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1 / 1)

◆文/佚名

假如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那麼孩子便是映照父母行為的鏡子。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包括他們的情感、品德、喜好、誌趣、習慣、追求等,都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都是孩子學習效仿的榜樣。

孔子說:“少年養成的習慣,就像天性如此,那麼長期養成的習慣,就像自然生成的一樣。”因此,孩子的早期教育最重要,父母應該從小就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和獨立自主的能力。父母威嚴而慈愛,那麼子女就會敬畏而生孝心。可是有很多父母對待子女,都是溺愛和嬌寵勝於教育。對孩子的很多方麵都是應訓誡時反而縱容遷就,長此以往,就養成了孩子驕橫無知的習慣,最終成為一個品德敗壞的人。

《列夫·托爾斯泰寓言》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爺爺已經老態龍鍾了,他邁不動雙腿,眼睛看不清,耳朵聽不見,牙齒也都掉光了。在他吃飯的時候,飯菜常常從他嘴裏掉出來,兒子和兒媳婦便不再讓他上桌子,而是讓他在火爐邊吃飯。

有一次,他們端了一碗飯給老人吃,老人本來是想把碗挪近一點,可沒想到碗卻掉在了地上,摔碎了。於是兒媳婦就開始張嘴大罵,說他把家裏的東西都弄壞了,打了好多碗,她還說以後她要用大木盆給老人盛飯,老人隻是歎了口氣,沒有說一句話。

有一天,兒子和媳婦在家裏呆著,看見他們的兒子在地上擺弄一堆小木片。父親就問道:“米沙,你這是在做什麼?”“爸,我正在做木盆呢!等將來你和媽老了的時候,我好用這隻木盆給你們盛飯。”米沙回答說。

夫妻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哭了起來,他們為自己那樣對待老人而羞愧不已。從此以後,他們又重新把老人請上桌吃飯,並且細心地照顧他。

父母是孩子的一麵鏡子,孩子在父母的影響下,會自然而然地形成像父母的個性。

對於孩子來說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賦。孩子成為天才還是庸才,不是決定於天賦的多少,而是決定於父母對孩子的教育。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深遠的,作為父母,給予孩子最良好的教育、最有益的忠告,是培養孩子最好的處世良方。

在西方的一些國家,家長普遍重視從小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吃苦耐勞精神。在美國的一些州立學校,有這樣一項特別的規定:“學生必須不帶分文,獨立謀生一星期,才能獲準畢業。”條件似乎有些苛刻,但卻能讓學生受益匪淺。家長們也對這項活動全力支持,因為他們知道,這不僅是培養孩子獨立生存的能力,也是為了讓孩子適應社會、了解社會的一種鍛煉。

有人曾經說過,西方人以個人為本位,東方人以家族為本位,家是一切中國人安身立命之根本,之根據地,之價值歸宿。中國人應付世事,闖蕩世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家才是出發之地,沒有家,沒有良好的家教,就沒有這個世界。

美文感悟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一輩子的,家庭教育的力量是無形的。當今社會的競爭,絕不僅僅是知識和智能的競爭,更重要的是人格、意誌和毅力的較量。如果你的孩子,沒有自立的能力和吃苦的精神,在激烈的競爭中勢必失敗。作為父母,要教育好子女,給他們樹立正確的學習榜樣,適當的給予孩子忠告,才不會讓自己的孩子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