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評點曾國藩14(1 / 3)

第拾叁章

曾國藩是地主階級最厲害的人物

直到晚年,在一九六九年一月的一次談話中,毛澤東還說:“曾國藩是地主階級最厲害的人物。”

參聞:李銳:《毛澤東早年讀書生活》

遼寧人民出版社1992年4月版

【評點原文】

直到晚年,在一九六九年一月的一次談話中、毛澤東還說:“曾國藩是地主階級最厲害的人物”

參聞:李銳:《毛澤東早年讀書生活》

遼寧人民出版社1992年4月版

【評點背景】

鹹豐初年,太平天國運動爆發,曾國藩上疏朝廷說:“自古開國之初,兵少而國強,其後兵越多則力越弱,餉越多則國越貧”;雖然國用不足,財政拮據,但千萬不可“於歲人常額外別求搜刮之術,增一分則民受一分之害”;建議皇帝要注意發現和信任將才,但使七十一鎮(軍隊)中有能切實頂用、也就足以應付事變了。

成豐二年(1852年),太平軍由廣西進軍湖南,橫掃湘江流域各縣境,朝廷震恐。適曾國藩奔母喪在原籍,便奉旨前往長沙,幫助湖南巡撫辦理團練。受命後即上奏,力言綠營不堪使用,主張仿照戚繼光練兵之法另建新軍。遂招募農民為營勇,任用儒生為將佐,朝夕訓練,號“湘勇”(通稱湘軍)。他對訓練抓的很緊,每一小股人數都不超過五百,號稱“湘勇”;立三等法,刑罰不通過府、縣官員,不到一個月時間,就有抓捕到的“莠民猾胥”二百餘人被他殺害。他這樣獨斷專行,不但引起了人民的怨憤,連巡撫司道等各級地方官員也很不滿意。但每當他有事奏報朝廷,卻又總能得到肯定的答複,致使大家對他敢怒不敢言,把他和地方官的關係弄得十分緊張。由巡撫掌管的標兵和湘勇發生爭鬥,一直打到了曾國藩的行台(指揮部)。曾國藩親自去向巡撫申訴,巡撫也不過是表麵敷衍了一下,沒有采取任何行動,實際上是置之不理。

曾國藩視察了東南地區的形勢後,認為要想消滅太平天國,非有強大的水軍不可,經奏請朝廷同意,在衡州大量建造戰艦。沒有造船的經驗,隻好自行設計,結果共造成大大小小的戰艦二百四十艘。招募到的水陸軍17000多人,水軍由褚汝航、楊載福、彭玉麟統率,陸軍由塔齊布、羅澤南統率。會集湘潭,曾國藩發布《討粵匪檄》,全力攻擊太平天國起義,誓師出戰。太平軍從江西往上遊進擊,再次攻陷九江、安慶,江忠源戰死廬州,吳文鎔亦死於黃州;漢陽失守,武昌戒嚴,進軍矛頭直指湖南。曾國藩躍躍欲試,很想顯示一下力量,但當他率領水陸軍東下時,水軍初次出動便因大風而損毀戰船數十艘。陸軍在嶽州遇敵前隊一觸即潰隻好往長沙撤退。太平軍攻陷湘潭,截擊於靖港,曾國藩兵敗後憤然投水自殺,幸虧被幕僚章壽麟救起,方才沒有死成。待後塔齊布在湘潭擊敗了太平軍,曾國藩駐營於長沙高峰寺,軍隊得到休整又重有起色,但人們仍因他曾投水自殺而在不斷笑話他。有人建議他擴軍增兵,曾國藩說:“我原有水陸軍萬人並不算少,但遇敵即潰。嶽州之敗,水軍敢於奮起抗戰的隻有楊載福一營;湘潭之戰,也隻有陸軍塔齊布,水軍楊載福各兩營,可見軍隊人數貴精而不貴多。”因為他收複了湘潭,巡撫、提督上疏替他請功,他自己卻上疏請罪。奕濘(鹹豐)斥責了作戰不力的提督鮑起豹並將其免職,委任塔齊布繼任提督。太平軍自嶽州經常德北進,再攻陷武昌。曾國藩進軍嶽州,下城陵磯,太平軍戰將曾天養戰死;會師京口後,羅澤南沿長江東岸攻擊花園,塔齊布伏兵洪山,楊載福的水軍也同時出動。太平軍未經戰鬥,撤離武昌、漢陽,曾國藩於1854年10月攻陷湖北省城武昌,奉詔署湖北巡撫。然朝廷恐其於地方勢大,又被解署任,以後長期隻以侍郎虛銜領兵。

曾國藩到達九江,前鋒逼近湖口,水師駛入鄱陽湖。太平軍在湖口修築工事,截斷了曾軍船隻的後路,於是已進入鄱陽湖的船隻出不來,停留在長江的船隻也進不去,外江,內湖陷入阻截困境。留在長江的那一部分水軍因缺乏小艇,太平軍於夜間出動蚱蜢(亦作舴艋,小船)向他們發起突襲,縱火焚燒曾國藩乘坐的大船。曾國藩離船逃命,躲進了,羅澤南的步兵營,於是水軍混亂成一團,潰不成軍。五年,太平軍重建武漢,向荊、襄地區廣泛出擊。曾國藩派胡林翼回頭還援湖北,塔齊布仍留攻九江,自己則轉往南昌,去重新集結被困於鄱陽湖的那一部分水軍。羅澤南跟隨他進入江西,收複了弋陽、廣信、義寧。七月,塔齊布“方傳令薄城,邃氣脫卒。於軍”。塔齊布與羅澤南是曾國藩手下兩員主要戰將,塔齊布一死後便隻剩下羅澤南了;塔齊布之死,使曾國藩受到了嚴重損失。曾國藩與江西巡撫陳啟邁之間,關係又極不融洽;羅澤南周旋與他們兩人之間,疲於奔命,認為長此下去終究不是辦法,因而上疏給曾國藩,說大勢取決於武昌,請求讓他,帶兵去增援湖北。曾國藩答應了羅澤南的要求,幕下謀士劉蓉諫阻他說:“你所依靠的是塔、羅,如今塔將軍已經死亡,羅將軍又將遠出,倘遇緊急情況,還有誰可供你調用?”曾國藩說:“對這件事,我已經深思熟慮過了。從東南大局看,隻好這麼辦,大家一起困守在南昌,不可能有什麼作為的。”郭嵩燾在為羅澤南送行時,問他說:“你走後,曾公(曾國藩)兵力如此單薄,怎麼辦呀?”羅澤南說:“如果天命還不想讓本朝滅亡,曾國藩是死不了的。”他已經是聽天由命了。

六年,石達開由湖北進入江西,接連攻陷八府一州,九江也仍然控製在太平軍手中,鄱陽湖南、北信息隔絕。曾國藩被困南昌,雖軍務繁忙,卻仍然不斷的在那裏讀書賦詩,曾創作了一首《水陸師得勝歌》),並教導軍士戰守技藝和結陣布營方法。但他的實力實在是太小了,對敵人根本造不成大的威脅,因而不斷有人勸他把羅澤南調回來;當時羅澤南正在圍攻武漢,又不好調動他而功敗垂成。羅澤南為著想早日取得決定性的勝利,把曾國藩從困境中挽救出來,心情急躁,督戰更為嚴厲了;結果在一次攻城戰中,遭到石達開和秦日綱的內外夾擊,“槍丸中左額,收軍還,創發而歿”。彭玉麟聽說江西情況緊急,腳穿草鞋徒步千裏,從太平軍防區穿行而過,趕到南昌去協助曾國藩設防。此時胡林翼已經是湖北巡撫,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華、曾國葆向他求得五千人,去攻打瑞州;湖南巡撫駱秉章也給了曾國荃一部分軍隊。讓他去援救吉安,於是曾氏兄弟在行軍中會聚。湖北方麵,官軍占領武漢後,直下九江,李續賓率八千人列陣於九江城東。李續賓和他的弟弟李續宜原來都是羅澤南的手下,他帶的就是羅留下來的部隊。楊載福的四百艘戰船,停泊於長江兩岸,江寧將軍都阿興的馬隊和鮑超的步兵都駐屯水池口,集結於九江的各路部隊共有數萬人。曾國藩當時的心情本來是極為憂愁恐懼的,從南昌趕去慰勞將士,見軍容已頗為壯觀,這才稍微又振作起來了。正在這時,大營潰敗,向榮死於丹陽。和春繼任欽差大臣,張國梁統率的部隊繼續向南京發動進攻。七年二月:曾國藩的父親死了,朝廷給假三個月,讓他回去辦理喪事。胡林翼平定湖北,攻破湖口,已隔絕數年的外江內湖水軍重新會合。楊載福揚帆過安慶、攻克銅陵泥汊。胡林翼鑒於這支水軍原是曾國藩創立的,主將楊載福、彭玉麟又都是曾的老部下,雖然曾國藩尚在服喪期間,亦仍請朝廷命他起複視師。朝廷下詔委任曾國藩出辦浙江軍務,隨後又叫他增援福建。曾國藩頓兵建昌,派人攻景德,江西各城先後收複。石達開進入湖南,圍攻寶慶。鹹豐帝擔心四川出事,胡林翼也認為湖北全靠吃川鹽過日子,曾國藩又從來還沒有過自己的地盤,於是與官員共同建議,請求派曾國藩到四川去。朝廷尚未做出決定,石達開的進攻矛頭轉向廣西,陳玉成再破廬州,李續賓戰死三河,胡林翼便又改變了主意,建議留下曾國藩和他共同進取安徽。此後,軍隊分成三路,每一路各領萬人,曾國藩由宿鬆、石牌進軍安慶,多隆阿、鮑超出太湖取桐城,胡林翼自英山指向舒城、六合。桐城很快被攻占,曾國荃圍困了安慶。這時,皖南的太平軍攻陷廣德後,襲破杭州。

十年閏三月,李秀成大會諸將於建平,集中兵力救援南京,江南大營再次崩潰,常州、蘇州相繼失守。左宗棠接到情報後歎息說“這也許是決定敵我勝敗的轉折點!江南的軍隊早已將帥遲鈍、士卒疲憊,經過這一番洗刷,或許後來人還可以著手辦事了。”有人問他:“誰能擔此重任?”胡林翼接口回答說:“朝廷如能把江南委托給曾公(曾國藩),那就沒有什麼辦不好的事情。”鹹豐帝經過慎重考慮,給曾國藩加了個兵部尚書和欽差大臣的頭銜,委任他為兩江總督。太平軍在江、浙分兵出擊,有人勸他撤安慶之圍,前去支援江、浙,曾國藩說:“安慶的這一支軍隊要留下來攻南京,動不得啊!”渡江進入祁門後,江、浙官紳向他告急求援的書信每天有數十封之多,鹹豐帝也一會兒下詔命他援蘇、援滬,一會兒又命他援皖、援鎮江,但曾國藩仍未撤安慶之圍。數日後,太平軍攻陷寧國、徽州。北京方麵,英、法、意、俄等國入侵天津,僧格林沁被擊敗,鹹豐帝奔逃到熱河。

這一年冬天,曾國藩再次陷入困境,與派出的軍隊幾乎全都失去了聯係。他身邊的將吏都很憂慮,勸他趕快轉移營地,向水師靠攏(便於逃跑),曾國藩說:“無敵退兵,兵家所忌。”隻是下令調鮑超和張運蘭的部隊來同他會合,而沒有聽從轉移的勸告。他雖然身在軍中,處境艱難,仍然意氣自如,與賓客僚佐飽酒論文,每天都寫日記的習慣也仍在堅持著,從未間斷過。曾國藩在祁門,糧餉全部依靠江西,景德失陷後,大家建議他攻占徽州,以便打通運輸線,從浙江取得大米。於是曾國藩親自統率軍隊進抵休寧,但適逢大雨,出師不利,八營同時潰敗。曾國藩誓死守休寧,連遺囑都已寫好寄回家去了。幸虧左宗棠大敗太平軍於樂平,他才得以移駐東流。十一年八月,曾國荃終於攻克安慶。鹹豐帝死於熱河,載淳(同治)嗣位,那拉氏(慈禧)垂簾聽政,曾國藩加太子少保銜,節製江蘇、安徽、江西、浙江四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