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接受教訓 塑造成功人生
教訓值千金,教訓是人生中的一筆巨大財富。在接受成功經驗的同時,不要忘了接受自己和別人失敗的教訓,因為經驗並不一定能使你成功,但教訓卻一定能使你一步步向成功接近。一個人犯一次錯,如果能接受教訓,是可以諒解的,但犯兩次同樣的錯誤,不但不可諒解,而且也是不值得同情的。人生如棋,一步走錯往往導致全盤皆輸,有些錯是沒有機會犯第二次的,從這種意義上講,一個人能否真正接受教訓,決定著他的前途命運。所以,隻有接受教訓,才能塑造成功人生。
沒有教訓作為根基 知識能是紙上談兵
知識,不隻是用來學的,而是用來用的。
有位船長有著一流的駕船技術,他曾駕著一艘簡陋的帆船在台風肆虐的大海中漂泊了半個月最終死裏逃生。後來,他有了一艘機輪船,他又多次駕駛著它行程幾千裏到過海洋的縱深。漁民們都稱他為“船王”。
船王有一個兒子,他是惟一的繼承人。船王有對兒子的期望很高,希望兒子能掌握駕船技術,開好他置下的這條船。船王的兒子對駕駛技術學得也很用心,到了成年,他駕駛機輪船的知識已十分豐富。有一次,心讓他一個人出海。可是,他的兒子卻再也沒有回來,還有他的船。
他的兒子死於一次台風,一次對於漁民來說十分微不足道的台風。
船王十分傷心:我真不明白,我的駕船技術這麼好,我的兒子怎會這麼差勁?我從他懂事起就教他如何駕船,從最基本的教起,告訴他如何對付海中的暗流,如何識別台風前兆,又如何采取應急措施。凡是我多年積累下來的經驗,我都毫不保留地傳授給他了。可是,他卻在一個很淺的海域內喪了生。
漁民們紛紛安慰他。可是,有位老人卻問:“你一直手把手地教他嗎?”
“是的。為了讓他掌握技術,我教得很仔細。”
“他一直跟著你嗎?”老人又問。
“是的,我兒子從來都沒有離開過我。”
老人說:“這樣說來,你也有過錯啊。”船王不解,老人說:“你的過錯已經很明顯了。你隻傳授給他技術,卻不能傳授給他教訓。對於知識來說,沒有教訓作為根基,知識隻能是紙上談兵。”
經典教訓:從書中和別人那裏學來的知識和經驗,隻能作為參考,重要的是你的實踐能力和避免風險的能力。要擁有這兩種能力,別人的教訓對你才是最重要和最有用的。
一味地追求極至的完美 往往會造成極度的缺憾
完美,完美,再完美,結果往往是毫無完美可言。
有個馬車夫正在倒車。
他的馬車上裝滿了從街巷裏拉出來的雪,正在一個幹涸的大澇壩沿上,他打算讓馬車倒得更完美一點,這樣他就可以直接把積雪卸入大澇壩裏,坑邊上不留一點痕跡。看得出,他是那種認真的人,喜歡把活兒幹得比別人漂亮。
那一年下了一場罕見的大雪,積雪從烏斯唐布依縱橫交錯如蛛網的土耳其式小巷庭院中被清除到小街上時,已經幾乎堆至電線杆頂端了。那一場大雪使溫暖幹燥的南疆古城頗感振奮,當然也隱隱有一些驚恐不適。而那個澇壩,則是過去喀什城最為聞名的澇壩,供應著半城人家的飲用水。這個澇壩大約有半個足球場那麼大,深亦有二十米不止。據說抽幹水時,整個澇壩裏一共隻有四條魚,每條都有一個成人那麼大,小魚一條也沒有。這個澇壩有一種古怪的、神秘的意味,就像這座中外著名的古城一樣,有一種四處彌漫但誰也說不清是什麼的神秘感。
現在這個馬車夫就在這個久已幹涸的大澇壩的邊緣上倒他的馬車。他駕馭的是一架四套馬的大車,一匹轅馬,三匹稍馬。馬匹個個精壯,轅馬看起來比馬車夫還要聰明。車倒到離坑邊不到一米時,轅馬就堅持不退了。但是馬車夫是一個固執的人,他喜歡完美,他不停地吆喝那幾匹馬,並且扯著轅馬的轡頭,堅持讓車倒得離澇壩沿更近一些。他倒來倒去,不肯將就。這個馬車夫,這個戴直筒帽的馬車夫,這個固執的完美主義者,終於在很短的時間裏把事情弄得不可收拾了,他的意誌和馬的領會在關鍵處發生了一點誤差。馬車後倒得過了頭,車輪移動到邊沿,馬車夫想改使向前,結果馬兒們卻猛地一倒,車傾斜了,四匹馬的力量想再把這輛懸空的重車拉上來已不可能。那輛載滿雪的重車拉著四匹馬墜落下去,四匹馬的姿勢令人哀憐,它們朝天仰麵,伸直脖頸,像一些不會飛的大鳥,任憑自己向深淵栽翻下去。
馬車夫張大驚恐的眼睛,他使盡全力,發出驚叫,也無法扭轉這一瞬間的顛覆。他,犯下了終生難忘的錯誤。
馬車和馬在兩秒間通過自由落體運動直達壩底,馬車撞碎,但馬車不知疼痛,那四匹馬卻像柔弱無助的、覆巢之下的小雛鳥那樣,掙紮、抽搐,等待死亡。這時,馬車夫用雙手抱住腦袋,蹲在澇壩沿上,他已方寸大亂,大禍臨頭。
經典教訓:追求完美是人的一種天性,沒有人不喜歡完美的事物。但我們要知道,這世上根本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事物,所以,我們要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掌握好分寸,更要懂得適可而止的道理。否則,過度地追求完美,必會為完美所愚弄。
一個人過於張狂 終有沒落的一天
張狂,是成功者的殺手。
美國著名的《財富》雜誌,曾經在封麵上登過一位年僅19歲的年輕人的照片。
他叫詹森·斯維斯彭,一位網站擁有者。他因為在投資家的資助下推出一個名叫“心想事成”的網站而一舉成名,在短短的幾個月內,網頁的訪問量達到900萬人次之巨。
這在美國是絕無僅有的,有人驚歎:難道他是下一個比爾·蓋茨嗎?
詹森在網站上收益了上億美元的資金,成為美國的一位網絡新貴。
他陷入巨大的成功中,認為自己有非凡的能力,也能辦到一切事情。這在當時許多人認為絕不是狂言,因為他的年齡和成就甚至超過了當年的比爾·蓋茨。有不少預測家也斷定他必然會累積巨大的財富,成為類似於比爾·蓋茨那樣的影響全球的人物。
不久,美國許多金融家主動向他提供貸款,給予巨大的財力支持,他的公司很快上市,財富的累積像雪球一樣增大,從原來的1億美元擴增到26億美元。
這簡直就是一個財富神話。
他成了美女、媒體追逐的對象,他和世界級的超級模特拍拖約會,和大量的媒體接觸,甚至準備拍一部反映他的創業史的電影;他的生活也極盡奢華,他一共為此花去了3.24億美元。
不久,美國股市風雲突變,詹森公司的股票從原來的168美元狂跌到2美元,公司宣告破產。
僅僅兩年後,他變成了一個身無分文的普通人。那些曾經和他熱戀的模特和像蒼蠅一樣追逐他的媒體全部不見了。詹森現在正在四處籌款準備東山再起,但他感到,原來借錢竟然如此困難,沒有一家公司金融機構願意借錢給他,這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最後,從他的叔叔那裏借到了錢,他又注冊了一個網站,但風光不再。
詹森說:“經過這些事,我終於明白了,金錢隻認得金錢,它不會認得人。以前我失敗的原因是,我總認為金錢是認得我的。”
有媒體評價說:這位20歲的年輕人,以後可以成為一位哲學家。
經典教訓:張狂,意味著自命不凡,自命不凡的人對自己過於自信,過於自信往往會導致慘敗的下場。
過於張狂,是成功的大忌。我們要做到:在成功麵前,要保持冷靜;在失敗麵前,要永不退縮。
當等待錯過了機會 幸運就從身邊溜走
我們往往每天都在扔掉機會。
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探險家在森林中看見一位老農夫正坐在樹樁上抽煙鬥,於是他上前打招呼說:“您好,您在這兒幹什麼呢?”
這位老農回答:“有一次我正要砍樹,但就在這時風雨大作,刮倒了許多參天大樹,這省了我不少力氣。”
“您真幸運!”
“您真可說對了,還有一次,暴風雨中的閃電把我準備要焚燒的幹草給點著了。”
“真是奇跡!現在您準備做什麼?”
“我正等待發生一場地震把土豆從地裏翻出來。”
再來看看下麵這個故事。
有位年輕人,想發財想得發瘋。一天,他聽說附近深山裏有位白發老人,若有緣與他想見,則有求必應,肯定不會空手而歸。
於是,那年輕人便連夜收拾行李,趕上山去。
他在那兒苦等了5天,終於見到那個傳說中的老人,他向老者求賜給他財富。
老人便告訴他說:“每天清晨,太陽未東升時,你到海邊的沙灘上尋找一粒‘心願石’。其他石頭是冷的,而那顆‘心願石’卻與眾不同,握在手裏,你會感到很溫暖而且會發光。一旦你尋到那顆‘心願石’後,你所祈願的東西就可以實現了!”
於是每天清晨,那青年人便在海灘上檢視石頭,發覺不溫暖又不發光的,他便丟下海去。日複一日,月複一月,那青年在沙灘上尋找了大半年,卻始終也沒找到溫暖發光的“心願石”。
有一天,他如往常一樣,在沙灘上開始撿石頭。當他發覺他所撿的不是“心願石”,他便丟下海去。一粒、二粒、三粒……
突然,“哇……”青年人大哭起來,因為他突然意識到:剛才他習慣性地扔出去的那塊石頭是“溫暖”的――經典教訓:誰都喜歡幸運降臨在自己的身上,但幸運來時或是由於養成了等待的習慣;或是由於不經心地錯過了,幸運也不會從身邊溜走。所以,不要等待機會,不要錯過機會,你就會抓住幸運。
在成功前一秒鍾放棄 就是可悲的失敗
成敗,往往在於一秒鍾前後。
有一個年輕人好不容易得到一份工作,被派到一個海上油田鑽井隊。首次在海上作業時,領班要求他在限定的時間內,登上幾十米高的鑽油台上,將一個包裝盒子,交給最頂層的一名主管。他小心翼翼地拿著盒子,快步登上狹窄的階梯,將盒子交給主管。主管看也不看隻是在盒上簽了個名,然後又叫他馬上送回去。他隻好又快步地跑下階梯,將盒子交給領班,領班同樣也在盒子上麵簽了個名,又叫他送上去交給主管。他狐疑地看了領班一眼,但還是依照指示送上去。
第二次爬到頂層的他已經氣喘如牛,主管仍舊默不做聲地在盒子上簽了個名,示意要他再送下去。他心中開始有些不悅,無奈地轉身拿起盒子送下去。他再度將盒子交給領班,領班依舊簽了名後又讓他再上去一趟,此時他已經有些發火,他瞪著領班強忍住不發作,抓起盒子生氣地往上爬。到達頂層時他已經全身濕透了。他將盒子遞給主管,主管頭也不抬地說:“將盒子打開吧!”此時他再也忍不住滿腔怒火,重重地將盒子摔到地上,然後大聲地吼道:“老子不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