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援疆幹部與希望工程(2)(1 / 3)

“不,我不害怕,但我最怕爸爸說不讓我上學。”倪婷很冷靜地用最簡單的話語向記者講述著她的不幸,那與她年齡不相符的成熟,和對讀書的渴求感動了現場的每一個人。龔永勝是花園鄉中心小學的校長,他一直在巴裏坤縣從事教育工作,有15年的教齡。他對大夥說:“不要小看這些農家的娃娃,這裏麵出人才呢!他們上個學不容易,像倪婷,她每天上學要走兩公裏的路,中午不能回家,隻能就著白開水,吃從家裏帶的饃饃。鄉村的孩子都很上進,也最知道珍惜,貧困給了他們許多特殊的品格,他們樸素,不怕吃苦。但貧困同時帶給他們的還有無奈。我曾經多次看到許多學習不錯的孩子因為家庭貧困而失學,但我束手無策,對一名教育工作者來說,沒有比這更難受的了。倪婷是我們學校家境最貧困的孩子之一,但是她得到了愛心捐助,我相信這件事會讓她記一輩子,她的命運也將因此改變。想要改變農村落後的麵貌就得靠教育。所以,我覺得廣東援疆同誌的做法意義深遠。孩子們都是祖國的花朵,城裏的孩子像溫室裏的花朵,而這些農村的孩子是田野上傲霜的花朵。他們都一樣燦爛,都應該被關注。”在與小倪婷簡單交談中,陳雲茂問倪婷想不想跟陳立鵬叔叔說說話,倪婷輕輕地點了點頭。接過手機,聽到陳立鵬的聲音後,倪婷第一次露出了笑容。在電話中,陳立鵬勸倪婷不要過分擔心家裏的經濟問題,專心讀書,有困難給他寫信。陳雲茂告訴記者,這是他們第一次通話。在通話結束後不久,陳立鵬處長又把電話打了過來,據陳雲茂轉述,陳立鵬處長反複叮囑,一定要照顧好倪婷,說:“我們可以少抽幾包煙,少打一些電話,節省一些飯費,把錢留給家境貧困的孩子們。”與倪婷同時得到廣東外經貿廳援助的還有其他孩子。他們都不曾見過這些遠在廣東的“親人”。在臨走前,陳雲茂給孩子們照了相,並許諾,把照片帶給廣東的“親人”們。

四、援疆幹部家屬的助學故事

連綿千裏的天山,一望無垠的草原,傳頌著援疆幹部家屬的“援疆”故事。

2004年9月22日,在哈密地區一中召開的“廣東援疆幹部與受助學生座談會”上,得到林果先夫婦資助的哈密地區二中學生孫莉淚流滿麵地說:“去年8月,藍阿姨說好了來看我,因為其他原因,沒有見上麵。今年6月1日,收到了林伯伯托人帶的節日禮物,我激動萬分!可是,我一直沒有機會見到日思夜想的恩人啊!我一定用功讀書,用優異的成績報答好心人!”

在場的人無不為之動容。援疆幹部家屬助學的故事很多。援疆幹部曹傑的妻子黃豔,資助了一名巴裏坤哈薩克族的小姑娘阿爾達古麗,每年都收到受助學生的來信。援疆幹部黃秋文的妻子劉潔清,是南粵公安幹警,他們一家資助了3個學生。援疆幹部蔡曉寶,是見人就笑的“開心果”,他除自己資助的兩個學生外,還發動親屬、朋友資助哈密師範學校的10個貧困生。我的妻子謝英聯絡親朋、好友、同事關注著哈密貧困生。謝英在中國人壽廣州分公司上班,客戶多,人緣好。

2003年春節後,她挑選了60多份哈密貧困生的資料向同事、客戶、朋友介紹,10天的工夫,資料就被熱心人爭搶一空。60多個草原上的貧困生得到了資助! 中國人壽廣州分公司的員工對哈密有深厚的感情。陳揚嘉出國定居後,還經常關心他資助的孩子。陳秀鳳家境並不寬裕,但對公益事業總是最先響應。鄧岸紅經常掛念資助的孩子。在謝英的客戶中,有一個叫崔穎婕的朋友,安徽人,10年前隻身一人來到廣東一家服裝廠打工,從最底層的工人做起,一直做到銷售經理,現在是廣州小有名氣的私營企業主。她一個人資助了4個哈密貧困生。我每次休假結束後回哈密,她不是托送書包就是托送學習用品,每一回我的行李都是沉甸甸的。