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 父母怎麼辦46(1 / 2)

46離家出走:不顧父母的擔心焦急

家長傾訴

上初中的李童學習成績不見起色,開完家長會的爸爸心情自然不好。沒想到回到家裏,卻見女兒正在開party,爸爸更是生氣,恨不得把音樂關掉,把同學們全趕走。但爸爸沒有這麼做,他覺得無論如何應該尊重孩子。

李童的同學都走了,爸爸跟她談了家長會上老師著重指出的問題。可能情緒比較激動,爸爸的語氣有點重。但沒想到李童竟一摔門揚長而去,並且一走就是3天。這期間父母把她可能去的所有地方找了個遍,卻沒她的影子。3天後,李童回來了,但對於自己去哪兒了,閉口不談。還厲聲警告父母:“如果你們再對我不好,我還走!讓你們永遠都找不到!”

像這種情況已經不止一次了。李童的媽媽歎道:“現在我跟她爸爸整天提心吊膽,生怕哪句話說重了她又離家出走,可是不管又不行,到底該怎麼辦呀!”

教子處方

孩子離家出走,家長應認真對待

很多家長,隻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而疏忽了要教育孩子該怎麼做人。這樣必然會造成孩子缺乏責任感,做事隻圖自己痛快,不計後果。同時,現在很多家庭,父母與孩子缺少必要的溝通,孩子一旦成績不理想,便得不到父母的認可,這使得孩子性格變得越來越孤僻。這種孩子,一旦心理壓力超過了極限,便會做出不理智的事情來。

孩子離家出走,原因是多方麵的。比如父母嚴厲、整天嘮叨、三句話不離學習,使孩子產生厭煩心理,想離父母遠些。或者是父母不和,經常爭吵,孩子夾在中間不知所措,造成親子關係異常。還有些孩子伴隨生理上的成熟,想獨立,想證明自己的能力或尋求刺激和冒險等等。

心理學家對離家出走的孩子做過分析,基本上可以分為以下四種類型:

★ 逃避型。這類孩子大都生活在對他們身心發展不利的家庭裏,常遭打罵。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學習成績較差,為了免受打罵便一走了之。大部分離家出走的孩子都屬於這一類型。

★ 向往型。他們大都是家中的寵兒,備受嬌慣,但缺乏應有的引導和教育。他們中的有些人甚至與社會上的不務正業的人交往,為此,不惜離家出走,以追求向往的“目的”和“理想”。

★ 報複型。這類孩子因受到(或自認為受到)家長的不公平對待,因此用離家出走進行報複。他們一般不會走得太遠。當暗中窺視到父母東尋西找的狼狽相時,還會幸災樂禍、得意揚揚。

★ 盲從型。有些孩子出於好奇心,或輕信別人的話,輕率出走。這類孩子比較單純,辨別是非的能力較低,行為帶有一定的盲目性,一旦出走便後悔莫及。

通常,孩子的出走表麵上是突如其來的,有時連學校和家庭都意想不到,但實際上孩子的出走是有先兆的,他們總有一些反常的言語和表現:經常出現發呆或神情恍惚的神態;作息規律和平時明顯不同;拒絕和老師、家長溝通;要零花錢的次數或數量比以前增多;突然整理個人隨身攜帶的物品等。

當孩子出現類似的行為時,如果正值他遇到家長或老師的批評,或者是學習成績下降,或者是某些外界因素的誘導,那麼他就有可能是產生了離家出走的想法。

孩子離家出走,家長當然心裏著急,但不要六神無主,要沉著冷靜地分析孩子離家出走的原因,是單獨出走的,還是和別的孩子一起出走的,把情況弄明後,還要和學校的領導、老師及其親友取得聯係,請求他們協助尋找,必要時報告當地治安派出所,請求他們配合。一般說來,孩子會安然回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