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雄邦
自從廣東省委組織部幹部考察組2004年10月下旬到哈密對第三批廣東援疆幹部進行考察後,在援疆“密友”的心中隱隱約約地感覺到:三年援疆,快要結束了!黃仰輝認為,我們幾位巴裏坤的援疆幹部的三年援疆可以大致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把根留住”。進疆最初半年,大家都在深入調查研究、逐漸融入哈密當地社會,把心定下來,紮根邊疆,確定三年援疆工作計劃。第二階段是“建功立業”。
2003年、2004年是援疆工作全方位開展、援疆幹部建功立業的主戰時期,貼在巴裏坤援疆幹部公寓樓大門的對聯就是:“肩負重托別家來,願將邊疆作故鄉”,橫批是“建功立業”。第三階段是“把情留住”。援疆的最後半年,我們不斷地增進與當地幹部群眾間的深厚感情以及“密友”之間建立的兄弟姐妹情誼,到最後要結束援疆時真是個個都依依不舍。
2005年3月底,哈密地委、行署領導與第三批廣東援疆幹部召開座談會議。
廣東援疆工作隊領隊、地委副書記林果先彙報了援疆工作隊兩年多來援疆工作情況,並向全體援疆幹部提出了要站好最後一班崗,做好引進項目的收尾工作,項目、資金的檔案整理移交當地工作四項要求。新任地委書記郭連山則希望援疆幹部在最後的三個多月工作中,要一如既往地在各自的崗位上盡心盡職努力工作,做到工作幹勁、決心和熱情不減,從思想、觀念等方麵為哈密人民留下更多的寶貴財富!2005年6月初,哈密地委發出了關於安排部署第三批廣東援疆幹部返粵歡送工作的通知。援疆工作隊也通報了自治區黨委組織部關於各地州歡送援疆幹部時間安排,廣東援疆幹部將於7月2日晚離開哈密,4日早離開烏魯木齊返粵。這一切在不斷地提醒著我們,結束援疆返粵進入了倒計時,回家的腳步越來越近了!時光飛逝,三年前進疆時哈密人民夾道歡迎第三批援疆幹部的動人場麵仿佛就發生在昨天。轉眼間三年援疆工作就要結束!哈密電視台、哈密人民廣播電台、《哈密日報》《同舟》雜誌等多家新聞媒體已經開始在不斷地播放刊登各援疆幹部的三年援疆業績。街道上,大院裏,也掛出了五彩繽紛的歡送標語、彩旗:“感謝廣東人民對哈密各項事業的支持和援助!”
“親愛的廣東援疆幹部,瓜鄉人民向你們致敬!”
“南海赤子情注瓜鄉,建功立業鑄就輝煌!”
“巍巍天山作證,粵哈友誼長存!”
各受援單位也在張羅著一係列的歡送座談會、歡送宴會。
我們真的就要結束難忘的三年援疆生活了!這三年,不平凡。
我們一直在艱辛地努力、奮鬥著,總覺得還有很多想做的項目和工作未來得及做,結束援疆返粵的時日說到就到了。再見了,巴裏坤!從6月下旬開始,哈密地區從各個受援單位到地區有關部門就在舉行一項項以援疆幹部為主賓的歡送聯誼活動,如文藝晚會、聯誼會、冷餐會、野餐會、酒會等。6月29日,巴裏坤縣委、縣政府召開“歡送廣東援疆幹部座談會”。在擺滿鮮花的縣委會議廳裏,縣四套班子成員、社會各界代表對我們5名廣東援疆幹部三年援巴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密友”們的援疆感言言簡意賅,體會深刻。大家深情回顧了我們共同建立下的深厚友誼,並表示未來要繼續加強聯係,為促進粵哈兩地的發展而努力。在“歡送廣東援巴功臣宴會”上,同事們頻頻舉杯,敘述彼此心中的良好祝願。幾天來,幾乎都在惜別的氣氛中、在祝願的醇酒中度過。自治縣常務副縣長王躍斌說,5名廣東援巴幹部三年來為巴裏坤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做出了很大貢獻。一是促進了巴裏坤幹部群眾的思想解放和觀念轉變,這對巴裏坤來說是最大的收獲;二是狠抓項目、狠抓資金,5名援巴幹部三年為巴裏坤爭取到的援助資金1600多萬元,相當於巴裏坤10萬人民一年創造的價值;三是援巴幹部紮實的工作作風將是留給巴裏坤幹部群眾的一筆豐厚的精神財富。自治縣斯德克縣長,縣委楊照明副書記、馬政斌常委,縣人大李瑞榮、薩裏滿副主任,市政協托漢主席、周玉謀書記以及老幹部代表、受援單位代表分別作了熱情洋溢的講話。“密友”陳新華說:“就要離開巴裏坤,離開哈密,離開新疆了,一個強烈的感受就是感到光陰似箭,時間不夠用,像做了一場夢,才剛進疆又要回去了。援疆三年做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工作,很多還做得不夠完善。巴裏坤人民對我們給予了高度評價,說圓滿完成了援疆任務,自己感到有些汗顏。返粵後要將三年援疆工作無期限地延伸,繼續為巴裏坤的發展做貢獻,以報答巴裏坤人民對援疆幹部的厚愛和幫助。”陳新華的話可真是道出了我們援疆幹部的心聲!縣委書記於忠良說:“五名廣東援巴幹部三年援巴工作就要結束了,我們心裏是非常留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