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麵對市場出現劇烈變動的情況下,需要各方參與者理性的麵對和思考。自2001年6月以來,中國股市遭遇了從未經曆過的冰霜期,二級市場的大幅調整,伴隨著A股、B股、基金的全麵大幅下調,中國證券市場各方參與者損失慘重。究其原因,其實是中國經濟大調整所要經曆的必然選擇。盡管這個過程很痛苦。
一、大變革時期必然付出的代價
中國股市在10年的發展是跳躍式的,最高峰時股市市值接近全國GDP的40%,展示出中國直接融資市場的巨大潛力。可是,過速的發展孕育著相當的係統性風險,這主要表現在證券市場過速的發展和監管係統及政策相對滯後的矛盾。而中國已正式加入WTO,成為世界市場經濟的重要參與者,必然要遵守其中的遊戲規則,所以,目前正是全麵規範證券市場的關頭,必將引發市場的大規模調整。
1、中國已加入WTO,要融入世界經濟一體化,經濟製度就要符合國際規則,能夠使國內市場有效抵禦外來的風險。但是,我國證券市場基本上是一個與國外證券市場隔絕,長時間脫離於世界資本體係而獨立運行,受到國家政策多方麵的保護,自身免疫力極為脆弱。
2、投機,市場的轉變和投資的觀念以及監管力度的加大,導致市場融資渠道收緊,直接影響股市長期萎靡。
以前市場以投機為主,帶來的最直接的好處就是實現股指不正常的增長,除去因個股原因導致損失的股民外,市場對莊家似乎並無過多詆毀之詞。但是,一個以市場“博傻”方式為主要牟利手段的股市最終是不會有前途的。其原理類似於傳銷,初期小規模時,先入行者大多發跡,隨著規模的不斷擴張,中間入行者開始分化,而到了後期規模極大擴張後,後入行者大多為先入行者“買單”,而早先的發跡者已經帶著撈取的資本昂然離開。
但是,能否為了股市的上漲就遷就莊家呢?顯然不能。如果鼓勵或者對莊家炒作市場不聞不問,這無異於飲鴆止渴,自斷退路,因為市場隻能是出現一時的繁榮,這樣隻會令證券市場的係統性風險進一步擴張,後來者承受的風險和預期對整個大市場的打擊範圍和深度就更大。大膨脹之後必定是大蕭條,這有例證,日本目前的經濟狀況已經證明了這一點。泡沫經濟是長久不了的。
3、現有證券市場缺少做空操作模式,單邊的機製無法有效地化解資本投資風險。於是,當股市蕭條的時候資本流向銀行成為存款以求風險規避,股市不斷“失血”就越發的萎縮,形成惡性循環。所以,就目前股市現狀來看,不是簡單的頭疼醫頭的問題,而是應該尋求長遠發展的問題,“中醫療法”更見長效。股指期貨的適機推出和積極引導將是非常必要的。
4、造假泛濫、腐敗成風。腐敗問題從古至今、從中到外,曆來滲透於社會各行各業,就連證券市場也未能幸免。造假製假、阪假作假成風,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其主要表現如下:
有關部門的態度和決策決定了公司上市,而不是公司上市競爭的結果。在此種環境背景下,不少企業為了上市而玩弄各種手段,籠絡有關人員,送現金、送股票,不擇手段。
二、中國證券市場未來展望
從總體上來看,目前證券市場狀況不可過於樂觀,問題還很多,甚至還存在一些根本性的問題,急需解決。壓力之大,所以尋求的解決方式應當是係統性的根治方案。但從整個大市場的環境來看,諸多良性條件對證券市場做出了有力的支撐,以此來維係這個金融大廈頂端的穩定。
首先,國民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保障了證券市場的持續發展;其次,國家有關政策的出台、調整和完善為證券市場的穩定發展保駕護航。所以,證券市場發展是主流,具有長期投資價值。目前最需要的是積極調整投資者的投資理念和心理,使投資行為規範化和科學化,不要盲目和過於投機。從微觀上看:
1、上市公司自身質量需要不斷提高,這是增加股市潛力和投資者信心的根本保證,沒有良好業績的股票很難想象還一路上漲。隻有加強監管,突顯誠信,才能恢複市場信心。
2、加強對券商的規範化經營管理,防止不法莊家和券商相互勾結擾亂證券市場。此外,在券商專業程度、人員素質以及服務質量等方麵需要進一步提高。
就目前市場情況來看,一些管理水平低下、實力不強的中小券商很難度過這次難關,不過,市場的擇優汰劣對長期發展是積極的。
3、加強中小投資者隊伍建設。該類投資者是投資群體中的最弱小者,是應該受到保護而實際卻保護缺乏的群體,今後要在法製上予以充分保障。此外,投資者自身的素質需要提高,特別是投資者心理素質培養也應該提上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