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 父母怎麼辦42(1 / 2)

42叛逆:讓幹什麼,偏不幹什麼

家長傾訴

姚遠今年14歲了,青春期性格的改變讓父母一時無法接受。父母讓他幹什麼,他偏不幹什麼;不讓他幹的,他偏要做。比如,父母讓他做作業,他偏偏要玩遊戲。父母要他把自己的房間收拾一下,他說他要做作業。等到吃飯時,父母叫他吃飯,他卻去收拾房間等。這不是說他很忙,而是故意與父母消極對抗。

然而就這樣,父母還不能說他,稍有讓他不如意的地方,他就會暴跳如雷。有時甚至會摔東西。有時父母急了就會發火,可他卻把脖子一擰:“我的事不用你們管!”

父母真是沒有一點辦法,因為現在和他溝通起來都很難,他根本不聽父母說的。

專家分析

叛逆是孩子自我意識不斷增強的表現

青春期是每個人從童年過渡到成年的必經之路。在這個時期不論是生理、心理、體貌還是性格上都會有很大的變化,這樣也引發了不少問題。相信很多父母都遇到過這種情況:本來很乖巧的孩子,到了青春期脾氣就越來越不好,你讓他上東,他偏上西,處處跟父母作對。孩子老跟大人擰著勁兒,可真夠愁人的。

步入青春期的孩子,精力充沛,思維敏捷,記憶力強,情感豐富,但由於青少年時期是身心健康趨於定型的時期,是走向成年的過渡階段,亦是性意識萌發和發展的時期,他們的心理發展和生理發育往往不同步,具有半成熟、半幼稚、叛逆等特點。因而,在他們心理素質發展的關鍵階段,父母應當引起重視,對有不良行為的孩子既不能生硬批評,引發他們的叛逆情緒,也不能任其發展,讓他們走入歧途。

孩子到了青春期,除了身體方麵的變化外,思維方式也由兒時的形象思維轉變為抽象思維。這使得孩子的自我意識逐漸加強,處處要體現“自我”的存在。於是,和父母對著幹,成了他們體現自我的一種方式。

孩子初步覺醒的自我意識支配強烈的表現欲,即處處體現自己,通過展示自己和別人的不一樣來體現自己的價值。這個時期的孩子愛打扮得與別人不一樣,愛做一些引人注目、與眾不同的事,愛說一些令人吃驚的話,讓人另眼相看,這都是他們想要的效果。

在這個時期,如果孩子與父母之間缺乏足夠的交流,孩子的叛逆情緒就會表現得尤為強烈。隨著孩子的成長、知識的增加,他們懂得了不少的道理,獨立性也逐漸增強。如果這時父母還把孩子看作什麼也不懂,什麼事都要管,孩子就不願意按父母的指示去辦事,而是按自己的意願行動。有時孩子不聽話的時候,父母往往會認為自己是一家之主,容不得孩子有一點不同意見,孩子則覺得父母不應過多幹涉,自己有自由行動的權力,而雙方又缺乏足夠的交流,於是孩子就會表現出對父母的反抗。

此外,孩子在外麵或者家庭中受到了挫折,也會產生不良的心理反應。這時孩子往往會聽不進別人的批評或勸導,看不清挫折的實質,一意孤行地堅持自己的做法,固執己見。或者即使知道錯了也不願意改正,明知故犯。這在家長看來就是孩子的叛逆行為。

總之,對孩子來說,叛逆是一種極端的逆反心理。它產生於不良的適應能力,如經受不了批評、挫折或壓力。從本能地任性胡來、我行我素,到不辨是非、不識好歹。但一般而言,如果父母能合理指導,孩子就能平穩的度過這一特殊的階段。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