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普裏阿摩斯寶藏(1 / 2)

在德國北部海克化堡邦一個小鎮裏,有個貧苦的牧師,艱難地養活著他的六個孩子,其中一個男孩名叫施裏曼(1822年-1890年)。1830年的聖誕節,八歲的施裏曼收到了他父親的聖誕禮物,那是一本葉勒爾編的,名叫《世界史圖畫》的小書。施裏曼打開書,就看見裏麵有一幅畫,畫的是特洛伊古城被希臘聯軍攻陷後焚城的情景。

也許,連他的父親也沒有想到,這幅畫引起了小施裏曼強烈的關注,使他從此對描寫特洛伊戰爭的荷馬史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以至影響了他的整個人生。他憑著荷馬史詩的指點,在亞細亞半島西北岸發掘出了湮沒兩千多年的特洛伊城遺址,找到了“普裏阿摩斯寶藏”。又在伯羅奔尼撒半島的一條山穀發現了邁錫尼王室的墳墓,打開了埋藏三千年之久的地下寶庫,由此揭開了世界考古史上最為輝煌的一幕。

公元前8世紀,希臘詩人荷馬寫下了兩大史詩,《伊裏亞特》和《奧德賽》。《伊裏亞特》講述了特洛伊王子帕羅斯是怎樣誘拐海倫———這位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希臘斯巴達國王梅內萊厄斯的妻子,怎樣帶著海倫穿越愛琴海而到達特洛伊;梅內萊厄斯的兄弟阿伽門農是怎樣集結希臘軍隊進行複仇,怎樣率領這支軍隊到達特洛伊;希臘軍隊怎樣圍城、攻城,而特洛伊國王普裏阿摩斯怎樣奮力捍衛他的國家,守城達十年之久。《伊裏亞特》以極為殘酷的戰鬥場麵結尾。這場戰鬥發生在特洛伊城外,而當時隻有八歲的施裏曼看到的插圖正是特洛伊古城被希臘聯軍攻陷後焚城的情景。

19世紀初,曆史學家隻能將古希臘文明追溯到公元前8世紀。在那之前,愛琴海周圍的土地似乎是居住著貧困、不識字的農民。荷馬的《伊裏亞特》和《奧德賽》雖然被視為文學的初期經典之作,但沒有人相信這兩部史詩的真實性,沒有人相信詩中所描繪的繁華城市和英勇善戰的國王。這兩部史詩僅僅被認為是神話或者傳奇故事。有的學者甚至懷疑到底有沒有荷馬這個人。

從這個小男孩接觸那一幅圖畫開始,在他幼小心靈中就牢牢地留下了特洛伊戰爭的影像。他念念不忘書中的情景,並暗自發誓,等自己長大後,一定要尋找特洛伊古城的廢墟,要使沉睡地下數千年的普裏阿摩斯王宮重見天日,以向世人證明,荷馬筆下所描寫的那場大戰,那十年圍城故事,並非詩人憑空杜撰,而確有其人其事。

施裏曼家境貧寒,十四歲時不得不輟學到一家雜貨店當學徒。十九歲在開往南美的輪船上當勤工。後來這隻船在一次風暴中沉入北海,他僥幸抓住一隻浮在水上的木桶,才得以生還。再後來他當過職員,去過俄國。正是在俄國,施裏曼靠做原材料貿易攢了不少錢。1850年,他去了加利福尼亞。那時的加利福尼亞正值淘金的大好時機,施裏曼靠買沙金賺了將近五十萬美金。他後來用這筆巨資投資房地產,在俄國克裏米亞戰爭和美國南北戰爭期間,施裏曼做軍火生意,從而獲得巨額利潤。

為了以後能夠閱讀荷馬史詩的原文,1856年他開始學習現代與古代希臘語。施裏曼有著驚人的語言天賦,在那個偉大夢想的鼓舞下,他一個半月就學會了現代希臘語,又用了三個月的時間掌握了古代希臘語,精通了《荷馬史詩》的六音步詩行的奧妙。到了四十歲出頭時,他認為當初自己掙的錢已足夠維持尋找特洛伊古城的費用,就宣布退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