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孩子分清是非,不去模仿
如果孩子任性是因為他人的影響,重點在分清是非,讓孩子對任性產生一種討厭的心理,不去模仿;如果是父母自身一方有任性行為,則應認真反思,坦誠地與孩子交流,承認自己的行為不對,教育孩子不要學。並且請孩子監督自己,幫助自己克服任性的毛病,這樣對孩子非常有幫助。
2.家長一方批評孩子時,另一方不能袒護
父母之間、奶奶爺爺之間對於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處理方式往往意見不一致、互相矛盾。爸爸批評,媽媽護著;媽媽批評,爺爺、奶奶護著。時間一長,次數一多,孩子有了優勢、有了靠山,任性就愈演愈烈了。所以,大人在教育孩子上,要保持一致,特別是爺爺、奶奶,千萬不要在孩子父母批評孩子的時候出麵袒護、幹涉。大人之間遇有意見不同的時候,要避開孩子去商量。
3.家長不要過分遷就孩子
一方麵,教育孩子認識任性的害處,用實例說明任性會使人做錯事,會碰壁,在集體中會成為不受歡迎的人,最終影響進步。另一方麵,要向孩子承認自己的責任,無原則的遷就是不對的,孩子任性,自己應負主要責任。
在此基礎上,和孩子一起討論,怎樣克服任性,來個約法三章。比如,父母給孩子提出某種要求,先講清道理,為什麼這樣要求;孩子不同意父母的意見,有自己的主張,也必須說明理由。如果雙方有矛盾,就充分討論,還可以請其他長輩、老師發表看法。
4.尊重孩子
如果是因為家長對孩子過度嚴厲,甚至不尊重孩子而使孩子變得任性,那麼家長就要端正自己的教育思想了。家長一定要改變過於苛求和傷害孩子的行為,要寬嚴適度,保護孩子的自尊。創造民主氣氛,多給孩子講話的機會。
5.先“冷淡”再批評
對孩子的任性,可以先不理睬,過後也要“冷淡”他一段時間,待他沉不住氣主動搭訕著接近大人時,抓住這個時機,嚴肅地向他講清不滿足他無理要求的原因,指出他任性不對,讓他保證再不這樣做。隻有這個時候,批評才是有效的。
6.讓孩子多與人交往
群體生活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少數服從多數,如果個人的意願與多數人不一致,那麼就會被否定。家長應該多讓孩子和他的同學、夥伴一起玩耍,在同齡人中間,如果孩子一味地任性,他就會被群體所孤立,所以,他不會輕易地把任性表現出來。
而且,那些通情達理的孩子也會在無形中給任性的孩子以示範,讓他們感到任性隻會遭人厭棄,而通情達理才會融入群體之中。久而久之,孩子身上任性的毛病就會逐漸淡化。
總之,隻有好的環境與好的教育結合起來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長。在孩子任性時,不要劈頭蓋臉地嚴厲批評,更不能打罵。粗暴地對待孩子的要求是不明智的,拒絕孩子需要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