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道德經 人生務必遵循的25個辯證法則50(3 / 3)

於是我們總是活在對過去的蹉跎嗟歎中。隨著年紀越來越大,越來越想“返老還童”,於是也就越來越覺得現實不如意。

而那些剛剛成年的人,羨慕30歲事業有成,羨慕35歲風頭正盛。於是他們也開始慨歎,什麼時候能夠達到他們的水平。

我們不該總是活在過去裏,也不要總是活在未來,而是要把握現在。因為把握住了現在,我們才能彌補遺憾的過去;把握住了現在,我們才會擁有充滿希望的未來;把握住了現在,我們才會擁有一個飽滿的人生。

也許過去的你,春風得意,輝煌無比;也許過去的你,一敗塗地,一事無成;也許過去的你,無拘無束,瀟瀟灑灑,但這已經都過去了,永遠不會回來了。成功的你,不能隻站在過去成功的成績上、沉浸於過去的輝煌中,洋洋得意,不思進取;失敗了的你,也不要被過去的失敗壓得抬不起頭來、做事沒有信心、失去前進的動力,這些都會影響我們現在的情緒,影響我們現在的成功。

案 例 精 選

[描 述]

艾森豪威爾年輕的時候,一次晚飯後跟家人一起玩紙牌遊戲,連續幾次都抓了很壞的牌,他開始不高興地抱怨。他媽媽停了下來,正色對他說道:“如果你要玩,就必須用你手中的牌玩下去,不管那些牌怎麼樣!”

他一愣,聽見母親又說:“人生也是如此,發‘牌’的是上帝,不管怎樣的牌你都必須拿著。你能做的就是盡你全力,求得最好的效果。”

很多年過去了,艾森豪威爾一直牢記著母親的這句話,從未再對生活存有任何抱怨。相反,他總是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去迎接命運的每一次挑戰,盡己所能地做好每一件事,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平民家庭走出,一步一步地成為中校、盟軍統帥,最終成為美國曆史上第34任總統。[點 評]

艾森豪威爾逝世後,約翰遜在給他的悼詞中稱讚他“勇敢和正直”。他的這種勇敢和無所畏懼的性情正是承襲了母親當年的教誨:人生如打牌,既然發牌權不在你手裏,那麼,你能做的隻有用你手裏的牌打下去,並努力打好,除此以外,你沒有任何選擇!

案 例 精 選

[描 述]

一位哲學家途經荒漠,看到一座很久以前的城池的廢墟裏,有一座“雙麵神”石雕。 他沒有見過“雙麵神”,所以就奇怪地問:“你為什麼會有兩副麵孔呢?”

雙麵神回答說:“有了兩副麵孔,我才能一麵察看過去,牢牢地記取曾經的教訓;另一麵又可以瞻望未來,去憧憬無限美好的藍圖啊。”

哲學家說:“過去的隻能是現在的逝去,再也無法留住,而未來又是現在的延續,是你現在無法得到的。你卻不把現在放在眼裏,即使你能對過去了如指掌,對未來洞察先知,又有什麼具體的實在的意義呢?”

雙麵神聽了哲學家的話,不由得痛哭起來,他說:“先生啊,聽了你的話,我至今才明白,我今天落得如此下場的根源。”

哲學家問:“為什麼?”

雙麵神說:“很久以前,我駐守這座城時,自詡能夠一麵察看過去,一麵又能瞻望未來,卻唯獨沒有好好地把握住現在,結果,這座城池被敵人攻陷了,美麗的輝煌都成了過眼雲煙,我也被人們唾棄而棄於廢墟中了。”

[點 評]

過去已經成了曆史,是不可能更改的,要想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就要把握現在,把握今天,今天就是現在,是實實在在的、能用手抓的東西,如果不去努力地拚搏奮鬥,現在就會成為過去,就無法彌補我們過去的遺憾;如果不去努力地拚搏奮鬥,任何美好的想象都隻能是鏡中月,水中花,我們隻能生活在自己的幻想之中。

案 例 精 選

[描 述]

1973年,英國利物浦市一個叫科萊特的青年,考入了美國哈佛大學,常和他坐在一起聽課的是一位18歲的美國小夥子。大學二年級那年,這位小夥子和科萊特商議,一起退學,去開發32Bit財務軟件,因為新編教科書中,已解決了進位製路徑轉換問題。

當時,科萊特感到非常驚詫,因為他來這兒是求學的,不是來鬧著玩兒的。再說對Bit係統,墨爾斯博士才教了點皮毛,要開發Bit財務軟件,不學完大學的全部課程是不可能的。他委婉地拒絕了那位小夥子的邀請。

10年後,科萊特成為哈佛大學計算機係Bit方麵的博士研究生,那位退學的小夥子也是在這一年,進入美國《福布斯》雜誌億萬富豪排行榜。1992年科萊特繼續攻讀,拿到博士後學位;那位美國小夥子的個人資產,在這一年則僅次於華爾街大亨巴菲特,達到65億美元,成為美國第二富豪。1995年科萊特認為自己已具備了足夠的學識,可以研究和開發32Bit財務軟件了,而那位小夥子則已繞過Bit係統,開發出Eip財務軟件,它比Bit快1500倍,並且在2周內占領了全球市場,這一年他成了世界首富,一個代表著成功和財富的名字——比爾·蓋茨也隨之傳遍全球的每一個角落。

[點 評]

比爾·蓋茨的經曆告訴我們,抓住機遇就是把握現在。這樣,我們才能離成功越來越近。

結束語

人的最高境界是 “真、善、美”

真、善、美是人文主義的核心,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結晶,是儒學的精華。真、善、美是做人的最高境界,是偉大的人生觀、價值觀。

“真”象征的是知識與理性,也代表了真理。真實,是道家最核心的東西。它包含兩方麵的意思:A真的自我,就是人最本質的內心。它相對獨立,靈氣十足,是人外在活動的內在動因。B真理,它是萬源之源,是萬變不離其宗的宗。

善即是善良和愛心。佛家最講因果報應,勸人向善。老子說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其意義為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樣。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於“道”。最善的人,居處最善於選擇地方,心胸善於保持沉靜而深不可測,待人善於真誠、友愛和無私,說話善於恪守信用,為政善於精簡處理,能把國家治理好,處事能夠善於發揮所長,行動善於把握時機。最善的人因其所作所為有不爭的美德,所以沒有過失,也就沒有怨咎。

美即和諧。和合,天地人和,天人合一,這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人與自然的和諧,就是要天人合一,天地人和;人與內心的和諧就是要修身齊家,然後有機會就治國平天下。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仁,就是禮,就是和。社會最高追求就是大同社會;個人最高追求就是內聖外王;外在表現手法就是禮樂,禮治。做到人和內心和諧了,就美了;做到了人與人和諧了,就美了;做到了人與自然和諧了,就美了。三者都做到了,就是美好社會,即大同社會。美也是客體作用於主體,使主體產生一種精神上愉悅的體驗,屬於精神價值。我們追求的人生最高境界就是真善美。我們追求真理,追求有愛的世界,追求和諧的世界。真、善、美就代表了我們所有追求的最高境界。它包容了五心:愛心、謙卑之心、讚美之心、包容之心、感恩之心。

愛心,就是愛自己的親人,朋友。對別人付出友愛之心,對傷害自己的人予以原諒,用一顆真誠之心與別人交往,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

謙卑之心,就是要善於在別人的身上發現他們的優點。俗話說,學到老活到老。善於發現別人的優點,勇於學習別人的長處。這樣才能使自己的身心在生活中不斷提高。但是謙卑並不是要讓你失去自信,讓你自卑,而是正視自身的缺點,並勇於改正。

讚美之心,就是及時讚美那些稍縱即逝的美麗;對別人要真誠讚美。在讚美中誕生友誼,在讚美中產生親情,在讚美中升華寬容。

包容之心,古曰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在現實的生活中,人總有各種的缺點,而每個人都希望別人能包容自己的缺點,為何不從我們自己做起呢?得饒人處且饒人,隻要我們在矛盾麵前,多為別人著想一下,包容別人就等於寬容自己。

感恩之心,就是在什麼時候都要懷著一顆感恩之心。感謝父母,把我們養大;感謝教師給予我們智慧;感謝朋友,孤獨的人生有你相伴;感謝曾經傷害過我們的人,人生因你而坎坷,人生更因有你而精彩;感謝生活,給了我們啟迪人生的舞台……

這些都是真、善、美包含的內容。我們在追求財富權利的時候,追求的不過也是一種人生體驗。可是,一個人如果沒了真誠,沒了善良,沒了美德,他即使做出再輝煌的成績,也會被人鄙夷,自己更會失去幸福。

我們來自偶然,在人生的天空,相聚一堂。人生短暫,珍惜我們今天擁有的才不會為明天的離去而傷悲。編者

2010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