會或遲或早、或多或少、或深或淺、或喜或悲地體驗愛情的滋味,無一例外。

每一個人在沒有戀愛之前,腦海中都會有一個自己情人的理想模式。男人總要將自己的女友想象成嫵媚的大眼睛,動人的長睫毛,瀑布似的秀發,乖巧的翹鼻子,猩紅的櫻桃小嘴,豐乳細腰,腳步輕盈,溫柔善良、賢淑仁厚的純潔秀女。而女人又往往把自己的男伴定位在偉岸的身軀,剛毅的麵龐,非凡的智力,寬和的性格,知識淵博,精力過人,既能從政經商做學問,又會烹調洗涮帶孩子的模範夫君標準上。況且不論這樣的非常男女世上有沒有,這是趕上生出來百八十個,又怎能保準讓你碰上呢?這是一,其二,即使讓你碰上了,一道菜再美味可口,天天吃也會倒胃口,你碰上了,結果如何呢?

眼下對愛情有一種時髦的詮釋,不需天長地久,隻求一時擁有!擁有什麼呢?流行的話叫“感覺”。

感覺這種東西的確有些虛無飄渺,不好把握,讓人似是而非,一頭霧水。其實話說白了也很簡單:女人婀娜漂亮,男人財力殷實,雙方的感覺也就都找到了。於是,也就有了愛情。男人愛佳麗,女人愛金錢,愛得轟轟烈烈,愛得尋死覓活,或許也愛得俗不可耐,愛得虛情假意,成了名副其實的“愛情秀”。

想經常尋覓愛情,想從婚姻的圍城中殺出來,其結果最好的便是作這種秀,否則,便隻會造成新的圍城,給自己和別人都帶來新的煩惱。但是,這樣作秀,還是愛情嗎?

人類經常給自己造就各種各樣的怪圈,各種各樣的悖論,愛情——婚姻——圍城,便是這種怪圈和悖論之一證。

愛情是排他的。當了情人想進圍城,進了圍城發覺當金絲雀的味道並不好受。於是愛的位置被恨所代替。這樣的悲劇恐怕每天都在上演,結果,大家都迷茫了,到底什麼是真正的愛?最終,人人都累了。就像一部小說的標題:不談愛情。

最終,想得開的人都隻想找那一時擁有的感覺,不求結果,重在參與。於是愛變成了欲壑與情人,成了性發泄的對象。

問題1:戀父情結

14年前的深夜,阿漣被一聲高過一聲的爭吵所驚醒,她步出睡房的一刹那被映人她視線的情景著實嚇了好大一跳:父親跪在地上悲慟地哀求母親請她同意離婚。原因當然是最近一直在她家裏提到了頻率最高的另一個女人的名字。父親第二天就搬走了,阿漣正念高一。她一直自詡的幸福無比的三口之家輕易而舉被人攻破了。

認識姚的時候阿漣是本命年,24歲。阿漣任職的公司與姚有些關係,她受命去機場接他。同行的同事講,姚也寫得一手好文章,調侃地說:你會和他很有的談的。阿漣在奔馳600裏麵抬眼覷了覷坐在後座的男人,四十幾歲,慈祥的如陽光般的笑容,這是阿漣的第一個感覺,還有他好聽的聲音,說普通話。

阿漣帶他去吃本地風味,結果他懂得比她還多,他反過來教她。原來,他母親的祖籍是這裏的,她笑了,感覺他的平易近人。慢慢地他們除了公司裏的事情也開始聊各自的興趣愛好。那晚他們去蘭桂坊喝啤酒。背景音樂正放著《Everything I do will do it for you》,啤酒的泡沫在杯子裏旋轉了又旋轉,阿漣喝了一大紮,臉紅紅的,在燭光下很好看。

三個月過後阿漣收到他從加國寫來的信。行雲流水般的字,剛勁有力,像他的人。整封信看了讓人覺得莊重,又有些浪漫,但絕不讓人漂浮,像阿漣喜喝的一種咖啡capptlceino。他在信裏讚美她,他說這個年齡段的女孩大多是浮燥的,而你不是。他說:阿漣,一個人活著要有希望有理想,要有事做;要能去愛人也被人愛,但這還不夠,必須有一個事業做載體,這三件事才更充實,生命的自我價值才更有意義。阿漣被他感召了,很努力地工作著,升了職,仍然收到他祝賀信也開始給他寫信。

他在信裏開始稱她“漣兒”,以後每次都這麼叫。其實,私底下,阿漣祈望過一千次一萬次,她的父親每日下班回家會這麼叫她,這是她童年的事。長大之後,又希望得到好歸宿,丈夫每日回家會這麼喚她,一直等到現在,雖然姚既不是丈夫也不是她父親,但他的愛,應該已勝過一切。阿漣回信隻說一句話,告訴他她感覺很溫暖。

就這樣書信往來著。姚大她整好兩輪,每次聽他喊“漣兒”,讓阿漣感覺特別好,有種親切感流過全身,他那樣喊,像從阿漣小時候開始就那樣喊一樣,像姚把她從小喊時一樣順耳、親切。於是姚打電話來,會在電話裏喊好多好多聲“漣兒”,直到阿漣珠淚盈眶。

阿漣告訴母親,姚是她生活中的亮光,他從未叫她難過傷心或者害怕。阿漣會在信裏把她的工作、學習、日常生活中的事都講給他聽,毫無保留。他們在信裏談畢加索談斯特勞斯談李清照還談奧修。姚給阿漣寄來磁帶,是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鋼琴協奏曲》,這是他最喜歡的,希望阿漣在音樂中能找到他的愛心他的思念他的理想和信念。有時他打電話給她,他會在電話裏念上一首詩,他說上半句阿漣便跟著對出下半句。他給她背舒婷的《致橡樹》,他說你會以樹的形象和我站在一起。她寄了一張短箋給他,上麵抄了漢樂府,饒歌的《上邪》:“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他們真的很開心,阿漣幾乎忘了他是有妻子也有兒子的人。他在電話裏說,漣兒,我愛你了……

這樣過了一年,他又出差來看她,這個時候阿漣剛剛動過一次手術,很瘦,睜著一雙顯得更大的眼睛敲開他賓館房間的門。姚拉開門,眼裏寫滿憐愛與相思,不說一句話,緊緊把阿漣抱在懷裏。阿漣在那一刹那,像回到了小時候,如果有人欺負她,父親總是這樣緊緊抱住她。她仿佛又聞到了父親的體味聽到了父親的心跳,她用手從後麵抱著他寬闊的背,十年來第一次有了安全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