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前產後宜忌必讀06(1 / 3)

第六章產婦坐月子宜與忌

第一節

產婦坐月子忌不會調養

產婦坐月子中保養的內容很多,大褥期是指胎兒、胎盤娩出後到產婦肌體和生殖器官複原的一段時間,需要6~8周,也就是42~56天,國家給產婦規定的產假就是按產褥期產婦身體恢複的要求而來的。在這段時間裏,產婦應該以臥床休息為主,保養(休息和調養)好身體,促進生殖器官和肌體盡快恢複。

產前孕婦擔負著胎兒生長發育所需要的營養,以及母體各個係統所發生的一係列變化所需。孕期,母體發生了很大變化,尤其是子宮變化最為明顯,子宮肌細胞肥大、增殖、變長,到妊娠晚期子宮重量增加為非孕時的20倍,容量增加1000倍以上。心髒負擔增大,血流速度加快,心率每分鍾增加10~15次,心髒容量增加10%,以適應胎兒和孕婦本身的需要。同時,因胎兒逐漸長大,膈肌逐漸上升,而使心髒發生移位。肺髒負擔也隨之加重,肺通氣量增加可達40%,並出現鼻、咽、氣管黏膜充血水腫。妊娠期腎髒也略有增大,輸尿管增粗,肌張力減低,蠕動減弱。其他如腸胃、內分泌、皮膚、骨、關節、韌帶等都要發生相應改變。

以上這些變化,在分泌後都要逐漸恢複正常。特別是在分娩時,產婦身體也受到了不小的損失,更需要一定時間和一定營養調養恢複。這些恢複以及器官的複原和失血的補充,都要經過休息和補充營養才能實現。所以,產婦在產褥期要注意從飲食、休息、鍛煉等方麵進行保養。保養得當,則產婦的身體就恢複快,不會留下後患。若保養失宜,則恢複較慢,往往還會留下產後疾病,俗稱“月子病”。

如果發生難產或患有疾病,其恢複時間還應該長一些。國家對產婦難產、手術產、臀部抽出術、雙胎、產後出血均有延長產假的規定,以利於有更多的時間進行保養。

所以,產婦要充分利用產假(坐月子)的時間,保養好身體,這對嬰兒哺育和工作、學習都有益。

產婦忌不了解月子中保養的內容

產婦坐月子中保養的內容很多,大體上包括五個方麵:

(1)身體保養:產婦要注意休息,以恢複妊娠和分娩對體力的消耗,以保養和恢複元氣。

(2)飲食保養:產婦因產後脾胃虛弱,必須注意飲食調理,要多進食富含高蛋白質的營養食物和多食用新鮮蔬菜、水果;身體虛弱者,還應適當搭配一些藥膳,並要忌食過鹹、過硬、生冷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3)精神愉快:產婦為了早日康複,應保持精神愉快,避免各種不良精神刺激,不要生氣,不要發怒,不要鬱悶,不要驚嚇。

(4)環境調適:要注意保持室內寒溫適度,預防寒濕熱的侵襲,並保持通風照陽,空氣新鮮。

(5)講究個人衛生:產婦必須注意個人衛生,保證身體清潔衛生,勤換洗衣服,防止感染疾病。

產婦忌不了解產褥期正常現象

產婦在產後進入產褥期間,此期間身體內部發生了變化,有些變化也引起了外表現象的變化。隻有掌握了這些正常的變化現象,孕婦才能自我判斷是否有異常,是否患有疾病。產褥正常現象主要有:

(1)心情。產婦分娩以後,正像劇烈運動以後一樣,十分疲勞卻又輕鬆愉快,所以往往產後不久就熟睡;醒來後除覺得全身軟弱少力外,一般沒有什麼不適,僅有少數產婦在分娩以後發生寒戰。

(2)呼吸與脈搏。產後由於腹壓減低,橫膈下降,呼吸變深變慢,每分鍾14~16次左右。又由於胎盤循環停止以及臥床休息、精神放鬆的緣故,脈搏也較慢,每分鍾約60~70次。

(3)體溫。產後24小時內,由於能量消耗過多,肌體產熱超過散熱,體溫會升高一些。不過,一般不會超過38℃,屬於分娩反應。

(4)出汗。產婦多汗,尤其在睡著和初醒時汗更多。這是因為產婦皮膚排泄功能旺盛的緣故,妊娠後期體內所瀦留的水分必須在產後排出體外,出汗是排泄水分的途徑之一。產婦多汗是正常現象,並非是身體虛弱的表現。

(5)大小便。產後24小時內,尿量可多到2000~3000毫升,需要通過腎髒排出體內瀦留的水分。產後常有便秘現象,這與產婦尿多、汗多有關。

(6)惡露。產婦在產褥期間的陰道排出物,叫作惡露。惡露中含有血液、壞死蛻膜組織、細菌及粘液等。正常情況下,產後3~4天內惡露量多、顏色鮮紅(血性惡露);1周後,惡露顏色慢慢變淡(漿性惡露);2周後,惡露變成淡黃色或白色(白惡露);大約產後3周左右,惡露淨止。如果產後2周,惡露仍然量多,且呈血性,可能子宮複舊不佳或子宮內有胎膜或胎盤組織殘留。正常惡露有血腥味,但不會發臭。如有腐臭味,時間過長,則是產後感染的征象。

(7)乳汁分泌。分娩頭1~2天內,乳房僅流出少量黃色稀薄的液體,叫作初乳;一般分娩2~3天開始,乳房脹大,變堅實,表皮下靜脈充盈,看起來好像一根根青筋,不但乳房局部溫度增高,這時體溫也升高了,但不超過38℃,並且腋下出現腫脹的淋巴結或副乳腺;再過1~2天,乳房即逐漸變軟而有乳汁分泌。

如果產婦發現有與以上不同之處或不同感覺,則應慎重對待,必要時請醫生檢查,以防患有並發症。

產後忌不了解身體盡快複原的注意事項

產婦整個坐月子期都是為了使身體康複回到孕前的狀態,如何做到盡快使身體複原,要注意以下幾件事。

(1)注意勞逸適當。分娩時由於用力,產婦體力消耗極大,產後一般疲勞想睡。因此,產後最初24小時,產婦應臥床休息,然後,可以起床在室內稍微活動,這樣可促進惡露的排出,有利於子宮的盡快複原,也有利於產後大、小便通暢。整個產褥期都應保證產婦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不可從事重體力勞動,應適當參加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動,有些人因害怕會陰部疼痛,整日躺在床上,這樣對身體複原也是很不利的。

(2)注意排尿。產婦產後不久,一般尿量較多,應盡早自解小便,以免膀胱膨脹,妨礙子宮複原。產後6~8小時仍未解小便,可鼓勵和幫助產婦下床排尿,也可在下腹部放一個熱水袋敷一會,或用溫開水緩慢衝洗外陰,以刺激和誘導排尿。

(3)防止便秘。產婦在分娩時大多數進行灌腸,大便已排空,故產後兩天內可無大便,是正常現象。但是,由於產婦產後臥床休息,活動少,腸蠕動減弱,加上會陰部疼痛不願解大便,常常容易形成便秘。一旦產婦發生便秘,家人要鼓勵和幫助其排便,必要時可用開塞露塞入肛門幫助排便。有痔瘡的產婦更應防止發生便秘。

(4)注意會陰部衛生。產婦產後,特別是產褥期,會陰部分泌物較多,應特別注意衛生。後邊將介紹如何做好外陰清潔。

(5)勤換內衣、床單。產婦產後出汗較多,尤其夜晚更明顯。所以產婦在坐月子期間要勤換內衣、內褲和床單,以保持清潔和幹燥,產婦的外衣也要注意清潔衛生。

(6)注意飲食的營養。婦女從懷孕到分娩對身體影響較大,尤其是產後的身體恢複,新生兒還要哺乳,更需要充足的營養飲食,本節後麵將詳細地介紹產婦飲食營養問題。

(7)保持精神、情緒的正常。產婦坐月子為了保養身體,早日康複,所以要精神振奮,情緒高漲,心情好有利飲食和身體康複。

(8)要有良好環境。產婦在坐月子中,居室環境要清潔衛生,通風向陽,整齊優雅,這對於產婦的衛生條件和心情都有好處。

(9)適當做些鍛煉活動。為了產婦活動筋骨,輸通血脈,要根據產婦個人的特點,做一些體操鍛煉,以利盡快康複。

產婦忌不了解月子期間自身肌體會有哪些變化

產婦坐月子,進行多方麵保養,就是為了適應自身肌體複原的變化。到底自身肌體有哪些變化才是正常健康的現象呢?

(1)子宮變化:產後子宮縮小,直至恢複正常。其變化過程為:分娩後第—天子宮底下降平臍,以後宮底每天下降1~2厘米,7天左右子宮降入骨盆腔,與恥骨聯合平,大約42天左右恢複孕前正常大小。這個變化過程被稱為“子宮複舊”,所以,產後42天產婦應到醫院婦科檢查,了解子宮是否恢複正常。

(2)子宮頸的變化:子宮頸分娩時表現為鬆軟、充血、水腫、子宮壁很薄以致皺起如袖口,呈空腔狀,大約經過30天左右,充血、水腫消失,恢複正常大小。由於分娩時的損傷,初產婦的子宮頸外口失去原來的圓形(未產型)而變為損裂(經產型)。

(3)陰道變化:產婦陰道變鬆,陰道周圍皺襞減少,陰道內的黏膜平坦,猶如絕經後的婦女。一般說來,在短時間內陰道黏膜不容易完全恢複到妊娠前的情況,隻有在停止給孩子喂奶後,月經來潮,卵巢功能正常,在激素的作用下,陰道黏膜才逐漸恢複正常。但是,在坐月子期間陰道還是有很大複原變化的。比如,分娩時,由於胎兒擠壓陰道外口,常常引起陰道外口充血、水腫,或有不同程度的裂傷,這些一般在10天內逐漸消失,裂傷經縫合後,常在7天拆線。

(4)乳房變化:乳房的變化不是複原,而是發展。婦女自懷孕後,乳房就開始發育,逐漸變大起來,產婦分娩胎盤娩出後,約經24小時,乳房就會較多地分泌出乳汁,此時便可給嬰兒正常哺乳。產後1周內分泌的乳汁,稱為初乳。初乳的顏色呈黃色,汁較清稀,蛋白質含量較高,含糖量較低,並有緩瀉作用,新生兒吃初乳有益,以後的乳汁逐漸成熟,成熟乳汁為白色,質較濃,含蛋白質、脂肪、糖、多種維生素和抗體。產後3~4天乳汁增多,乳房充盈。產婦在哺乳期,一般不來月經。如果產婦不哺乳,一般月經於產後30~42天恢複正常。

(5)其他變化:如產後排除惡露,產後多汗,產後髒腑功能暫時失調等,這些變化都要在產褥期內恢複。

產婦忌不注意產褥期衛生

產褥衛生是預防產褥感染的重要措施,也是產後保健不可忽視的內容。假如不注意清潔衛生,就容易引起乳腺炎、會陰或會陰傷口部位發炎、子宮腔內感染、皮膚感染和尿路感染等多種疾病。飲食不衛生,還可引起腹瀉。產褥衛生包括:

會陰衛生。產後會陰部可因分娩時先露部壓迫及助產操作而發生局部輕度充血、水腫,有的可有會陰裂傷或有側切傷口,再加上產後不斷有惡露流出,若不注意會陰清潔衛生,很容易引起感染。因此,產後要經常衝洗會陰或用專用的清潔盆清洗,每天至少清洗兩次。衝洗一般用溫開水即可。若有會陰傷口,則應用溫鹽水或1∶5000高錳酸鉀溶液衝洗,並在每次大便後加洗1次。會陰墊、紙應勤換,不要讓濕紙浸蝕會陰。會陰腫脹者可行濕敷,以促進傷口愈合。同時要注意月經帶及內衣褲勤換勤洗,洗後放在陽光下充分曝曬,以殺滅細菌。

產後7天,待子宮頸內口閉合後,即可用1∶5000的高錳酸鉀溶液坐浴,每天1~2次,每次15分鍾。特別對外陰要加以清洗,有利促進傷口愈合和會陰即骨盆底肌肉恢複正常。

要正常梳頭、洗頭和刷牙。

產褥期不要過性生活。

注意飲食衛生,不要吃冷飯、剩飯以防腹瀉。

產婦忌輕視產後第一次大小便

由於生理上的原因,產後排尿,尤其是第一次排尿,不像常人那樣容易,有的產婦不習慣在床上排尿,容易造成精神緊張,解不下小便。對於產後第一次解小便不要輕視,否則會引起小便不暢甚至尿瀦留。最好的方法是產後6~8小時主動排尿,不要等到有尿意方解。排尿時可盡量放鬆,最好在床上解尿,因為這時產婦要完全臥床休息。當然,無特殊情況也可以起床或入廁排尿。有的人隻要用手按一按小腹部下方或使用溫水袋敷小腹就會有尿意。大多數產婦,經過這樣的輔助是可以順利地進行第一次排尿的,以後會更順利。

生完孩子,第一次大便也很重要。應該多喝水、吃稀飯、吃麵條湯,防止便秘的發生。不要吃火氣太大的食物,特別對於做過側切的產婦,本來就使不上勁,再加上便秘,結果十分痛苦,甚至影響傷口的愈合。一旦發生便秘,也不要急,可多吃些蔬菜、水果,再多喝些水,能使糞便軟化,而易排出。也可采取食療法,潤腸通便,如睡前飲蜂蜜水一小杯,每天早晨空腹吃香蕉1~2個,每晚空腹吃蘋果1~2個,三餐吃稀飯,均可緩解便秘。必要時,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果導片或用甘油栓、開塞露塞入肛門內,均可見效。

產後忌對腹痛過於擔心

產婦在產後會發生腹痛,這是由於子宮收縮所致。子宮收縮時,引起血管缺血,組織缺氧,神經纖維受壓,所以產婦感到腹痛。當子宮收縮停止時,血液流通、血管暢通,組織有血氧供給,神經纖維解除擠壓,疼痛消失,這個過程一般在1~2天內完成。

初產婦因子宮肌纖維較為緊密,子宮收縮不甚強烈,易於複原,而且所用複原時間也短,疼痛不明顯。經產婦由於多次妊娠,子宮肌纖維經多次牽拉,較為鬆弛,複原較難,疼痛時間相對延長,且疼痛也較初產婦劇烈些。

以上情況的腹痛,都是正常生理現象,不必過於擔心有什麼病。如果疼痛時間超過1周,並為連續性腹痛,或伴有惡露量多、色暗紅、多血塊、有穢臭氣味,多屬於盆腔有炎症,應請醫生診斷治療。

產婦分娩後腹部摸到硬塊不宜害怕

產婦在孩子娩出以後,腹部即隨著鬆弛,但有許多產婦在撫摸自己腹部時,還會摸到一個很大的硬塊,時而還有疼痛感,為此,有的產婦感到很害怕,怕是子宮內還有什麼東西未排出來。

其實不必害怕,這個硬塊是子宮。因為子宮在孕期長得很大,由孕前的50克左右增到妊娠足月時1000克左右,官腔也由原來隻能容納12~20毫升,增大到可以容納3000克的胎兒、1000~1500克重的羊水和500克左右重的胎盤。孩子和胎盤、羊水娩出後,子宮體積很快縮小到胎頭樣大小,而且子宮收縮越好,就會變得越硬。在鬆軟的腹壁外就能明顯地摸到硬塊。

因此,產婦知道了這個道理,產後腹部摸到硬塊是正常現象,就不必擔心害怕。產婦還可以在產後最初幾小時內,有意識地經常按摸子宮(即硬塊),刺激它加速收縮。摸到的子宮越硬越好,硬得越快說明子宮收縮的快。這對產婦的複原有益。

產婦腋下長腫塊不宜擔心

有相當多的產婦在分娩後2~3天左右,突然發現腋下長了腫塊,約有雞蛋大小,而且疼痛難忍,很是擔心害怕。有的懷疑淋巴結腫大,有的怕是長了腫瘤,心情十分緊張,甚至到處求醫冶療。

這種腫塊在分娩前是沒有的,是在分娩以後與乳房膨脹同時出現的。對這種現象不必怕,實際上這種腫塊是一種乳腺,不過不是正常的乳房組織,而是先天發育不良的乳房組織,稱為副乳房,由於平時沒有乳汁分泌,沒有任何感覺。產後乳腺活躍,乳汁大量分泌,有時還瘀積成硬塊,就會產生脹痛感覺,這才引起注意而發現有腫塊。

對這種腫塊不必擔心,也無須求醫治療,實在脹痛難受時,可服止痛片或局部外敷24小時,疼痛就會消退,不久腫塊也就沒有了。

產後多汗不宜擔憂

不管天熱的夏季,還是天涼的冬天,產婦分娩後總是比正常人汗多,有的大汗淋漓,如果稍微活動或進食時,更是汗流滿麵,全身出汗,粘濕難受。這是什麼原因呢?是不是病態呢?

這是因為,產婦在妊娠期間,體內水分積蓄,僅是血液血量就比孕前增加30%左右。一個正常人的血液量約占體重的1/10,為4000~5000毫升,而妊娠期婦女在此基礎上還要增1000毫升之多。孕婦分娩之後,這些體液在體內就成為多餘的東西,不排出甚至會增加心髒負擔。體內的水分排泄有三個主要途徑:一是通過腎髒由尿液排出;二是通過肺的呼吸排出;三是通過汗腺由皮膚表麵的毛孔蒸發。這就是產婦產後汗多的道理之一。

此外,產婦甲狀腺機能亢盛尚未恢複,脂肪、糖、蛋白質代謝旺盛,故多出汗。還有,產後進食較多的高能量食物,又多喝湯水,這也是產後多汗的原因。總之,產後出汗多是一種生理調節現象,不是患病的現象。

但是,產婦也必須注意,有一種病理性出汗,表現為汗出濕衣,持續不斷,常兼氣短懶言,倦怠嗜睡,或見睡中多汗,醒來即止,五心煩熱,口幹咽燥,頭暈耳鳴等症狀。這是病理性出汗,需要到醫院請醫生診治。

產婦忌對產後正常惡露不了解

胎兒、胎盤娩出後,在一定時間內產婦陰道仍有血樣分泌物流出,這就是醫學上所說的惡露。正常惡露有血腥味,而不臭。它包括從宮腔排出的血液、壞死的蛻膜組織、黏液及產道的細菌。在產後的不同時間裏,惡露的內容各不相同,我們可以通過不同時期惡露的內容來觀察是否有異常現象。一般正常的產婦,不同時期的惡露有下列三種不同的情況。

(1)血腥惡露:又名紅色惡露。這是產後第1~4天內排出的分泌物,呈鮮紅色,含有較多的血液,量也比較多,一般可與平時月經量相似,或稍多於平時月經量,有時還帶有血塊。

(2)漿汁性惡露:呈淡紅色,其中含有少量血液、黏液和較多的陰道分泌物,還有細菌生長,此種惡露在產後4~6天左右排出。

(3)白色惡露:此惡露呈白色或淡黃色。其中含有白細胞、蛻膜細胞、表皮細胞和細菌等成分,形狀如白帶,但是較平時的白帶多一些。這種白色惡露約在產後1周排出,直至惡露排盡。

雖然每個產婦都有惡露,但每個人排出的量是不同的,平均總量約為500~1000毫升。各產婦持續排出惡露的時間也不同,正常的產婦一般需要2~4周,少數產婦可以持續1~2個月。

以上種種惡露情況,都屬於正常產婦正常惡露現象,沒有病理反應,產婦完全可以放心。

產婦給新生兒喂奶,新生兒吸吮奶頭,可引起反射性子宮收縮,有利子宮的收縮和惡露的排出。

產婦忌對惡露不淨不在意

少數產婦,即使在正常情況下,惡露也可以延續到產後1~2個月。所以,有些產婦對惡露的排出有些麻痹,不在意。其實惡露也有不正常現象,即惡露不淨。

如果產婦在產後3個月惡露仍淋漓不淨,肯定是有病理因素存在,即是病態反應。惡露不淨常見的病因有子宮腔感染、子宮腔內有妊娠產物,如胎盤、蛻膜、胎膜等組織遺留,造成子宮複舊不良。最嚴重的並發症是絨毛膜癌,這些都是不可忽視的病理現象。因而,如遇到產後惡露持續不淨時,不可不在意,而要及時去醫院檢查治療。

如果在1個月後,惡露不淨,雖然未超過正常產婦惡露排出的時間,但如果同時伴有臭穢氣味或腐臭氣味,或伴有腹痛、發熱,也可能是子宮、附件(輸卵管、卵巢)、陰道有感染;如果排出惡露量逐日增多,顏色逐日變紅變深,或出現瘀塊,都屬於異常現象,可能有子宮出血,或宮頸、陰道創傷有感染發生。對這種情況不能不在意,而要引起足夠的重視,並到醫院檢查治療。

產褥期婦女忌過性生活

產後婦女的生理變化很大,尤其生殖器官經過妊娠和分娩的變化和創傷,必須經過一段時間才能恢複正常。當這些器官、組織尚未複原時,絕對禁止過性生活,隻有當這些器官複原正常後,才能過性生活。否則,不但給產婦帶來痛苦,還會傳染各種疾病。

產婦什麼時間過性生活好?這要根據性器官在分娩後的恢複狀況而定。

正常分娩產婦,子宮要在產後42天左右才能恢複正常大小,妊娠及分娩時,子宮內膜(子宮內壁表麵一層血管極為豐富的薄膜組織)表麵創傷、剝脫,其創麵要在產後56天左右才能完全愈合。陰道黏膜要待卵巢功能恢複正常後,即月經來潮以後,才能完全恢複正常。外陰水腫、充血,也要在產後10餘天恢複正常。可見,最先恢複正常的是外陰,也需十幾天,其次恢複的是子宮大小,再次是子宮內膜,最後是陰道黏膜,都需要1個月以上,最多需56天。所以,凡正常分娩後56天內,不能過性生活,才是最文明、最理智、最安全的作法。

對於手術助產的產婦,如剖腹產、產鉗術以及會陰、宮頸縫合,或產褥期中有感染、發熱、出血等情況,其子宮、陰道、外陰等器官、組織恢複緩慢,性生活時間則更應相對推後。

剖腹產,最好在分娩後3個月以上才能過性生活。產鉗及有縫合術者,應在傷口愈合、瘢痕形成後,即約產後70天左右再過性生活為宜。若有發熱、宮內感染,均須等待病愈後,身體恢複健康,元氣充足後才能過性生活。

有的青年夫妻,往往不能節製性欲,又不清楚以上的科學知識,見產婦外陰恢複正常,惡露幹淨,便急於過性生活。這樣的做法常常引起陰道炎、宮頸炎、子宮內膜炎等病症,給婦女帶來痛苦。

婦女在產褥期過後進入哺乳期,一般可以恢複正常的性生活,但因哺乳期母親要給嬰兒喂奶,大量營養物質通過乳汁喂給乳兒,能量消耗很大,理應好好休息。所以,為了母親的身體健康及嬰兒的生長發育,性生活不要過頻。一般情況下,每周過性生活2~3次,或者每周性生活1~2次更適宜。

丈夫在過性生活時,應特別注意:

(1)每次過性生活的時間不宜太長,以免影響妻子休息和消耗過多精力。每次性生活以20~30分鍾為宜,要多施愛撫行為。

(2)過性生活時,丈夫不可行動過猛,否則會傷害妻子剛剛恢複的陰道。

(3)丈夫在過性生活時要注意保護妻子的乳房。因為這時的乳房經常充盈大量奶水,如果受壓,會導致乳房疾病,給大人孩子造成痛苦。

產婦忌忽視避孕

不少婦女產後利用哺乳避孕,說哺乳期不會懷孕,就不采取其他避孕措施,甚至用延長哺乳期的方法達到避孕的目的。其實這種方法很不可靠。據調查統計,完全哺乳者大約有40%的人在月經恢複以前就開始排卵,而不哺乳的人則有90%以上在來月經以前開始排卵,部分哺乳者與不哺乳者相似。由於排卵可發生在來月經之前,因此產婦在哺乳期間性交,隨時都有可能因已恢複排卵而受孕。有調查表明,哺乳期內受孕的婦女中,有1/2是在來月經之前受孕的,所以利用哺乳避孕是不可靠的。而且過度地延長哺乳期,可使子宮萎縮變小,甚至引起閉經。

產婦在產後不注意避孕,有可能很快受孕而需要做人工流產,這時子宮肌肉比較軟而且脆,對於人工流產手術和產婦身體健康均很不利,尤其是剖宮產者,子宮上的傷口剛剛愈合,如再行人工流產手術,技術上比較困難,對產婦的身體更是不利。因此,孕齡夫婦必須注意在產後要及時采取避孕措施。

產後避孕方法,一般以選用工具或宮內節育器避孕比較適宜。避孕工具有男用的陰莖套和女用的陰道隔膜(即子宮帽)。宮內節育器,以產後3個月或剖宮手術後6個月放置比較合適。哺乳的婦女不宜采用口服避孕藥的方法避孕。

產褥期屋子忌封得很嚴實

有的產婦在坐月子時,把屋子封得很嚴實,門窗關得嚴嚴實實,窗縫還要糊上紙,門上加布簾,生怕進風,有的產婦還緊紮褲腳、蒙頭蓋臉,俗稱“捂月子”,認為這樣可以防止產婦患病,其實這樣做對產婦和嬰兒健康都極為不利,很容易導致疾病。這是因為:

首先,屋子封得很嚴,空氣不流通,室內空氣汙濁,含氧量少。產婦分娩後身體虛弱,需要有新鮮的空氣,以盡快改變身體虛弱狀況,恢複健康。新生兒出生後,生長發育很快,不僅需要乳汁供給充足的營養,更需要良好的環境,應該在空氣新鮮、通風良好、清潔衛生的環境中生活,否則也容易患感冒、肺炎等病,有礙健康成長。

其次,屋子捂得過嚴,室內通風不好,必然造成室內潮濕,產生細菌,侵害人體。產婦和嬰兒都正處於身體虛嫩時期,抵抗力差,經不起細菌的侵蝕,極易患病。

再者,無論嬰兒還是產婦,獲取陽光照射都是重要的。隻有在陽光照射下,身體才會正常發育。如果屋子捂得過嚴,整日不見陽光或很少見陽光,就會使產婦、嬰兒的身體健康受損。比如沒有陽光的照射,人體對鈣的吸收就很差,這對成長的嬰兒,恢複健康的產婦都不利。

還有,室內不通空氣,氣味也會難聞,必然影響大人、孩子的精神健康和食欲的提高。

無論產婦還是嬰兒在室內都是暫時的,過一段時間都要到室外活動、生活。如果室內封得過嚴,使他們不能接觸外界環境,一旦到室外活動時,造成環境的很大差別,必然感到不適應。這種不適就會導致疾病,影響身體健康。如果室內通風好,有陽光照射,就會給到室外活動創造條件。

所以,產褥期的屋子內,不要封得很嚴,尤其是在夏季,天氣炎熱,應該門窗大開,通風透光,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就是在冬季,也要在日光充足天暖的時候,打開窗子,通通空氣。

產婦也不要穿得過多,捂得過嚴,夏季也要穿有利涼爽的衣服,鋪涼席,蓋床單。但要注意,無論夏季還是冬季,開門窗時都不要讓產婦、嬰兒直接吹風,以免著涼感冒。如果用電風扇、空調也不要直接吹,要做到通風柔和,給風自然,爽而不涼。

坐月子休息忌不講究姿勢

產婦月子中保養休息時,必須講究姿勢、方法,以利身體恢複。這是因為,產婦身體虛弱,氣血不足以及產後子宮、髒器、膈肌發生移位,要經過充分休息才有利於這些器官恢複到原來位置。子宮要排出惡露,必須保證充分休息和正確的臥床、養息的方法,才有利於氣血恢複,有利於排除惡露,有利於膈肌、心髒、胃下降回位。

產婦怎樣的臥床姿勢才有利器官的複原和充分的休息呢?一些產科專家主張:分娩完畢,產婦不要立即上床睡臥,應先閉眼養神,稍坐片刻,再上床背靠被褥,豎足曲膝,呈半坐臥狀態,不可驟然睡倒平臥。如此白天半坐臥3日後,才能平臥,或側臥或仰臥皆可。閉目養神,目的在於消除分娩時的緊張情緒,安定神誌,解除疲勞;白天半坐臥,目的在於使氣血下行,氣機下達,有利於排出惡露,使膈肌下降,有利子宮及髒器恢複到原來位置。在半坐臥的同時,還須用手輕輕柔按腹部,方法是以兩手掌從心下擀至臍部,在臍部停留作旋轉式揉按片刻,再下擀至小腹,又作旋轉式揉按,揉按時間應比在臍部稍長些。如此反複下擀,揉按10餘次,每日做2~3遍,這可使惡露、瘀血不停滯在腹中,還可減少產後腹痛及產後子宮出血,幫助子宮複原。

必須指出的是,有些產婦分娩完畢,就臥床休息,甚至一躺就是幾天幾夜,既影響食欲,還使惡露排出及器官的回位受到影響,結果延長了產婦的複原時間,還會使產後腹痛、出血不能得到盡快消除,所以說,產婦臥床休息的姿勢比常人更重要。

產婦忌睡席夢思床

某醫院在不長的時間裏,遇到3例產婦,因產後睡席夢思類型彈簧床,引起骶髂關節錯縫、恥骨聯合分離等骨盆損傷。有的是產後第5天,在席夢思床上起床不慎,忽然腰扭傷,腰骶部劇烈疼痛,下肢運動困難,經檢查為骶髂關節錯縫。有的是第4日晨起床翻身時恥骨聯合處劇痛,檢查為恥骨聯合分離。還有的是產後睡鋼絲床,滿月後發現兩下肢行走障礙,檢查為恥骨聯合輕度分離,左骶髂關節稍增寬,為骨盆損傷,左骶髂關節錯縫。究其原因,以上均為產婦在產褥期睡席夢思床所致。

為什麼產婦睡席夢思床會導致骨盆損傷呢?原因是:卵巢在妊娠末期分泌第三種激素,稱鬆弛素,其有鬆弛生殖器官中各種韌帶與關節的作用,有利於分娩。由於鬆弛素的作用,產婦的骨盆失去完整性、穩固性,而鬆散的骨盆,加上席夢思的鬆泡性、彈力性好,壓之下去,重力移除又彈起,人體睡上左右活動都有一定阻力,很不利於病人翻身坐起。如欲急速起床或翻身,就很容易造成產婦骨盆損傷。因此,產婦應睡一段時間板床,有利肌體複原,避免損傷。

產婦忌不洗澡、不梳頭

我國舊習慣生孩子不懂得消毒,導致發生產褥熱的很多,而產褥熱主要是產前及產時不衛生、不消毒及產後身上不幹淨,細菌進入子宮引起的感染所致。

產後汗腺很活躍,容易大量出汗,乳房脹還要淌奶水,下身又有惡露,全身發黏,幾種氣味混在一起,就應比平時更講究衛生。按科學規律,產後完全可以照常洗澡、洗腳。及時地洗澡可使全身血液循環增加,加快新陳代謝,保持汗腺孔通暢,有利於體內代謝產物通過汗液排出。還可調節植物神經,恢複體力,解除肌肉和神經疲勞。一般產後一周可以擦浴,一個月後可淋浴。但不宜在澡盆內洗盆浴,以免洗澡用過的髒水灌入生殖道而引起感染。

洗澡時室溫要保持在34℃~36℃,水溫在45℃左右。浴後要迅速擦幹,衣服要穿好,防止受涼。

有的產婦在產後一段時間內不梳頭,怕出現頭痛、脫發等。梳頭不僅是美容的需要,而且通過木梳刺激頭皮,還可促進局部皮膚血液循環,以滿足頭發生長所需的營養物質,防止脫發、早白、發絲斷裂、分叉等。產後梳頭有益無害。此外,在月子期間剪指(趾)甲也無害。

產婦坐月子洗澡忌不注意要求

產婦也要適當洗澡,講究衛生。但是,由於產婦氣血虛弱,抵抗力差,易受邪氣侵害,所以產後洗澡應特別注意,寒溫得當,嚴防風、寒、暑、熱乘機而入。所以,產婦在坐月子期間洗澡一定要注意以下問題。

產婦夏天產後3天便可洗浴,冬天可在產後1周以後洗浴。洗澡次數要比正常人少為宜。

洗澡要做到溫度適宜。要堅持“冬防寒,夏防暑,春秋防風"的要求。冬天洗澡必須密室避風,浴室宜暖,浴水須大熱。洗澡時不使大汗淋漓,汗出太多傷陰耗氣,易致頭昏、暈悶、惡心欲吐等。夏天洗澡浴室要空氣流通,浴水接近人體溫度,約37℃左右,不可貪涼用冷水,可能引起月經不調、身痛等病。

沐浴後頭發未幹,不可辮結,不可立即就睡,以防濕邪侵襲而致頭痛。

饑餓、飽食後不可洗澡,這時洗澡會出現頭暈、眼花。洗澡後要吃一點東西,以補充耗損的氣血。

洗浴必須淋浴,不宜坐浴,以利衛生,防止感染。

產婦有條件的也可用藥水洗澡,有強身健體、防病治病的功效,藥水洗浴的藥方有:

桃皮柳枝方:桃樹白皮150克,柳枝250克,用水洗淨,煎水去渣供洗浴用。用法:先用清水洗淨身上塵垢,再用藥水遍體擦洗,洗畢擦幹,切忌再用清水衝去藥水。此方香身避穢,通利血脈,防風寒。

黃芪防風方:黃芪100克,防風50克,用水洗淨,煎水去渣供用。洗法同上。功效為防風寒,止汗,產後汗多最宜。

竹葉桃白皮方:竹葉250克,桃樹白皮150克,用水洗淨,煎水去渣供用。洗法同上。有香身除穢,通利血脈,治熱癤瘡毒的功效。

防風生薑方:防風50克,生薑50克,捶破,用水洗淨,煎水去渣供用。洗法同上。此方有通利血脈,防風寒,暖肌膚,祛風除濕的作用。

產婦忌不刷牙

有人說,“生一個娃,掉一個牙”。這實質上是反映出孕產婦不注意口腔牙齒衛生的危害。

有人錯誤地理解為產婦不能刷牙,這也是造成孕產婦牙齒脫落的原因。舊傳統認為,產婦刷牙會引起牙痛病,這恰恰與醫學科學的道理相反,其實不刷牙,汙垢得不到及時清除,會增加齲齒、牙周炎等口腔疾病的發生而引起牙痛病。

根據科學原理,婦女在懷孕後,由於內分泌的變化,或維生素C的攝入不足,可以有牙齦充血、水腫,容易出血,特別是刷牙時出血。另外,懷孕後牙齒的礦物質往往補充不足,牙齒的堅固性差。這些情況已對牙齒不利,再不注意口腔衛生,使口腔內的細菌增多,在大量細菌作用下,食物殘渣中的碳水化合物得以發酵、產酸,導致牙齒脫鈣,形成齲齒。因此,妊娠期間比平時更要注意口腔衛生,至少早晚刷牙各1次,飯後漱口。晚上刷牙後不要再吃東西,特別是不要吃甜食。若有吃夜宵的習慣,睡前應再刷牙1次。

產婦在月子裏不刷牙危害更大。產後的頭幾天,為了補充營養,促進體力恢複,常給產婦以高糖、高蛋白、高脂肪飲食,每天多達6~7餐,大量的食物殘渣留在口腔內、牙縫裏,在細菌的作用下,發酵變成酸性物質,腐蝕牙齒,使齲齒、牙周炎、口腔炎等發病率大大增加,甚至因鏈球菌感染誘發風濕熱、腎炎、心髒病。就其防病來說,產後刷牙比產前刷牙更為重要。因此,產婦刷牙是不可忽視的,刷牙也不會給產婦帶來麻煩和後遺症。

產婦忌過早勞動和不當的勞動

產婦在產褥期以後的一段時間內,主要是身體恢複階段,必須注意勞逸結合。產後忌過早過度勞動,有利防止氣虛下陷引起子宮脫垂。但也不可長時間臥床。一般主張產後7天內應臥床休息,產後滿1個月,可適當做些家務勞動,產後42天可以從事一般性勞動,產後56天能從事正常的勞動。

若產婦身體素質好,產時的疲勞又已消除,同時會陰部沒有裂傷,第二天就可適當下地活動,這更有利於惡露的排出。產婦的活動和勞動量一定要堅持逐漸增加,半個月後就可以做一些輕便的家務,如擦擦桌子、收拾房間等,這有利於增加食欲,減少大小便的困難。較重的勞動如洗衣服、提水、抬重物等暫不能幹,避免因勞累而患子宮脫垂的疾病,一般在分娩6~8周後,可到醫院做產後檢查,包括全身檢查及生殖器官複舊、傷口愈合情況、盆底托力檢查等,正常者方可從事一般勞動。

這個日程表是根據產婦身體恢複狀況和大量生活經驗得來的,一般不可違背。有的產婦認為自己的體質好,很早就下地勞動,必然造成積患,開始不覺,到了中老年就會有所反映,甚至出現勞疾。也有的產婦,不能適當參加一些勞動,很長時間連家務活都不幹,會使身體發胖,也不利於健康的恢複。

婦女產後正是哺乳期,參加勞動也要注意,不可參加能接觸能毒物的勞動。已經證明,許多工業毒物都可以從乳汁中排出。乳汁排出毒物是乳兒接觸毒物的重要途徑。乳母生產中接觸高濃度的鉛塵和鉛煙,可導致乳兒鉛中毒,即所謂母源性小兒鉛中毒。為了保護乳兒健康,哺乳女職工應禁忌參加能接觸可自乳汁排泄的工業毒物的工作,如接觸鉛、汞、錳、鎘、氟、溴、苯、二硫化碳、甲醇、有機磷和有機氯化合物的生產或作業。

第二節

產婦忌不會通過鍛煉恢複體形

絕大多數婦女在懷孕期體型發生變化,身體發胖了,腹部突起了,臀部、大腿等處明顯多肉,如果不加注意可能在月子裏還會胖上加胖。如何在產後盡快恢複體型,是每個婦女最關心的問題,有的甚至用少進食和不哺乳嬰兒的方法來使自己的身體變瘦,這些方法不對。

產婦恢複原來體型主要是要在分娩後堅持必要的身體鍛煉。進行鍛煉可以使產婦盡早恢複全身肌肉的力量,減少脂肪,增加肌肉,提高腹肌及會陰部肌肉的張力,將全身的肌肉煉得結實一些,消除腹部、臀部、大腿等處的多餘脂肪,使肥胖的身體變得瘦一些,這對恢複產婦孕前的健美身材是十分有益的。

下麵介紹一些簡單的易學易做的鍛煉活動,可供產婦鍛煉時參考。

(1)腹部鍛煉:產婦仰臥床上,將手放在肩上,做深吸氣,使腹部膨脹,然後輕輕呼氣,同時用力收縮腹部肌肉,使腹部下陷。從產後第2天做到第4周末。此活動有利於收縮腹部肌肉,有利於恢複鬆弛的腹部。

(2)上肢鍛煉:產婦平臥床上,兩腿稍稍放開,兩臂平伸,與身體成直角,然後慢抬起兩臂,保持肘部平直。當兩手接觸後,慢慢放下兩臂。此活動從產後第2天做到第4周末。有利於恢複雙臂及胸部肌肉的力量。

(3)下肢腰背肌鍛煉:產婦平臥床上,兩臂放於身體兩側,與身體稍微離開;然後輕輕抬起雙膝、臀部及後背,使身體呈弓形。此法從產後第3天做到第4周末。有利於恢複大腿肌肉及腰背部肌肉的力量。

(4)腹肌及臀部鍛煉:產婦仰臥床上,兩膝及臂屈曲,以兩肘及兩足支撐,向內翹起骨盆部;在抬頭的同時,用力收縮臀部。此法從產後第4天做到第6周末,有利於恢複鬆弛的腹部及臀部,減少脂肪。

(5)腹肌及股部鍛煉:產婦仰臥床上,以右側下肢支持,稍微抬高頭部及左膝,但不要接觸,然後恢複原位。以同樣方法,再伸左手向右膝的動作。此動作從產後第5天做到第6周末。有利於恢複腹部及大腿部正常形態。

(6)背部、腹部及臀肌鍛煉:產婦保持前臂和小腿並攏,以肘、膝為支點跪於床上,可在前臂下墊一枕頭。然後向上弓形隆起,用力收縮臀部及腹部,接著放鬆,同時深呼吸。此法從產後第6天做到第6周末。有利於背、腹、臀部的恢複。

(7)胸膝臥位鍛煉:產婦跪於床上,並使臉及胸部盡量貼緊床麵,兩腿並攏,屈臀,上體向下,頭轉向一側。如此動作保持每次10分鍾左右,每天做2~3次,可防止子宮後傾,有利促進惡露排出。此法從產後第14天做,不可過早進行。若產婦身體弱,也可用俯臥30分鍾代替。此法可做至產後8周。

(8)肛門及陰道肌肉鍛煉:產婦平臥床上,兩腳交叉,大腿並攏,盡量將會陰及肛門肌肉收縮。

提起後稍堅持一會兒再放鬆。如此反複進行,對會陰部及陰道肌肉張力的恢複和預防子宮脫垂及增加性功能都十分有益。

產婦忌忽視體操鍛煉

有很多產婦,為了恢複體型而少吃飯,且忽視了加強體操鍛煉這一有效措施。產婦分娩後腹壁很鬆弛,如果堅持每天做幾分鍾健康體操,則可減肥強身。產後做體操可以使氣血暢通,加強腹壁肌肉和盆底支持組織的力量,有利於產後恢複和保持健美的體型。

產後體操從產後24小時即可開始。每日清晨起床前和晚上臨睡前,每次做體操15分鍾左右。

第一天:

(1)呼吸運動:仰臥在床,雙腿平放床上,兩腿並攏,曲膝深吸氣,然後收腹背肌肉呼氣,稍停放鬆。此法重複做4次,每天2回。

(2)足部運動:產婦仰臥,雙腿並膝伸直,做屈伸足趾運動,然後以踝部為軸心,兩腳作為內外活動,收縮腿部肌肉,將雙膝向床麵下壓,此法重複4次。每天做2回。

第二天:

重複第一天(1)(2),加做(3)(4)。

(3)提肛運動:產婦仰臥,屈膝,雙腳並攏。收縮肛門,如控製排便,重複3~4次,每天做2回。如果會陰疼痛,可做1~2次,或推遲一天做。

(4)舒展運動:產婦俯臥,在頭部、腹部和小腿下墊枕頭。采用此種姿勢放鬆休息30分鍾。

第三天:

重複做(1)~(4),加做(5)(6)。

(5)腹部運動:保持(1)的姿勢,收縮,兩臂伸直,兩手能碰雙膝,保持數秒鍾,然後放鬆。

重複做3~4次,每天2回。

(6)下肢運動:產婦仰臥,雙腿伸直,左下肢平舉,大腿與身體成90°角,然後屈膝,使小腳與大腿成90°角,再伸直放下,交換右下肢。重複數次,每天做2回。

第四、第五天:

重複(1)~(6)。

第六天:

重複(1)~(6)。加做2~3次仰臥起坐。

第七天:

做(1)~(6),可加做其他動作。

第八、九、十天:

早晚各做1分鍾胸膝臥式運動。

哪些產婦忌做體操鍛煉

凡屬於下列情況的產婦不宜做體操鍛煉:

(1)產婦體虛,發熱者;

(2)血壓持續升高者;

(3)有較嚴重心、肝、肺、腎病者;

(4)貧血及有其他產後並發症者;

(5)做剖宮產手術者;

(6)會陰嚴重撕裂者;

(7)產褥感染者。

母乳喂養產婦忌怕影響

體形

有些產婦擔心給孩子喂奶,身體發胖,乳房變大,會影響自己的體型,因而不願給孩子喂母奶。其實哺乳不一定非自己大吃大喝,養得肥胖才出奶水多。

一般哺乳母親隻要攝夠適量營養就行,所以,喂奶不會使產婦體型變化很大,隻要注意控製體重和維護好乳房,體型仍然可以保持細條美。

有的人擔心哺乳會使乳房形態發生變化,特別怕乳房發育過大,影響婦女的體型美。其實,母親的乳房在妊娠開始就開始擴大,分娩後頭幾天繼續擴張。這不是給孩子喂奶才變大的。產婦給孩子喂奶擔心乳房擴大,倒是應該注意以下兩點:

母親在妊娠後期內,乳房明顯擴大時,白天和晚上都戴上一個貼胸乳罩,將乳房托起,以防乳房沉重時使支持組織和皮膚伸長。這樣就可以控製乳房無限肥大,還可以使乳房不下垂,也有益保持體型美。

母親在妊娠期與哺乳期應防止體重過速增長。因為肥胖畢竟是導致乳房過去肥大和鬆垂的重要原因。

乳母忌不注意保護好乳房

母親的乳房是提供嬰兒飲食的重要器官,乳母必須注意保護好。保護乳房要注意以下幾點:

提倡母乳喂養。母乳喂養孩子,不但對孩子健康成長有利,而且對產婦保護乳房健康以及保持女性體型健美也有好處。婦女分娩後,乳房就要有奶生成並溢出,這一切都屬於正常生理變化,如果不給嬰兒喂奶,就會使已經生成的乳汁回奶,這對乳房健康是不利的,往往會引發一些疾病,如乳腺炎、乳房腫脹等。

要堅持正常睡姿。乳房在哺乳期發生奶脹,睡眠時要注意兩點:

(1)不要臥式睡眠,以免壓迫乳房。

(2)不要老是朝一個方向側臥,左右側輪流睡眠,避免一側乳房受壓過久或使一則乳房一麵下垂。

積極預防乳腺炎。急性乳腺炎是婦女產後常見的乳房疾病,防止乳腺炎的發生是哺乳期乳腺保護的首要內容。乳汁瘀積是發病的重要原因,乳頭破損致使細菌沿淋巴管入侵是感染的主要途徑。提倡乳期衛生,防止乳汁瘀積和乳頭破裂,可避免乳腺炎的發生。

注意乳房衛生。要經常保持乳房和乳頭清潔,勤換內衣,喂奶前乳母要洗淨雙手,用溫開水洗淨乳頭、乳暈,盡量不用手擠捏乳房。

注意喂奶姿勢。給孩子喂奶要左右交替輪換,防止吃偏造成雙側乳房大小不對稱。每次喂奶時間掌握在10~15分鍾左右,吸不完的乳汁要擠幹淨,或用吸乳器吸淨,防止乳汁瘀積。喂完奶後,還應用手順乳腺管的方向按摩乳房。

預防乳頭破裂。初產婦乳頭嬌嫩,角化層薄,很容易被小兒“咬破”,乳頭凹陷或扁平時,小兒吸吮力強或因每次哺乳時間過長、小兒含乳頭而睡,乳頭皮膚被唾液所浸泡,更容易破裂、糜爛,細菌極易從破裂的乳頭侵入而導致乳腺炎。因此,有乳頭破裂者不要再給嬰兒喂奶,應把乳汁擠出或連接橡皮乳頭喂奶,使破裂的乳頭易於愈合。為了防止奶頭裂口發展,以利於盡快康複,可選用香油、花生油等,塗於奶頭裂口。深的裂口容易感染細菌,每次擠奶後應用鹽水(開水中加點鹽,以試不出味為準),或煮過的茶水,或用1∶5000高錳酸鉀溶液洗淨奶頭,塗2%的龍膽紫、核黃素軟膏或魚肝油軟膏;或魚腥草煨熟搗爛用香油調成稀泥塗敷,均可起到較好的治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